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盆骨折6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架固定,1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22例,早期给予简单外固定,7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在ICU中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给予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死亡组创伤严重度评分4350分;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共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5.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重型脑损伤合并四肢大骨折156例(208个骨折).对骨折的处理:非手术治疗83例(113个骨折),死亡16例(19.2%),骨折畸形连接46例(55.4%);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73例(105个骨折),死亡4例(5.4%),67例骨折愈合良好(91.7%).作者认为对脑损伤患者的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防止严重合并症及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122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选取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存活期>24 h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期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7例应用DCO技术进行治疗作为DCO组,20例应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技术进行治疗作为ETC组。其中,DCO组中7例股骨骨折以外支架作为终极手术治疗,20例一期行外支架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方法治疗;ETC组中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ISS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ETC组相比较,DCO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将DCO技术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的治疗,能降低创伤后的二次打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在严重多发伤中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总结其DCO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19例中存活17例(89.5%),死亡2例(10.5%);死亡原因:2例均于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不全综合征(H-MODS);随访8~34个月,存活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DOC在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迅速准确地评估并采取一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术后康复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伴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53例严重创伤并发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结果严重创伤伴颈髓伤早期易被漏诊,漏诊率为15.09%。抢救中由于认识不足、保护措施不得力易使颈髓伤加重,加重率为21.9%。结论严重创伤伴颈髓损伤,早期抗休克同时尽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及时选择合理术式进行颈椎固定并椎管减压;注意纠正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9.
颈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伤害控制(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原则在颈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颈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颈椎骨折并截瘫1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高位截瘫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12例。神经功能评定按ASIA分级。[结果]31例获得平均14个月随访。29例颈椎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0例完全恢复,13例有Ⅰ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死亡1例。[结论]颈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急诊遵循伤害控制原则,待病情稳定后7—10d内安全地进行最终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损伤控制骨科在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时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ll例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分三阶段治疗,早期骨折给予临时固定、清创、止血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8.2%。随访3~18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经引流、换药后好转。黏连性肠梗阻3例,不需外科治疗。骨折顺利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佳。结论损伤控制原则更符合外伤后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急救医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73例合并胸部损伤的脊柱骨折患者经对症处理、多发伤及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4(12±4.2)个月。存活71例,死亡2例。延误胸部损伤诊断4例。相对于颈、腰段脊柱骨折,胸段脊柱骨折更易合并胸部损伤,ISS评分最高。24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创伤多较重,治疗时应优先以抢救生命措施为主。系统、全面的检查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在决定是否早期行脊柱手术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权衡手术利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最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 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符合DCS纳入标准的28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85.7%)痊愈出院,2例(7.1%)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死于术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l例死于术后拒绝治疗。结论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挽救生命,控制出血和污染、充分引流、保存胰腺功能,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胰腺外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 2 0 0 0年 10月我科收治多发性损伤有四肢骨折 10 2例 ,早期作内固定的有 4 5例 ,现对其中4 5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探讨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内固定的必要性。1 临床资料 本组 4 5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7~ 70岁 ,平均 37 5岁。受伤原因 :交通伤 2 2例 ,高处坠落伤 13例 ,压砸伤 5例 ,机器伤 5例。按肢体大骨折计算 ,胫腓骨骨折 2 8例 ,股骨骨折 13例 ,尺桡骨骨折2 0例 ,肱骨骨折 7例 ;开放性骨折 2 0例。合并伤 :合并颅脑损伤 2 5例 ,胸部损伤 17例 ,腹部脏器损伤 6例 ,血管神经损伤 2 1例 ,并发休克 2 0例… 相似文献
17.
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多发骨折患者中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存在机械神经性不稳定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33例,损伤严重程度采用ISS评分评定,根据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脊柱,四肢手术内固定;肢体,内脏一期手术,择期脊柱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二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二期肢体手术几种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采用ASIA运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术前,术后随访评定。结果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32例获0.5-8年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率为80.5%。结论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立应根据损伤程度,病情需要而定,不能一味界定先做四肢或脊柱手术。 相似文献
18.
多发伤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约58%,其中约有1%~3%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其发生率并不高,却是腹部最为复杂而严重的一类创伤,由于其位置深在,症状隐匿,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断或漏诊,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上这类患者常常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在临床治疗决策上更为复杂和困难。现就多发伤合并胰十二肠损伤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原则作一些探讨。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多发伤患者常常合并有头颅、胸心、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严重的损伤存在,在腹部症状不…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1995年共收治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长骨骨折166例,骨折早期(24h)内固定59例,迟延或非手术治疗107例,前者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脂肪栓塞、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骨折畸形愈合率显著降低。35例GCS≤8的严重颅脑伤患者,24h内行骨折内固定12例,死亡1例(8.3%);24h后骨折内固定或非手术23例,死亡11例(47.8%),P<0.05。作者认为对合并颅脑伤患者早期(24h)骨折内固定可降低死亡率,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肢体及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