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药治愈风湿热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5岁~ 36岁 ,平均 2 3岁 ;病程 50天~ 6年 ,平均 2 .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乏力 ,关节红肿疼痛 ,多发生在大关节 ,如膝、踝、肩、腕、髋、肘等 ,常呈多发性、对称性和游走性 ,严重者有关节内积液。血沉较快 ,抗“O”>50 0 U。按中医辨证 ,全部患者可分为 3个类型 :1热痹型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较甚 ,遇寒则痛减 ,伴有周身发热等 ;2寒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痛 ,红热较轻 ,遇热则痛减 ,游走性较显著 ;3湿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胀较甚 ,固定 ,微有红热 ,遇热痛减 ,伴肢体沉重或双下肢浮肿、乏…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中草药配制成虎牛痹康贴治疗行痹、痛痹、着痹、妍痹、痿症963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63例,男351例;女612例;年龄8~82岁,其中力31~5O岁占55%。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7年。2薄证辩证2.三风寒湿痹2.1.亚行痹(风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肢体关节重着、肿胀、麻木和仲屈不利或恶寒发热等。舌脉:舌质正、苔白薄或腻;脉象多浮。2.1.2痛痹(寒痹):肢体关节或肌肉疼痛较剧,有定处,得热则减,迁寒痛增,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或自觉冷感,患处冰凉;或关节不可伸屈。舌脉:…  相似文献   

3.
痹证在临床上多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甚至行动困难。以邪阻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为病理关键,辨证可分为行痹、着痹、痛痹、热痹、顽痹,治宜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或兼清热,或兼祛寒,我科辨证选穴针灸治疗本病100例,疗效较好。兹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辩证属行痹22例,痛痹21例,着痹20例,热痹21例,顽痹16例;病程半年以内者53例,一年以上者47例,最长者5年,最短者3天。  相似文献   

4.
<正>风湿寒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3年来,我院风湿病科采用中药熏蒸合驱寒通痹片治疗本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1~67岁,平均42.1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36年;临床上诊断为风湿寒性关节痛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骨性关节炎11例。均有关节冷痛沉重,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  相似文献   

5.
热痹是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初病身热壮盛,多属实热:久发而低热者,多属虚热。本病案介绍为发病急,关节红肿热痛,手不可近。但治疗及时,辨证施治恰当,收到骤然效果。现代医学属急性风湿范围。【一般资料】5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5—20岁18例,21—30岁29例,31—35岁9例:发病前患感冒者占95%:从患病发烧到出现关节红肿一周左右:治疗最短8天,最长一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 近5年来,笔者用阳和汤加减治疗痹证28例,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5~20岁1例,21岁~40岁9例,41~60岁15例,60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者11个月,最长者11年,其中11个月~2年8例,2~5年14例,6年以上6例。28例均有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酸楚或关节肿大等临床表现。证属寒胜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共16例;湿胜者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共8例;风胜者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共3例;热胜者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自拟白虎蠲痹汤治疗热痹62例,疗效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均有关节红肿热痛,其中单一大关节受累者20例,多个大关节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86年起自拟散痹通络汤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5~45岁47例,45岁以上5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临床表现有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游走窜痛或肿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指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 ,引起疼痛、肿胀、重胀或麻木等症 ,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疾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我们采用以太渊穴为主治疗痹证 7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7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45例 ;年龄最小者 1 9岁 ,最大 73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0年。辨证分型 :行痹 2 0例 ,痛痹 37例 ,着痹 1 2例 ,热痹 7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主穴取太渊。配穴 :肩部配肩、肩 ;肘臂配手三里、外关 ;腕部配合谷、腕骨 ;腰背部配身柱、腰阳关 ;髀部配环跳、居…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1991年至今应用宣痹汤加减治疗痹症 34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中男性 1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74岁 ;病程最短 7d,最长 2 5a;3a以内者 10例 ,3~ 10 a者 17例 ,10 a以上者 7例。临床特点与分型 :关节、筋骨、肌肤等部位疼痛 ,或肿胀 ,或麻木 ,或重着 ,屈伸不利 ,病久畸形 ,肌肉萎缩。按中医辨证分为行痹 8例 ,痛痹 9例 ,着痹 10例 ,热痹7例。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用宣痹汤加减治疗。宣痹汤处方如下 :防风 6 g,苍术 6 g,桂枝 6 g,制川乌 3g,制草乌 3g,络石藤 9g,薏苡仁 30 g,当归 9g。其中行痹…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ZO~45岁16例,45岁以上11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0年。病位,四肢关节疼痛者9例,上肢肩臂痛者8例,下肢关节疼痛或伴腰痛者10例。2治疗方法分5型论治:①行痹(6例):临床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伴关节屈伸不利为特征。方用防风汤加减。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②涌痹(7例):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通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拘急屈伸不利为特征。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挂枝汤加味。③着痹(5例):临床以肢体关节重着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甚则肌肤麻木不仁为特征。治以除湿…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热痹汤加外敷拔膏药治疗热痹,经多年观察,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来自1991~1997的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临床症状均有单侧肢体或双侧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外伤感染等诱因,实验室检查:血沉均在30mm/h以上,抗“O”800~u以上。X线拍片显示关节炎症反应,共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9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6~51岁之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 ,运用以辨证取穴为主 ,配合循经取穴的方法 ,治疗痹证 8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8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4 0例 ,女 4 6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54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16年 ,以 1年以内为最多 ,共 57例 ,占 6 6 .3% ;属于风痹 8例 ,寒痹 4 3例 ,湿痹 32例 ,热痹 3例。1.2 诊断依据 :根据 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分为 :1风痹 :肢体酸痛 ,痛无定处 ,历节走注 ,时有寒热 ,苔薄腻 ,脉浮。 2寒痹 :肢体关节疼痛明显 ,痛有定处 ,得热则…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内经》中有关痹证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内经》中有关“痹”字的解释有:①痹有疼痛之意,指肢体关节的疼痛,如《素问·痹论》中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痹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灵枢·官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说明了痹即是痛;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2年来的痰瘀型热痹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10~75岁。对照组37例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9~76岁。2组均以20~42岁者居多,2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风湿病学》[1]中的相关标准拟订。以肢体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甚则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屈伸不利为特征;可伴全身发热、烦热不安、汗出、口渴等。病变部位可焮红,或潮红、紫红,或有红斑、硬结,触之热感。本病发病较急,多发于夏季。  相似文献   

