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毒品滥用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戒毒的关键是解除戒断后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即毒品渴求)来防止复吸[1]。毒品渴求是成瘾者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一种难以抑制的渴望。毒品渴求作为预测因子,渴求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复吸;作为戒毒工作的结局变量,可用来判断成瘾者是否达到结束治疗的标准[2-4]。客观评价成瘾者的毒品渴求是戒毒效果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评估戒毒工作成效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情况的异同,从而提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预防教育对策建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吸食毒品的种类分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在强戒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占29.0%,2009年占24.0%,2010年占36.0%,2011年占47.0%,2012年占46.0%,2013年占62.0%,2014年占66.0%,2015年占84.0%。可以看出百分比例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四年;在年龄组成与职业构成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χ2=143.38,181.94,P=0.000),两者在20岁以下,21-30岁及41-50岁之间年龄段有显著差异(χ2=21.15,133.14,17.92,P=0.000);总体两者均为4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比例分别为72.7%,64.5%)。职业上虽然两者均以无业者为最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7.9%、77.2%),但在个体工商者、固定工作者、农民等有固定收入上差距显著(χ2=57.26,13.07,126.48,P=0.000),说明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以有固定职业者居多;户籍所在地方面: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中外地人口多(χ2=45.311,P=0.000);文化程度上两者有统计学的差异(χ2=95.84,P=0.000),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在吸毒方式及吸毒史上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χ2=743.93,244.25,P=0.000),两组强戒人员吸毒均以烫吸为主(99.0%,69.1%),但是新型合成毒品极少数使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吸毒时间比传统毒品要短,吸毒史以三年以下为主。结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不同于传统毒品的特点,要从早期预防教育,矫治性强戒,社区综合管理中加大力度,杜绝毒品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毒品成瘾者渴求度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EBSCOhost、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收集有关运动锻炼对毒品成瘾者渴求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6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效应显著,即运动锻炼组的毒品渴求度显著低于[SMD=-0.57,95%CI(-0.80,-0.33),P<0.01]常规康复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被试、吸毒时间5年以上、有氧运动等亚组中有显著的运动干预效应;训练时间在30~50 min和60~90 min、运动频率在每周3次和每周3次以上、运动周期在4~8周和12~24周等亚组中均有显著的运动干预效应。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与常规康复相比,运动锻炼对毒品成瘾者的戒毒康复有明显改善作用。尽管部分结果提示,性别、吸毒时间和运动方式可能是影响运动干预效应的重要因素,但有待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修订戒毒人员药物渴求问卷,为测定药物渴求程度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通过专题访谈等技术,对原问卷题项进行重新审查与筛选,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重构了新问卷的理论模型,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修订后的问卷包含29个项目,5个维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7-0.936之间,总问卷及各因子的分半信度为均在0.8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吸毒行为变量与问卷各维度之间的高度相关证实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结论:修订后戒毒人员药物渴求度问卷结构清晰,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方法:抽提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分别对80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发现,与正常组相比,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s3.28%,显著低于正常组甲基化百分率23.18%±s7.9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组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吸毒年限组中,吸毒年限为〉10a组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0.0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吸毒时间越长,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急性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类(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药物渴求度的影响,并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5名MA戒断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35 min中等或高等强度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评估其药物渴求度、抑制和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Stroop任务、2-back任务)。结果:(1)高等强度组在干预后药物渴求度明显下降、工作记忆能力(2-back反应时)显著提升,而中等强度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2)两组干预后的抑制功能(Stroop效应反应时)均显著提升;(3)抑制功能的变化在有氧运动影响药物渴求度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解释率为16%。结论:相比中等强度,35min的高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MA戒断者的药物渴求度;其中抑制功能的改善对有氧运动降低药物渴求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和比较女性海洛因强戒人员与新型毒品强戒人员戒毒动机影响路径,为针对性提升和维持戒毒动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在贵州某强戒所现场调查255名女性强戒人员,调查内容包括自编问卷、戒毒动机量表、非理性信念量表、社会支持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渴求度量表和事件影响量表。利用t检验比较上述各变量在两类戒毒者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探讨戒毒动机的影响路径。结果:海洛因强戒者渴求度得分高于新型毒品强戒者(t=5.49,P=0.000),其余变量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类戒毒者共情能力对其戒毒动机均存在正向影响,而共情能力均受到创伤性经验的正向影响。同时,戒毒动机的影响路径在两类戒毒者间存在差异,其中海洛因强戒者的渴求度对其戒毒动机没有显著性影响,而新型毒品强戒者的渴求度对其戒毒动机存在负向影响(β=-0.324,P=0.000),且受到非理性信念的正向影响(β=0.657,P=0.000);社会支持对海洛因戒强戒者的创伤性体验存在负向影响(β=-0.197,P=0.02),但对新型毒品的戒毒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影响(β=0.09,P=0.211)。结论:两类女性强戒者的戒毒动机均受到共情能力、创伤性体验的影响;但非理性信念、渴求度、社会支持对两类戒毒者戒毒动机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MA craving scale)在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毒人员中的适用性.方法:以460名甲基苯丙胺类成瘾的戒毒人员为施测对象,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62~0.73之间,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10.
