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参与意向影响因素,为糖尿病"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属7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抽取9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调查的908例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参与意向总分为(24.29±2.61)分,其中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威胁、感知风险、健康信念和使用态度得分分别为(3.47±0.34)、(3.42±0.32)、(3.33±0.28)、(3.54±0.37)、(3.61±0.41)、(3.38±0.31)和(3.54±0.5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 45岁(β=0.631)、文化程度较高(β=1.743)、有公费医保(β=2.468)和手机APP使用频率较高(β=1.869)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参与意向较强。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和手机APP使用频率是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参与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高血压患者"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地区高血压患者"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白云、南沙、越秀、天河、黄埔5个区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 3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1 360例高血压患者中,接受"互联网+"健康管理者976例,"互联网+"健康管理接受率为71.7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不吸烟、睡眠良好、知晓诊断标准、自行测量血压和服药依从的广州市高血压患者更易接受"互联网+"健康管理。结论广州市高血压患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接受率较高;文化程度、睡眠情况及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吸烟、知晓诊断标准、自行测量血压、服药依从是该地区高血压患者接受"互联网+"健康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和就医延迟意向现状,探索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对就医延迟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158名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问卷、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脑卒中院前延迟意向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就医延迟意向得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就医延迟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得分均值为(83.74±17.91)分,社会支持总分均值为(42.30±9.57)分,就医延迟意向得分为(90.47±18.74)分。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就医延迟意向之间呈现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是研究对象就医延迟意向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对于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应重视患者的健康素养,降低患者就医延迟意向,增加及时救治机遇、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互联网+"创新性技术慢病管理现状、效果与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对医患双方知晓、利用和慢性病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认为"互联网+"主要用于诊断与治疗(25.58%)、健康管理(24.03%)和健康教育与咨询(22.87%)。在利用临床辅助诊疗系统(CDSS)开展服务、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时段预约、慢性病患者智能化随访、远程影像或心电诊断等方面,医务人员的利用率分别为33.72%、58.14%、66.28%、72.48%和30.62%。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时段预约、慢性病患者智能化随访、远程影像或心电诊断、电子药盒提醒等方面,患者利用率分别为20.36%、11.95%、13.95%、3.30%和53.00%。利用"互联网+"随访管理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高于未利用组(c~2=11.061,P=0.001);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未开展组(c~2=15.255,P=0.000);利用电子药盒提醒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也高于未利用组(c~2=4.070,P=0.044)。结论与建议:"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技术医务人员利用率较高,而患者利用率较低,地区发展不均衡;医生端"互联网+"管理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建议推进医生端"互联网+"慢性病患者管理技术,改进患者端的可操作性,在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试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脑卒中偏瘫患者远程康复指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持续干预16周,比较两组康复知识认知、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16周后,实验组康复训练必要性评分、康复训练方法评分和自我管理方法评分分别为(2.76±0.77)分、(6.53±1.06)分和(5.21±1.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5±0.61)分、(4.35±1.12)分和(2.98±1.04)分;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实验组改良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评分为(60.25±9.52)分、下肢评分为(31.17±5.54)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39.47±5.03)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教育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提升康复训练依从性,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临床在构建脑卒中偏瘫患者远程康复指导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医疗及其着力打造的智慧医疗,其主要宗旨为:满足医疗卫生人员的相关医疗卫生活动及贯穿人们一生的个人健康管理过程的需求,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个人健康服务、综合卫生监管服务和第三方医疗健康管理。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区智慧医疗,可以实现覆盖范围内的患者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各种通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成立"三级医院-社区"缺血性脑卒中连续性管理小组,开设脑卒中管理专病门诊,将潍坊社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管理系统,建立个人情况档案,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包括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规范化药物治疗、康复锻炼指导、健康教育、绿色通道快速转诊等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2012年1月起选择潍坊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作为目标人群入组,在获得知情同意后接受连续性管理.其中男性59例,女性44例,年龄53~82岁,平均(67.3±9.2)岁.患者来源:(1)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将诊治后稳定的居住于潍坊街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转至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管理小组;(2)专职护士通过潍坊健康管理档案筛选出的卒中新发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健康促进活动参与意向量表"、"影响健康促进活动参与因素量表"和"自觉健康状况量表",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共3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曾参与过健康促进活动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占44.22%;对健康促进活动的需求前3位的依次是:人际沟通、压力和运动。年级、活动参与经验在健康促进活动参与意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为自觉参与利益、自觉参与障碍、活动相关感受和参与活动经验,这4个因素可以解释变异的23.5%。结论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及感受开展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经文献分析发现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仍以医院、诊疗作为核心,并通过词频剖析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主体中心化、服务内容中心化格局,分析了中心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中存在服务创新主体参与不足、服务模式单一、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并提出应打破中心化的格局,将去中心化思想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并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环境3个方面构建全要素服务主体充分参与、多样化服务形态充分发展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相似文献   

11.
