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 HBV、HCV单一或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5 2例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相同乡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 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HBVDNA、HCVRNA及其 HCVRNA基因亚型I型、 型、 型、 型进行定性检测 ,并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配对 χ2检验分析。结果 :肝癌组和对照组的 HBVDNA、HCVR-NA、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I型、HBVDNA+HCVRNA 型、HBVDNA+HCVRNA / 型、HB-VDNA +HCVRNA 型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 (4 1 / 5 2 )、34.6 % (1 8/ 5 2 )、30 .8% (1 6 / 5 2 )、1 .9% (1 / 5 2 )、2 5 .0 % (1 3/ 5 2 )、1 .9%(1 / 5 2 )、1 .9% (1 / 5 2 )和 1 5 .4 % (8/ 5 2 )、7.7% (4 / 5 2 )、1 .9(1 / 5 2 )、0 .0 % (0 / 5 2 )、1 .9% (1 / 5 2 )、1 .9% (1 / 5 2 )、0 .0 % (0 / 5 2 ) ,其中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型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0 5 )。结论 :HBV、HCV、HBV和 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 ,尤其是 HBV与 HCV基因亚型 型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中 HBV  相似文献   

2.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 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 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V及其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HCV感染及其与HBV重叠患者血清标本共179例,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n=101)、肝硬化组(n=45)和肝癌组(n=33)。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对重叠感染HCV和HBV的31例患者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患者抗HCV的总阳性率为97.8%,高于HCV RNA的阳性率(69.8%)(P〈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HC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2.2%和84.8%,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阳性率64.4%(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组的HCV RNA的阳性率为48.4%,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HCV RNA阳性率(71.6%)(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35.5%,也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阳性率(76.7%)(P〈0.01)。HCVRNA阳性组ALT异常率(60.8%)高于HCV RNA阴性组(35.2%)(P〈0.05)。结论对HCV感染相关的不同疾病患者联合检测抗HCV、HCV RNA和ALT,对于HCV和HBV重叠感染者同时检测HBV DNA,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100例HCC组与12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对比分析.结果 HCC组中HBV DNA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76.0%及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3%(P<0.01),HCC组中HBV DNA和HCV RNA阳性率都为6.0%显著高于对照组(0.8%)(P<0.0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和治疗乙肝和丙肝,对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0年前我国HBsAg阳性献血员中HBV,HCV,HG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逆转录套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CWI:NA、HGVRNA,免疫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发现在HBsAg阳性献血员中,HBVDNA阳性率90%,HCVRNA阳性率20%,HGVRNA阳性率6%,三重感染阳性率3%。结论HBsAg阳性献血员中有较高比例的双重感染,且以HCV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玉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2):142-14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30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35例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91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38例.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6例。肝硬化和肝癌组HCVRNA阳性率(80.0%)较慢性肝炎组(64.2%)升高(P〈0.05)。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0.0%)低于单纯HCV感染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26.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以HCVRNA为重要检测指标诊断HCV时,应联合检测分析抗-HCV、HBVDNA,这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组织中HBV,HCV,HGV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庚型肝炎病毒 (HGV)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抗 -HBVS ,抗 -HCVNS5及抗 -HGVNS5三种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 2 6例HCC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S抗原 (HBsAg) ,HCVNS5抗原 (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 检出HBsAg 17例 ( 65 % ) ,HCAg 13例 ( 5 0 % )及HGAg 9例 ( 3 5 % ) ,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 7例 ,HBV/HCV重叠感染 4例 ,HBV单独感染 6例 ,HCV单独感染 2例 ,HGV单独感染 2例 ,另有 5例均不表达上述三种抗原 ;HBs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与HCAg及HC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HBV ,HCV及HGV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 ,呈细颗粒状分布 ,癌组织表达强度均弱于癌旁组织。