实现戒毒人员顺利再社会化是戒毒事业的难点与关键。再社会化障碍的实质就是重新违法犯罪或复吸。情感缺失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障碍的心理动因,社会支持系统破损是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感缺失的重要因素。探究这些导致情感缺失的因素,寻求情感重构的途径与方式,对于重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健康的心理结构,促进戒毒康复,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有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11.
团体心理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强制隔离戒毒所有效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26例强戒人员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包括:集体讲座、情境模拟、投射练习等各种团体活动。使用复吸倾向性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7周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的总体和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有了明显改善(P〈0.01),男女之间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吸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经过7单元的团体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具有效果,团体方案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戒毒人员的团体干预要注意其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194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戒毒人员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女性,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5),而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女性,必要时应给予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山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保障工作与戒毒人员医疗权的调查,探究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和戒毒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面临的问题,讨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医疗保险缺位所带来的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实务中医疗保障被病残戒毒人员挤占与人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各地在开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医疗保障工作方面已有的成熟做法和经验,结合山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工作实际,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医疗救助工作社会化方向,构建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部医疗救助体系为基础、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支撑、以戒毒医疗工作社会化为突破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强戒人员的非理性信念、事件影响特点、渴求度水平及其关系。方法:2017年2月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事件影响量表、渴求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55名女性强戒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海洛因强戒人员与新型毒品强戒者的人口学特点及滥用史均存在差异;女性强戒者的年龄、毒品滥用年限与渴求度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洛因强戒者的渴求度得分高于新型毒品者;事件影响的回避性、警觉性均与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吸毒功效、毒品依赖均存在正相关;以渴求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吸食毒品的类型、毒品使用年限,非理性信念的吸毒功效、毒品依赖共解释渴求度45.1%的变异。结论:女性海洛因强戒人员与新型毒品者存在人口学特点及滥用史的差异,事件影响与吸毒者的非理性信念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女性强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受其吸食毒品的类型、毒品滥用年限及其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可从女性强戒人员的非理性信念特点出发进行分类戒治以降低其毒品渴求度。  相似文献   

15.
浅析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容量的增加,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的人数上升.截至目前,我们收治的女性强戒人员所占收容比例已由最初的15%上升到18%.和男性强戒人员相比,女性强戒人员普遍具有情绪稳定性差、认知偏激、自我价值感、安全感欠缺等特点.如何提升对女性强戒人员的整体认识、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案,已成为强戒所心理矫治工作中需要探讨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疗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成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只进行强戒场所的常规康复管理,实验组除常规康复管理外进行20次生物反馈治疗,观测皮电EMG和脑电EEG(α波,θ波)指标变化,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时,应用SAS、SDS量表以及第三方评价进行测评,评估治疗前后心理生理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量表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EG组的SAS、SDS得分均低于CG组,且有统计学意义;EG组肌电EMG值降低、脑电EEG值(α波,θ波)升高。结论:通过生物反馈的EMG和α-θ波训练治疗对改善康复期戒毒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戒毒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戒毒动机量表、戒毒技能评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抑郁情绪和戒毒动机之间产生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其效应值为(-0.194),Boo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冲动性与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方法:采用冲动性量表和非理性信念量表,调查200名在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冲动性和非理性信念。结果:(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认知冲动性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婚姻状况者在冲动性总分上差异显著。(2)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非理性信念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戒毒人员在非理性信念和吸毒功效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婚姻状况者在非理性信念和侥幸心理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性别与婚姻状况特点,可能显著影响成瘾与复吸,并为分类矫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专家一致认为吸毒成瘾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具有强迫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1]。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比率很高,有人认为保守的估计亦在95%以上[2]。"脱毒容易,操守难",其根本原因是复吸问题,复吸率居高不下,是当前禁毒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难题。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干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康复期人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萨提亚模式对33例女性强制隔离戒毒康复期人员开展集体心理治疗。结果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干预前均较常模明显高(P〈0.01);干预后SCL-90各因子与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外,均接近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集体心理治疗对提高女性强制隔离戒毒康复期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