社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家人及社区工作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调查问卷随机调查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218人.问卷采用老年抑郁评价量表(C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Short Form,GDS-15).结果: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为32.1%.婚姻、外出频度、需要照顾、锻炼身体、亲密朋友、邻里的交往频度、孤独感、健康自评、FIM等因素与卒中后抑郁症状有相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健康自评不健康、外出频度低为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孤独感、健康自评、外出频度影响更大,家人及社区工作者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价值共创行为的现状和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3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通过患者价值共创行为量表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价值共创行为,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价值共创行为总分为(33.45±8.43)分,其中社区外的价值共创行为得分最高;是否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就诊目的、随访形式和疾病控制评估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程度较低,通过鼓励患者利用互联网健康信息、定期复诊、接受线上随访以及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满意度可能有助于促进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价值共创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互联网+"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COPD慢性病管理。在干预6个月时,分别测评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完成研究。干预6个月时,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实验组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和健康素养量表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效能和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给予COPD患者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缓解社会的压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探索"互联网+"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健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方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健康服务系统的搭建,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运用3层架构技术实现系统搭建,满足不同用户角色的模块功能需求。结果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健康服务系统的运用,满足了老年患者与医院的需求,提供院前、院后、院中的医疗服务,形成了集成化、一体化的综合性医疗服务。通过平台,医护人员实现了对患者的追踪、随访,患者获取了健康咨询信息。结论 "互联网+"条件下,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可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改善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较好地得到了满足,但是有研究显示医患关系并未因此得到缓和。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包括社会、医疗机构、患者三方面因素。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态势,针对影响医患关系的一些原因,提出了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包括进行科学化管理以防范医疗事故、改变患者就诊体验提高其满意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医患沟通、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大数据库改变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学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11月选取2014级入学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各60例,干预组通过"互联网+"健康管理的线上线下结合干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QQ群、微信等方式给予患者专业的管理和指导,并联合"健康促进志愿者"线下对患者开展运动和饮食指导,1年后统计患者的健康行为和身体状况。结果干预1年后,"互联网+"健康管理组31例NAFLD患者肝脏B超检查干预有效,而对照组仅13例干预有效,干预组患者B超检查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00);在体质指数及血脂检测各项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BMI、TG、TC、LDL-C各观察指标较干预前均降低,而传统健康管理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MI=2.845,TTG=2.145,TTC=2.960,TLDL-C=2.107,且均P0.05),仅HLD-C变化上差异不明显(THDL-C=1.857,P0.05)。在健康行为方面,传统健康管理模式只对患者的饮食习惯有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9,P0.05),而在运动及生活方面变化不大;而经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在运动、饮食和生活方式三方面均有变化(χ_(运动)~2=38.58,χ_(饮食)~2=56.05,χ_(生活)~2=49.69,均P0.05);结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善患者的脂肪肝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平台,通过对本地区农村居民进行危险因素社区筛查,了解影响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通市4 000名农村居民参与完成问卷调查及社区体检筛查,有效样本为3 709人。脑卒中高危风险因素筛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生理生化指标变量、脑卒中筛查诊断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差异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的健康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患病率为2.48%,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7人(0.9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4人(1.54%)。有脑卒中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缺乏运动等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P < 0.001)。年龄是脑卒中患病重要影响因素,每增加1岁,患病率增加4%(P < 0.01)。结论:体力活动缺乏、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慢性病增加了脑卒中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期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效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研的方法,了解我国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及其不足之处。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全程健康管理体系可以弥补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的不足,以最大限度的匹配和有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为我国糖尿病健康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及产业化提供新思路。提示基于该体系设计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构建患者自我管理、医院规范诊疗及社区日常监控相结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将有效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效能,达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互联网+"技术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方法分析某三级妇儿专科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做法及效果,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妇幼健康应用的新领域。结果该医院积极打造"互联网+妇幼健康"新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优化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 "互联网+妇幼健康"能够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同时还可在智能诊疗、分级就诊、远程会诊、妇幼健康大数据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构具有态度、主观行为准则等概念的"城市社区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行为意向整合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社区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宫颈涂片检查)行为的因素。方法用结构式问卷调查1591名上海某社区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最大似然法(ML)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结构模型。结果社区妇女既往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的占42.1%,其中三年内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的占56.7%。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正向影响参加筛查行为意向的因素包括对象个体主观行为准则、对家庭社会责任的感知、对筛查促进因素的感知、参与筛查的自我效能和对宫颈涂片的态度。宫颈癌相关知识对行为意向无影响。对象对行为改变障碍的感知对参与筛查行为意向的作用是负向的。结论要提高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不能仅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和健康知识的培训,还需要构建筛查环境,包括家属的动员,社区妇女较易接受的女性筛查医师的配备、医师检查技能的提高等,同时筛查对象本身信念层面对筛查必要性的感知和改变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