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我国国民第1位的疾病死亡原因,其防治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0%左右,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人们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方面走了许多弯路,其中热衷于脑梗死后的脑保护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仅浪费了巨大的人、物力和财力,还使脑血管病防治落后了心血管病至少20余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介入治疗技术的运用,使得血管再通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本文对过去和当前正在进展中的血管再通策略作一阐述,并着重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在时间窗内快速进行血管再通、实现血运重建、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AIS的关键, 主要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AIS血管再通治疗从静脉溶栓发展到血管内治疗, 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历程, 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探索静脉溶栓药物, 开创卒中的静脉溶栓时代; 第二阶段, 探索溶栓药物更安全、有效的剂量和更合理的时间窗; 第三阶段, 取栓治疗兴起并飞速发展, 使AIS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多样化、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及影像学改变等, 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或单纯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脑梗死溶栓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脑梗死溶栓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2022年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醒后脑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同意在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者纳入溶栓组(n=50),不同意进行溶栓治疗而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者纳入非溶栓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BI)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溶栓组在治疗后1 d、90 d的NIHSS评分低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有所下降,溶栓组在治疗后1 d、90 d的BI评分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6.0%,3/50)与非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0.4%,5/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37,P=0.425)。结论 在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青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化应激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NSE、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14 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 33%、63. 33%、66. 67%,对照组为20. 00%、28. 33%、43. 33%,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黄安凤  李楠楠 《大医生》2023,(12):125-127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早期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44)、对照组(行单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39),对比两组患者病历资料、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63%)高于对照组(69.23%)(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升高,其中试验组升高更明显(均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脑血管出血、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其他系统性脑出血、血小板计数降低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于6~12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评估两组再通成功率,同时探讨T波倒置和再通成功率两者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再通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0.05)。2采取静脉治疗后,发生T波倒置与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0.93%);死亡2例(2.33%),血尿2例(2.33%),反复性心律失常4例(4.65%);除死亡者外,其他不良反应经相应药物处理后病情均获得缓解。结论 6 h内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中国脑卒中报告表明,脑卒中已是我国三大死亡病因之一, 2018 年中国脑卒中死亡率为149. 49/100000, 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 3%,已成为造成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1-2] .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漫  张亚红  陈麦玲  张华 《临床医学》2007,27(11):53-5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全面观察.溶栓组选取发病不超过6 h,年龄在30~70岁,使用20万U尿激酶 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续以尿激酶20~4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 d.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阻止血栓进展,减少再栓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而无明显副作用,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致残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观察蒋小燕王虹张柱国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部位和非梗塞部位的心肌结构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左室重构〔1〕。左室重构的结果是左室腔扩大,严重影响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和预后。我们应用超...  相似文献   

16.
就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对溶栓治疗的疗效、药物剂量、影响因素及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进行探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6~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分为溶栓组 4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9.48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 .0 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 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发病后平均 4.96小时开始用药 ,对照组发病后平均 5 .2 0小时开始用药。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溶栓组 第 1日 5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可分为1 h组21例、1~2 h组46例、2~3 h组42例和3~4.5 h组35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28 d、治疗9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 RS评分评价溶栓90 d后临床疗效,采用TICI标准对各组患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各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溶栓时间窗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升高(P<0.05),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与NIHSS评分相关(P<0.05)。1 h组、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8%、76.1%、59.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血管再通情况不影响临床疗效(P>0.05),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与临床疗效可能相关(P<0.05)。3~4.5 h组的供血动脉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例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例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女性,81岁,因发作性右上肢乏力3d,左上肢乏力9h入院,磁共振:左侧胼胝体膝部、右侧放射冠多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急性脑梗死,予常规药物治疗症状改善。1周后左侧肢体乏力突发加重,急查DWI示右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高信号影,提示超早期大面积梗死,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随访1年,未发生血管事件。结论对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可在综合患者情况下选择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