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靖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寻找本地区的变应原分类,为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assay)对52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0.34%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79.53%、71.72%、71.43%和90.6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依次是牛奶。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CU)和湿疹主要变应原的种类,为其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仪对178例CU和189例湿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分析.结果:178例CU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84.83%,特异性IgE阳性率60.67%;189例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80.95%,特异性IgE阳性率54.50%.CU和湿疹变应原阳性率前三位均为:尘螨、蟑螂、点青霉.结论:变应原与CU和湿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敏因素对CU和湿疹的治疗及预防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别的差异。结果 35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11例,阳性率为59.77%。其中不同组别阳性率不尽相同(P<0.05)。0~3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羊肉、牛奶、春季花粉;4~6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羊肉、牛奶;7~9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牛奶、户尘螨;10~12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户尘螨、屋尘、霉菌。结论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过敏物质不尽相同,提示与饮食结果改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1例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特异性IgE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301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中,70例阳性,阳性率23.26%;74例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中,47例阳性,阳性率63.51%;41例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中,18例阳性,阳性率43.9%;90例斑贴试验中,58例阳性,阳性率64.44%。结论湿疹发病机制中有自身免疫机制和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其诱导过敏反应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湿疹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诊治的171例湿疹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结果 171例湿疹患儿中,主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64例,占37.43%)、羊肉(43例,占25.15%)、鸡蛋白(43例,占25.15%)和牛肉(24例,占14.04%);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58例,占33.92%)和猫毛狗毛皮屑(24例,占14.04%)。鸡蛋白阳性率比较:1岁组(18例,占64.29%)高于1~5岁组(11例,占20.37%)和5岁组(14例,占15.73%)。牛奶阳性率比较:1岁组(15例,占53.57%)、1~5岁组(33例,占61.11%)高于5岁组(16例,占17.98%)。羊肉阳性率比较:1岁组(13例,占46.43%)、1~5岁组(23例,占42.59%)高于5岁组(7例,占7.87%)。户尘螨阳性率比较:5岁组(40例,占44.94%)高于1~5岁组(16例,占29.63%)和1岁组(2例,占7.1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鱼、虾、蟹、牛肉等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湿疹患儿诊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有助于患儿回避相关过敏原,其中低年龄患儿主要对食入性变应原过敏,高年龄患儿主要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镇江地区常见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 体外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19种常见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及总IgE.结果 657例患者中,变应原检测阳性患者519例,占79%;总免疫球蛋白E阳性患者292例,占44.44%.对于特异性IgE,吸入组中以屋尘(44.70%)和户尘螨(32.77%)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腰果(8.10%)和羊肉(7.76%)阳性率最高;且同一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过敏的352例,占53.58%.结论 镇江地区CU患者发病的常见病因为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食物变应原在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中的比例及作用,采用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技术对581例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从中随机抽取114例(19.6%)患儿进行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及吸入变应原筛查(Phadiatop)的检测并比较.结果:581例患儿中334例血清食物sIgE升高,阳性率57.5%,其中AD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62.7%;湿疹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56.4%,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阳性率57.9%;血清吸入变应原阳性率1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中食物IgE阳性率比吸入物IgE阳性率更高,变应原IgE的检测对防治婴幼儿湿疹和A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Ig E在诊治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湿疹患儿211例,入院后第2天晨起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ml,以免疫印迹法检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统计分析本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湿疹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结果本组211例湿疹患儿中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31.75%)、屋尘(22.27%)等;最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36.49%)、鸡蛋白(20.38%)、牛肉(19.91%)等。1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鸡蛋白、牛肉;(1~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尘螨、鸡蛋白、狗毛皮屑; 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尘螨、屋尘、牛奶、牛肉及狗毛皮屑,且不同年龄过敏患儿尘螨、屋尘、鸡蛋白、牛奶阳性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疾病发生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测定过敏原特异性IgE含量对疾病予以诊断,据此及早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变应原状况。方法采用Mast检测系统,对204例AD患儿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TIgE)进行检测。结果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为74.5%,其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50%,食物变应原阳性率为41.2%。最常见的阳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46.1%)、屋尘螨(35.8%)、鸡蛋(26.0%)、牛奶(24.0%)。结论粉尘螨、屋尘螨、鸡蛋、牛奶是本组AD患儿最常见的变应原,但随年龄增长变应原谱有所改变,这可能与环境、饮食习惯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湿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寻找儿童湿疹可能的过敏促发因素,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公司AllergyScreen Analytic GmbH过敏原检测系统,对872例湿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872例湿疹患儿slgE阳性690例(79.13%),总IgE阳性709例(81.30%)。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34.60%)、点青霉(22.71%)、屋尘(16.28%)和狗毛皮屑(10.89%);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36.12%)、羊肉(22.94%)、鸡蛋白(20.07%)和牛肉(13.88%)。比较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户尘螨、屋尘、狗毛皮屑、点青霉、鸡蛋白、牛奶、羊肉和蟹的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尘螨、点青霉和屋尘是湿疹患儿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羊肉、鸡蛋白是湿疹患儿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随年龄增大,吸入性过敏原逐步取代食物成为主要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湿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相似文献   

11.
