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N-IgAN)与IgA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和体液免疫的特点,探讨MN-IgA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MN-IgAN患者23例(A组),同期IgA肾病患者46例(B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6例(C组),比较三组临床特征、体液免疫的特点,分析MN-IgAN病理特征.结果 2...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旨在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1102例患者资料,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单纯IMN组(单纯IMN 953例)和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组(IMN+OPI 149例)病理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IMN+OPI患者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UN、Scr、24h尿蛋白水平以及PLA2R-Ab效价均显著增高(P<0.05),而Hb、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染色IgA的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单纯IMN组(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血管病变积分显著高于单纯IMN组(P<0.05);两组之间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单纯IMN组占86.48%;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IMN+RTI)组占6.72%;合并缺血性肾损伤(IMN+IRI)组占2.81%;合并IgA肾病(IMN+IgAN)组占2.36%;合并糖尿病肾病(IMN+DN)组占1.63%。合并不同类型肾脏病理损害的IMN患者与单纯IMN患者比较,多数类型的BUN、Scr、24h尿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血管病变较重(P<0.05),但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中,IM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最常见;与单纯IMN比较,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患者病情更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肾小球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染色及血清THSD7A抗体及PLA2R抗体检测。据其结果将IMN分为THSD7A-IMN组、PLA2R-IMN组、阴性组3组,分析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将THSD7A-IMN组分为单抗体阳性组及双抗体阳性组,比较二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在110例IMN患者中,THSD7A抗体阳性患者21例(19.1%),包括单抗体阳性5例(4.5%),双抗体阳性16例(14.5%)。THSD7A-IMN主要存在于男性患者(男性∶女性为14∶7)中, 平均年龄为54.3±12.3岁,平均白蛋白为26.0±7.6g/L,平均尿蛋白量为7.9±4.4g/24h,其血清补体C4水平显著低于PLA2R-IMN及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HSD7A-IMN组及PLA2R-IMN组的尿蛋白量显著高于阴性组(P分别为0.043、0.044),而两组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0、0.015)。血清THSD7A抗体水平与尿蛋白量不相关(r=0.135,P=0.561)。21例THSD7A-IMN中,单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阳性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THSD7A抗体阳性的IMN流行率不低,其临床病理特点与PLA2R-IMN相似。THSD7A也可表达于PLA2R阳性的IMN患者中,且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因单、双抗体阳性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高尿酸血症的检测标准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06例)和高尿酸血症组(44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与单纯IgA沉积间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09年11月~2016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22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根据患者免疫荧光结果系膜区有无IgG沉积,将IgA肾病患者分为单纯IgA沉积组(n=63)与IgA-IgG沉积组(n=59).对所有患者进行Lee分级及牛津分级.对比两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 lgA肾病伴IgG沉积组临床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单纯IgA沉积组(P<0.05);eGFR低于单纯IgA沉积组(P<0.00l);病理中有更多的患者处于Lee氏分级IV-V级、肾小管萎缩或/和间质纤维化评分及MEST评分≥3比例多(P<0.05).结论 IgA肾病系膜区伴IgG沉积患者临床及病理较重,应加强对IgA肾病系膜区伴IgG沉积的认识,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青年、中年、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79例IMN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15~29岁)组(21例)、中年(30~59岁)组(41例)、老年(60~75岁)组(17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临床分型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各组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发生率、血肌酐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eGFR明显低于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Ⅰ期膜性肾病为主(85.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同时系膜细胞增生、"满堂亮"现象及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老年组肾小管间质半定量积分、小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年龄组的IMN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熟悉它们的异同点,将有助于IMN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topathy,IM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经肾活检确诊的118例IMN患者的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118例IMN患者中男性69例(58.5%),女性49例(41.5%);年龄(51.7±12.3)岁,中老年患者占74.6%;蛋白尿0.07~27.60 g/24 h,其中≥ 3.50 g/24 h者69例(58.5%);肾病综合征76例(64.4%);血尿102例(86.4%);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2)者102例(86.4%),<60 ml/(min·1.73 m2)者16例(13.6%)。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肾功能下降更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加重,肾小球球性硬化患者更多,小动脉病变更明显;肾小球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97.5%。 结论 男性、年龄大、尿酸水平高、尿蛋白量多者,肾功能减退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小动脉病变明显,故宜尽早就诊并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孙治华  邵宁 《河北医学》2015,(3):440-443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IMN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以e GFR<30m L/min为随访终点,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进展组及肾功能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2例患者中有肾病综合征者56例(68.29%),合并高血压31例(37.8%),病理分期I期25例(30.48%),Ⅱ期50例(60.98%),随访过程中有12例患者e GFR<30m L/min,两组患者比较在平均动脉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e GFR、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以肾病综合征多见,病理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高血压、临床出现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损伤、高胆固醇血症及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MN患者肾功能恶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伴症状性高血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性高血压是IgA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也是Ig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指征[1],早期发现及有效控制将可延缓IgA肾病的进展。本文对216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了解IgA肾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贫血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314例,其中女性181例,男性133例.