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脑梗死确诊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更显著,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60名来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部位。结果:研究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率94.87%,斑块诊断率82.05%,斑块类型以粗糙斑块(56.25%)为主,与健康检查患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病变部位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将其用于临床诊断过程中,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能够被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分析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平  余翔  梁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93-219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以及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神经介入治疗对诊断和治疗TIA的作用.[方法]选择TIA患者198例,全部行经颅多普勒(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159例行全脑DSA检查,37例行脑供血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198例患者中TCD血流异常186例,颈部血管彩超血流异常131例、颈部血管斑块117例,脑血管造影血管狭窄125例,支架植入37例.[结论]脑供血动脉斑块狭窄所致的低血流量和斑块脱落所致的脑栓死是TIA发作的主要原因,狭窄部位的支架植入是解除斑块所致TIA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不同成分的斑块厚度和性质与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颈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不同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与脑梗死、TIA的相关性。结果颈部CTA检查共发现598个斑块,厚度0.2~5.0 mm,平均(2.64±0.76)mm,其中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3.61%和26.09%;而稳定性斑块构成比明显高于易损性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斑块厚度为3.4~5.0 mm、易损性斑块患者脑梗死、TIA发生率均比较高,分别为54.41%和63.24%、28.26%和47.83%、78.38%和86.49%、56.41%和73.08%;脂质和混合斑块和脑梗死、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4、0.461,P0.05);斑块厚度为3.4~5.0mm与脑梗死、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2、0.517,P0.05);易损性斑块和脑梗死及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9、0.538,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A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等特征与脑梗死、TIA发生均存在一定关联,可依据检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用彩超对120例确诊为TIA患者的颈部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进行测量,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与120例正常人对比观察.结果 TIA组颈部动脉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5).结论 TIA与颈动脉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早期检测颈动脉硬化,可提高TIA的诊治率,进一步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TIA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同期行体检的57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予以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CCA、CCA分叉处、ICA 等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更高,Vs及脑血流量均更低,无狭窄率更低,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率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有效反应TIA患者及健康者间差异,精准检测患者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为临床诊治TIA提供参考依据,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辛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血脂康。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并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内辛伐他汀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增加剂量可有效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寻找一种评价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方法。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血管的方法,同时动态观察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舒降之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部动脉IMT开始出现明显变薄(P<0.05),2年后显著变薄(P<0.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也在2年后发生了变化,治疗组斑块数量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粥样斑块数量稍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能作为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来监测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AS)应用三七双降汤治疗对其血压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伴A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3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三七双降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压、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结果 试验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SBP、DBP、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IMT、RI、PI及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高血压伴AS应用三七双降汤治疗,可有效控制血脂、血压,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AS)应用三七双降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血压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伴A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3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三七双降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膜厚度(IMT)、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及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AS应用三七双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压,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TIA患者1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尼麦角林组)。同时选择87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三组分别采用TCD屏气试验检测屏气指数(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BH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BHI比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升高明显。结论:尼麦角林可提高TIA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14.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1.9%,稳定性斑块组为4.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15.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试验组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后喂养高脂饮食,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于6,12,18周分别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巨噬细胞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巨噬细胞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ischemicattacks,TIA)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9/2004-0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临床确诊为TIA患者78例为TIA组,并设确诊为颈椎病无易患因素47例为对照组,通过颈血管彩色多普勒测量内膜厚度,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及形态,测定血流速度,判定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IA组有不同程度内膜增厚(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处,共52例,2处或2处部位以上22例;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狭窄>51%有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颈部大动脉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不同程度的狭窄,是TIA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TIA患者64例为TIA组,另选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情况,分析颈部动脉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TIA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0.0%、28.1%、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无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P0.05);TIA组64例患者共48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5.0%,正常组4例(7.3%)检出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硬斑发生率较高,但与TIA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TIA组Vs平均值为(33.61±10.25)cm/s、脑血流量为(712.36±101.58)ml/min,与正常组的(42.36±13.25)cm/s、(1025.18±135.94)ml/min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反映TIA患者与正常者颈动脉差异,对大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有较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极易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目前关于TIA形成的机制最重要的是“血栓-栓塞”学说,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其表面微栓子脱落导致TIA。而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近年来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PP65抗原是公认HCMV活动性感染的标志,我们通过检测TI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来研究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选取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20例(试验组)及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2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狭窄情况。试验组11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达100%,对照组20例,发生率为16.6%。两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管狭窄119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血管狭窄情况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饮食中油脂含量逐渐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超声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医生需要具有更加专业的检查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厚度(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目均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但未显示对TIA复发或进展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22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70例.2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位置、斑块类型等,同时进行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分析.结果 TIA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TIA组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TIA组的粥样斑块软块的比率较对照组高;TIA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TG、Tch、FIB的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组颈动脉斑块位置无明显差异.结论 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及TIA相关,是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并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中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和斑块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