结论 HCC患者中有较高的HBV ,HCV及HGV感染率 ,感染率顺序为HBV >HCV >HGV ;推测HBV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HCV和HG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EIA法检测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系统 )及抗HCV ;PCR法检测HBVDNA ,反转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32 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 (P <0 .0 5 ) ,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本地区慢性肝病仍以HBV感染为主 ;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EIA法检测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系统 )及抗HCV ,PCR法检测HBVDNA ,反转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32 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 (P <0 .0 5) ,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5)。结论 该地区慢性肝病仍以HBV感染为主 ;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病人中HBV、HCV、HDV和HGV四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重叠感染和慢性肝炎的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炎病人136例,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HCVRNA、HDUVRNA和HGVRNA,用ELISA法检测HBV、HCV、HDV和HGV其他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上述四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模式为::HBV、HBV+HCV、HBV+HDV、HBV+HGV、HCV和HBV+H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病毒的感染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甲—庚型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 ,PCR法检测HBVDNA ,HCVRNA。结果  2 40例肝硬化血清病毒的感染率依次为 :HBV >HCV >HDV >HGV >HEV >HAV。HBVDNA阳性率为 61 2 5 % ,HCVRNA阳性率为 15 2 2 %。结论 肝硬化以HBV的感染的“小三阳”为主要模式 ,以HBV ,HCV ,和 /或HDV ,HGV ,HEV双重及多重感染为多见 ,病毒核酸 (HBVD NA ,HCVRNA)是判断肝硬化患者有否传染性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和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病病变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HCV感染在肝癌发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201例病变肝组织中丙肝病毒核心区抗原(Hepatitis C Core Antigen,HC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析各种肝脏病变中HCV的感染状况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HCC和85例慢性现中的HCV感染率分别是44.8  相似文献   

16.
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多种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广西肝癌高发区健康人群及肝癌患者 HBV、 HCV、 HEV、 HGV感染状况及其与肝癌的关系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 HBs Ag、抗 - HCV、抗 - HEV、抗 - HGV,用 RT- PCR方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 HGV- RNA;用成组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分析 HBV、 HCV、 HEV及 HG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HBV、 HCV、 HEV、HGV相应的肝炎病毒感染率 ,健康人群分别为 17.8% (5 1/ 2 87)、 7.3% (2 1/ 2 87)、 6 .6 % (19/ 2 87)和 5 .9% (17/ 2 87) ;肝癌患者分别为 77.8% (2 8/ 36 )、 19.4% (7/ 36 )、 8.3% (3/ 36 )、 13.9% (4/ 36 ) ,HGV- RNA检出率为 13.9% (5 / 36 )。肝癌患者 HBV、HCV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 (P <0 .0 5 ) ;研究对象 HBV、HCV、HGV感染率高于广西及国内其他地方的自然人群 ;HBV、HCV、HGV、HEV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性 (OR)分别为 :11.5 2 ,3.38,2 .2 6和 0 .85。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地区HBV、 HCV、 HGV流行较严重 ,再次证实 HBV感染是肝癌重要危险因素 ,其次是 HCV,不能排除 HGV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关 ,HEV感染与肝癌发生无关 ,肝炎病毒感染是广西肝癌高发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82只实验树鼩分为四组:A组26只,感染了HBV并同时给予AFB_1;B组34只,未感染HBV但给予AFB_1;C组13只,只感染了HBV;D组9只,既未感染HBV,又未接触AFB_1.实验158周.A组发生LCD16例(61.53%),其中9例发生HCC(56.25%).B组出现LCD18例(52.94%),其中3例发生HCC(16.66%).C组出现LCD 6例(46.15%);D组无LCD产生.82只树鼩有40只出现LCD,其中12只发生HCC(30%).而无LCD的42只,只有1例(C组)产生HCC(2.38%).LCD阳性组发生HCC的相对危险性为LCD阴性组的12.6倍.感染了HBV的树鼩,其LCD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而在未感染HBV的动物中,摄入AFB_1的,其LCD发生率也同样比未摄入者高(P<0.05).表明HBV和AFB_1都能诱发LCD;LCD是HC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