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调查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病原菌做抗生素敏感试验,以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106例感染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5株,排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1.33%),铜绿假单胞菌(18.67%)和粪肠球菌(17.33%);抗生素敏感试验表明:分离出的细菌大多对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性,但亚安培南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则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应高度重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5008例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5008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3%,其次革兰阳性球菌占2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均监测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集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4细菌鉴定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结果依据CLSI折点判读.结果 241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3.4%;革兰阳性球菌占22.8%;真菌占3.7%;其中分离率较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24.1%)、大肠埃希菌(21.6%)、肺炎克雷伯菌(15.8%)、金黄色葡萄球菌(1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59.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阳性率为46.7%.结论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妇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为8.77%,与其他两组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0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占66.27%,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31.33%,真菌2株占2.4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24株,检出率70.59%;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10株,检出率83.33%.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经阴式的操作环节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应重视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调查2007年1月-2010年6月118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感染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病原菌,其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58.3%、15.0%、6.7%,菌株中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4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以上耐药菌株均显示了严重的多药耐药性;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仍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出现多株多药耐药菌,必须努力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历资料,统计医院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操作和判断敏感、中介、耐药.结果 外科3528例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6%;22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0.6%;除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和利奈唑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外,所有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外科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病原菌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共检出108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9.6%、铜绿假单胞菌占20.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5%;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9.1%.结论 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外科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从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年间从手术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2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42株,占57.7%;革兰阳性球菌84株,占34.1%;真菌20株,占8.2%;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4.5%和8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45.1%和3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34.6%和38.1%,经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发现以上耐药菌株均显示了严重的多药耐药性;但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外科切口术后感染较为严重,感染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调查、收集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无菌方式采集外科手术感染性标本立即送检;病原菌分离培养依据卫生部规定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条例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操作与判断结果;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版本;试验全过程在室内质量控制合格的状态下进行.结果 331株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占65.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8.4%,真菌占6.6%;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8%、18.4%、15.7%、11.8%和10.3%;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外,对其他病原菌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为45.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4%,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1.1%、15.4%.结论 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为外科医师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手法采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外科37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标本立即送检,病原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WHO规定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操作技术进行;药敏检测采用K-B法,结果判断依据CLSI当年公示的最新折点,微生物检验全程在室内质量控制前提下进行,数据统计运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6 587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77例,感染率为5.7%;共分离病原菌4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3株占67.1%,革兰阳性菌116株占28.5%,真菌18株占4.4%;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9株,其中产ESBLs 56株,检出率为51.4%,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0株和鲍氏不动杆菌18株,检出率分别为22.7%和28.3%,检出葡萄球菌属83株,其中MRS 41株,检出率为49.4%;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0.0%。结论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扭转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危险趋势。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对309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培养出病原菌210株,病原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分离出产ESBLs 54株,耐亚胺培南病原菌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外科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调查2000年1月-2004年12月,某院4 564例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监测采用KB法。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为主,占71.1%;G-杆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17.2%)、铜绿假单胞菌(16.7%)、肺炎克雷伯菌(12.7%),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9%;其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24.9%)、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5.2%;以上病原菌均检测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 208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全面阅读病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结果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行手术患者共计11 208例次,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75例次,感染率2.4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为G-杆菌72株(78.26%),G 球菌20株(21.74%)。结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除了认真作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空腔时术野保护等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我院泌尿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耐药性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泌尿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人送检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实验。结果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危险因素是手术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多因素所致,预防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管,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患者的标本,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病原菌3311株,分离率为40.1%,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最多,年龄分布以60岁老年患者为多;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64.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1%,真菌位居第3位占15.5%;病原菌感染位居前几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检测发现MRSA检出率为26.7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0.1%和16.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但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P0.05),产ESBLs菌株数量也逐年增加(P0.05)。结论病原菌的多药耐药是医院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重视细菌培养和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动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所有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结果 13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有6项因素的暴露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即为患糖尿病、ICU、导尿、引流、夏季住院、预防用抗生素;仅手术时间均数呈减少趋势;其他6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无明显变化,为化疗、患恶性肿瘤、动静脉插管、污染切口、急诊手术、透析;仅导尿1项因素的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他因素的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无相关关系;除手术时间外的12项危险因素中有9项因素的暴露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该监测医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主要不是危险因素暴露率的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钟世良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82-1383
目的 探讨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 方法 采集外科感染标本,用美国德灵公司的药敏分析/细菌鉴定仪Microscan Wat RA way - 40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作药敏分析. 结果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共分离得到病原菌763株,分别归属于10个种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常见.药敏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对抗生素有交叉以及多重耐药性,对于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仍然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结论 导致外科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对于多种抗生素都有很高的耐药性,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要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