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各种变应原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30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130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水平>50IU/ml者103例,阳性率80.47%。其中73例(75.3%)对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0例(24.7%)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霉菌(29/130)、蒿类花粉(16/130)和尘螨(15/130)。食物组最常见的为牛奶(35/130)、蛋白类(26/130)、鱼类(15/130)和虾蟹(12/130)。结论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霉菌和蛋白类食物是诱导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对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湿疹皮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常见的阳性过敏原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医院皮肤科就诊并进行了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且至少一项阳性的湿疹皮炎患者。 结果 4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09例(45.63%),女249例(54.37%),年龄(28.13 ± 23.11)岁。前3位常见阳性过敏原为蟑螂(180/458,占39.30%)、尘螨组合(152/458,占33.19%)、花生(116/458,占25.33%)。89.66%(26/29)特应性皮炎患者及86.84%(33/38)面部湿疹患者存在多种过敏原。皮损相对泛发者过敏率(88/110,占80%)较皮损相对局限者(245/348,占70.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880,P = 0.049)。吸入变应原阳性率在11 ~ 20岁年龄组最高(39/43,占90.70%);牛奶(26/98,占26.53%)、牛肉(19/98,占19.39%),特异性IgE 阳性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北方与南方常见变应原不同,艾蒿、蟑螂、牛奶、黄豆、牛肉、淡水鱼特异性IgE阳性率(10.35%、42.42%、14.39%、13.89%、11.36%、13.38%)均分别高于南方(1.61%、19.35%、3.23%、3.23%、1.6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4.917、11.959、5.958、5.594、5.641、5.235,均P < 0.05)。 结论 蟑螂是湿疹皮炎患者致敏率较高的变应原,临床意义值得研究。面部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更容易多发过敏。年龄是影响变应原致敏的较重要因素。不同地域常见变应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儿童特应性皮炎153例变应原皮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病因。方法对153例AD患儿进行了变应原皮试。结果阳性率83.01%,其中吸入组阳性率80.1%,食物组74.6%,二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常见的阳性变应原为室内尘土(73.5%)、粉尘螨(70.9%)、多价昆虫(56.9%)、虾(46.4%)、芝麻(40.0%)。年龄3岁以内组、3~7岁组和7岁以上组的吸入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46.7%,82.9%和85.0%,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吸入性和食物变应原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多发生在3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查变应原并明确蒿属植物种属鉴定,深入分析野艾蒿变应原的免疫活性。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筛查变应原;采集蒿属样本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鉴别物种;构建野艾蒿变应原毕赤酵母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宿主重组表达和纯化,结果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结果:376例受试者血清sIgE检测总阳性率为58.78%,其中艾蒿阳性率高达48.67%。ITS序列物种鉴定发现样本与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KX421740)相似性为99.74%;野艾蒿花粉变应原基因Art la 3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Art la 3.0101和pPICZαA-Art la 3.0102的片段大小分别为798 bp和795 bp。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变应原Art la 3.0102与16例艾蒿过敏患者血清的IgE结合,阳性率为26.7%(16/60),该16例受试者临床症状较重且艾蒿sIgE等级高。结论:野艾蒿是内蒙古及甘肃地区主要致敏源之一,其重组变应原Art la 3.0102具有IgE结合活性,可作为致敏源筛查的候选抗原,并推测对变应原Art la 3.0102过敏可能作为野艾蒿诱发变应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抗体.结果 1 10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IgE阳性率58.7%(649/1 105).检测的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件IgE抗体水平在吸入组中以屋尘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出比例最高达36.83%(407/1105);其次是户尘螨,达23.26%(257/1105).在食物组中以腰果过敏原的检测比例最高,达7.33%(81/1105),其次是牛奶,达5.43%(60/1105).从性别上来看,男女在一些过敏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上来看,≤14岁组和>14岁组在一些过敏原上,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寻找相应的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为71.25%,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74.2%),明显高于食入性变应原25.8%(P<0.05);吸入性变应原中尘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猫、狗毛皮屑,蟑螂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且总IgE水平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均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常见的变应原。方法采用ImmunoCAPl0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血清总IgE,采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清总IgE≤60KU/L者73例(73.00%),>60KU/L共27例(27.00%),其斑贴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具有特应性素质的20例手部湿疹患者,总IgE>60KU/L,并且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受检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0%)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前5位的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橡胶Ⅰ、重铬酸钾、硫酸镍、香料混合物、白降汞。结论手部湿疹主要与接触性变应原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种类。手部湿疹与血清总IgE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 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 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 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 特应性皮炎1 412例, 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 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 59%)、户尘螨(891/1 513例, 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 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 18%)、鸡蛋白(165/992例, 17%)和牛奶(149/994例, 15%)。3 051例中, 25例(1%)年龄< 2岁, 571例(19%)2 ~ 12岁, 285例(9%)12 ~ 18岁, 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 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及血清总IgE和补体C3水平变化。方法采取体外生物共振系统检测患者的变应原;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和C3的含量,进行血清总IgE和C3相关性分析。结果246例患者至少一项变应原阳性,235例(95.5%)患者有2项或者2项以上的变应原阳性。患者病程12周时,165.3IU/mL≤总IgE300IU/mL、总IgE≥300IU/mL水平均低于病程在6~12周的患者(P0.05);C31.6 g/L、C30.8g/L水平高于病程6~12周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出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变应原种类,其血清总IgE和C3的含量在慢性荨麻疹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为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组59例(朝鲜族26例,汉族33例)和小儿组55例(朝鲜族28例,汉族27例)血清总IgE升高,婴幼儿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53例(朝鲜族24例,汉族29例),小儿组有58例(朝鲜族30例,汉族28例),两年龄组间及两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牛肉和羊肉。结论延边地区婴幼儿组和小儿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朝鲜族和汉族患儿也无差异,特异性过敏原主要为牛奶、牛肉和羊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