16.
鸡血藤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性疾病 ,是临床常见病 ,以大关节窜痛或肿痛 ,功能受限为主症 ,属祖国医学“痹症”之范畴。选用自拟“鸡血藤汤”加减治疗本病 3 6例 ,疗效显著 ,结果如下。1 一般资料3 6例中 ,男 16例 ,女 2 0例 ;病程 1年以内者 6例 ,2~ 9年者 19例 ,10~ 19年者 8例 ,2 0年以上者 3例 ,其中属行痹者 17例 ,痛痹者 10例 ,着痹 3例 ,热痹者 2例 ,风寒湿合而成痹者 4例。2 治疗方法鸡血藤汤组成 :鸡血藤 3 0g、当归 15g、丹参 2 0g、红花10g。风胜者加羌独活、防风、桂枝等质轻气扬之品以祛风邪 ;寒胜者加附子、菟…  相似文献   

17.
顾伯君老中医治疗热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热痹属中医痹证范畴是痹证的Ⅱ级病名。它是因感受风热湿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红肿热痛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究其病因可为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由于素体阴虚,热蕴于内,复感外邪,亦可由口鼻而入致痹。笔者观察的热痹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7岁至70岁以上均可罹及。  相似文献   

18.
马龙 《河南中医》2003,23(4):48-48
热痹以局部关节红肿热痛 ,得冷则舒为特征 ,可伴有发热 ,汗出 ,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等全身症状。关节的热痛与冷痛是区别热痹与风寒湿痹的关键。其治疗随病机和阶段不同而异 ,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 热痹初起即用凉血解毒热痹有因素体阳气偏盛 ,复感外邪 ,邪从热化 ,内壅关节而成 ;亦有直接感受风湿热毒所致。热痹初起或急性发作阶段 ,症见局部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痛不可触 ,得冷则减 ,并见有汗出 ,恶风 ,口苦 ,口渴 ,烦躁不安 ,溲黄 ,便干等全身症状。治疗首拟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例 1:某患 ,女 ,5 8岁 ,工人。因体温 3 8.8℃ ,全…  相似文献   

19.
三痹汤加减治产后身痛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三痹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 58例 ,疗效显著。一、一般资料  5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 ,年龄在 2 4~ 3 0岁之间。临床表现为产褥期或产后数月至 1年以上 ,出现肢体、关节、腰背酸痛麻木、重着 ,关节伸屈不利 ,无红、肿、热等症状 ,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其中四肢关节疼痛者 3 7例 ,上肢肩背痛者 1 2例 ,下肢腰痛者 9例。  二、方药组成 续断 1 0g ,杜仲 1 0g ,防风 1 0g ,桂心 1 0g ,细辛 3g ,人参 6g(或党参 1 0g) ,茯苓 1 0g ,当归 1 0g,黄芪 1 5g ,白芍 1 0g ,牛膝 1 0g ,秦艽 1 0g,熟地 1 0g,独活 1 …  相似文献   

20.
赵修敬 《四川中医》1999,17(1):48-48
产后身痛是妇女产褥期间出现的肢体酸痛、麻木、重着等症,或产后虽感肢体关节酸麻未治而逐渐加重者的通称。此病亦可称为“产后关节痛”,为产后妇女常见病。余在临床上以三痹汤治疗此类患者58例,疗效显著,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58例均为门诊随机抽样,年龄在24—30岁之间。产后15~30天者6例;1月~半年者27例;半年~1年者19例;1年以上者5例;2年以上者1例。四肢关节疼痛者37例;上肢、肩背痛者12例;下肢、腰痛者9例。58例患者均无红、肿、热等症状,查抗“○”、血沉、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2治疗方药三痹汤:,经断、杜仲、防风、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