患者平均年龄(37±13)岁.依据肾穿刺活检时是否合并贫血,将IgAN患者分为非贫血组(n=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3例IgA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进行过肾活检病理确诊为IgA肾病,分析IgA肾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等。结果 40例患者为有诱因发病,其中2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妊娠、7例疲劳、4例肠道感染,1例由于海鲜引起过敏,1例腰部扭伤,2例手术原因;Ι级病理患者中6例为蛋白尿联合血尿型,Ⅱ级病理中7例单纯血尿型,10例蛋白尿联合血尿型;Ⅲ级病理中,20例蛋白尿联合血尿型;Ⅳ级病理中27例蛋白尿联合血尿型;Ⅴ级病理中5例单纯血尿型,5例蛋白尿联合血尿型;免疫复合IgA中有12例,占7.8%,IgA+Ig M占13.7%;IgA+C3占17.0%;IgA+Ig G+Ig M占5.2%;IgA+Ig G+C3占7.2%;IgA+Ig M+C3占32.7%;IgA+Ig G+Ig M+C3占17%。结论 IgA肾病在感染诱因下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联合血尿型为主;同时,肾衰竭型比例出现上升趋势,且患者治疗预后不佳,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理结果进行积极有效治疗,降低肾衰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患者伴或不伴肾小球补体(complement,C3)沉积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行肾穿刺确诊的PMN患者280例,根据C3沉积强度将患者分为不伴沉积组(n=129)及伴C3沉积组(n=151),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结果 伴C3沉积组的24h尿蛋白量、肾病综合征比例、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节段性硬化比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M、IgA、C1q及纤维蛋白原沉积比例均高于不伴C3沉积组(P<0.05),而血白蛋白和临床缓解率低于不伴C3沉积组(P<0.05)。C3沉积对PMN患者肾脏复合终点事件无明显影响(P=0.806),但C3沉积是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P=0.030)。Kaplan-Meier法显示两组累积肾脏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但伴C3沉积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低于不伴C3沉积组(P=0.009)。结论 伴C3沉积的PMN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更加严重,不伴C3沉积的PMN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但伴C3沉积的PMN患者与不伴C3沉积的PMN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Ig A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2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贫血分为两组,其中A组(贫血组)33例,B组(非贫血组)169例,比较两组临床和病理方面的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Scr、BUN、24h-Upro明显增高,RBC、Hb、Alb下降,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及血管壁增厚的数目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学参照Lee氏分级比较,贫血组病理Lee氏分级较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Hb与小球硬化/肾小球总数、新月体/肾小球总数呈负相关,Scr、24h-Upro与小球硬化/肾小球总数、新月体/肾小球总数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Scr、24h-Upro、新月体病变是是Ig AN合并贫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 AN伴有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重于Ig A肾病不伴有贫血的患者,即贫血可加重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高良云  翟晓玲  裘怡  程晓霞 《浙江医学》2017,39(19):1642-1645
目的比较不典型膜性肾病(AMN)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以助于鉴别诊断。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初发初治AMN患者79例(AMN组),IMN患者134例(IM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与IMN组比较,AMN组患者年龄较小、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重、BMI及高血压、急性肾损伤、血栓和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N组比较,AMN组患者尿RBC、24h尿蛋白定量、尿NAG、血清D-二聚体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TC、TG、血尿酸、Cr、A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IgG、IgA、IgM、C3、C4、CRP、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肾小球硬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MN组患者肾小管间质急性、慢性病变均较重(均P<0.05)。AMN组患者肾组织IgA、IgM、C4、C1q、IgG1、IgG2、IgG3阳性率均高于IMN组(均P<0.05),IgG4、PLA2R阳性率均低于IMN组(均P<0.05)。AMN患者在系膜区、基底膜部位比IMN患者更易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P<0.05)。结论AMN患者在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上均与IMN存在差异,提示AMN的发病机制及疾病预后可能不同于IMN。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70例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gA肾病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70例患者,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学分型中Ⅰ、Ⅱ、Ⅲ、Ⅳ、Ⅴ型各占27.1%、21.4%、17.1%、15.7%、18.6%;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疗效差,预后差.结论 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早期及时行肾活检并作病理分型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郑丹娜  金娟  龚建光  赵黎  李一文  何强 《浙江医学》2020,42(2):178-180,183
目的探讨中老年(≥45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8例中老年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光镜病理特点、肾组织免疫病理及电镜特点进行分期,并与同期住院的51例青年IM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女性、合并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尿素氮(BUN)、血糖、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均明显较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肌酐清除率(eGFR)均较低,发生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小动脉壁增厚、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均较高,电镜下系膜区致密物沉积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青年患者比较,中老年IMN患者血压、血糖、BUN、TT4水平较高,eGFR、LDL较低,光镜下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肾小球硬化等临床病理损伤较重,电镜下系膜区致密物沉积较多。  相似文献   

20.
微小病变肾病合并系膜区IgA沉积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航  文煜冰  李学旺 《北京医学》2007,29(12):709-711
目的 分析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IgA系膜区沉积(MCD-IgA)病例的疾病性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MCD和IgA肾病(IgAN)且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结果 ①MCD-IgA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同MCD非常接近,除血尿明显多于MCD组以外(P<0.05),其他指标如血压、肾功能、低蛋白血症和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等均类似于MCD.MCD-IgA同IgA肾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IgAN-NS)的患者相比,血浆白蛋白[21.2±5.6)g/L、(27.2±2.8)g/L],血肌酐[(81.5±16.2)μmol/L、(105.2±25.9)μmol/L],24h尿蛋白定量[(8.9±3.7)g/24h、(5.8±1.6)g/24h]等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MCD-IgA光镜下多表现为肾小球基本正常,而IgAN-NS组光镜下均表现为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③有血尿组(9例)和无血尿组(12例)MCD-IgA病例的临床特征非常相似,但免疫荧光检查无血尿组更多表现为IgA沉积( ),以IgA的孤立沉积为主,而有血尿组IgA沉积常伴有C3、IgG、IgM的沉积.结论 MCD-IgA中无血尿的病例可能是MCD合并了IgA非特异性的沉积,而有血尿的病例则可能是先后或同时合并了MCD和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