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仅手术治疗方法就有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髋臼加盖术、Chiari氏手术等。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们对27例2~3岁DDH患儿,一期行臼顶弧形截骨手术,对其术后1年髋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观察,并与同期以传统术式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旭  李岩  范广宇  梁庆威 《山东医药》2012,52(23):22-24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10年±13个月的随访。与非手术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CE角无显著差异。结论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胡屹峰  阎景铁 《山东医药》2008,48(33):36-36
Salter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经典手术,能有效使股骨头复位,还能改变异常的髋臼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步骤比较复杂,我们对此作了几点改进,使手术变得相对易于操作。①切口选择:Salter骨盆截骨术通常选用SmithPeterson切口,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将该切口的下半部偏向外侧,一是能更好地避开股外侧皮神经,二是若需行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该切口会更方便一些。②髂骨翼骨块选择:标准术式是截取髂前上棘处的三角形骨块,这样会造成该处骨突体表标志的缺失,更多术者愿意选择从髂骨翼上直接截取三角形骨块。笔者也赞同此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8髋),根据年龄将其分成3组,Ⅰ组(年龄6~12个月)9例,Ⅱ组(年龄13 ~18个月)32例,Ⅲ组(年龄19 ~24个月)15例.患儿均采用人字位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1年后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Mckay临床评分优50髋,良12髋,可4髋,差2髋,总优良率为91.17%;Ⅰ组优良率为100%,Ⅱ组优良率为97.37%,Ⅲ组优良率为72.22%,Ⅰ、Ⅱ组优良率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everin X线评分优44髋,良17髋,可4髋,差3髋,总优良率为89.71%;Ⅰ组优良率为100%,Ⅱ组优良率为94.73%,Ⅲ组优良率为72.22%,三组间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闭合复位人字位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3例(33足)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1跖骨基底内侧截骨楔形植骨(克氏针固定)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患者第1、2跖骨间角术前、术后分别为19.5°±2.0°、7.8°±2.8°(P均〈0.05);第1跖骨与近节趾骨夹角([足母]外翻角)术前、术后分别为41.3°±5.4°、12.3°±3.8°(P均〈0.05)。第1跖骨长度无短缩(P〉0.05)。临床评定:优23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93.9%。发生骨质延迟愈合2例(2足),钉道感染3例(3足),无畸形愈合及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结论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踺外[足母]畸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髁间严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3例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24例采用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B组13例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C组6例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三组均采用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比三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3例均获随访,时间4~26个月(15±3.2)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A组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20/24);B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4.6%(11/13),C组优3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3.3%(5/6)。结论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合适手术入路主要依患者骨折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7.
黄相杰  张彬 《山东医药》1991,31(12):21-21
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作了改进,用以治疗先天性髋脱位2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5例;年龄为4~15岁,平均9.5岁。本组施术24个髋关节,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覆盖完全,头臼关系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的疗效.方法 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坶)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置(TSP)设计手术方案,确定截骨的方向、角度及截骨外移量,然后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矫形、Herbert钉内固定.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内愈合,截骨骨远端未见骨坏死.跖骨远端内侧疼痛消失,第二跖骨头跖侧疼痛1例缓解不明显,余均消失或缓解.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无医源性(坶)内翻发生.术后HVA为4°~20°,平均13.1°;IMA为5°~10°,平均7.1°;PASA为0°~10°,平均4.2°;MPD为-2~3 mm,平均0.2 mm;TSP分级6级72足,5级22足,4级5足,平均5 68级.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99足中疗效为优89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98%.结论 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坶)外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燕冰  袁伟  樊洁 《山东医药》2012,(30):61-62
目的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母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置(TSP)设计手术方案,确定截骨的方向、角度及截骨外移量,然后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矫形、Herbert钉内固定。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内愈合,截骨骨远端未见骨坏死。跖骨远端内侧疼痛消失,第二跖骨头跖侧疼痛1例缓解不明显,余均消失或缓解。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无医源性母内翻发生。术后HVA为4°~20°,平均13.1°;IMA为5°~10°,平均7.1°;PASA为0°~10°,平均4.2°;MPD为-2~3 mm,平均0.2 mm;TSP分级6级72足,5级22足,4级5足,平均5.68级。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99足中疗效为优89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98%。结论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21例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37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相比,P均>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4.3、62.6 min(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387 mL (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6 200、10 360元(P<0.05).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内固定组优6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5.0%,置换组分别为25、9、3例和91.8%,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更适用于经济条件受限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沙启乐  张文田 《山东医药》1996,36(10):29-30
采用四种术式治疗Perthes病患儿145例,并对108例随访2~10年。按邸氏方法评估,髋关节囊开窗减压组优良率为92.5%,髋关节开窗减压并股骨颈钻孔减压组为87.0%,髋关节减压并骨盆截骨组为90.0%,死骨刮除并植骨组为50%。作者主张,对头臼包容良好者以髋关节减压为首选,包容不良者在此基础上行骨盆截骨为宜。手术疗效尚与患儿年龄、病程病期及术后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截骨中股骨颈前倾角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中股骨颈的最佳前倾角度。对2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后疗效评价为优的患儿行髋关节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度数。结果股骨颈前倾角在4~30,°平均16.93°。提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中股骨颈的前倾角应纠正到10~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患者37例,分别采用牵引和选择性手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分别随诊1~6年,平均3.2年。优22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83.8%。结论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为髋臼较严重的损伤,多数行牵引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治疗主要选择性地应用于难复位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10-06采用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平均随访15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53例患者获得随访,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褥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常见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优43例(81.1%),良7例(13.2%),可3例(5.6%),差0例,优良率达94.3%。结论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下地活动早、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荆立忠  潘登  杨久山 《山东医药》2016,(10):105-106
近年来,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增加,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全膝置换术效果确切,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临床常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这些术式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低廉、效果较好,但均有各自的局限及适应证,孰优孰劣并无定论,目前主张不同术式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椎板、半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运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BOS)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再植椎板愈合情况、腰椎稳定性及硬脊膜外粘连情况。本组优62例,良25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4.57%。影像资料显示,再植椎板可完全愈合,未见腰椎不稳及硬膜囊与骶棘肌粘连。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可重建脊柱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预防硬脊膜外粘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黎立  李杰  李明  孙德立 《山东医药》2010,50(22):67-68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68例2-16岁的DDH患者,共128髋,均行患侧髋关节切开复位、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髋臼成形术治疗,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年龄以及术后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包括进行患肢的主动活动、牵引下的授动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等。结果随访1.5-3.5 a,优良率为92.2%。结论 DDH术后早期、系统、恰当的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患者12例,先行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胫骨结节骨牵引,进一步行髋关节CT扫描及CT三维重建,确定手术指征;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行持续胫骨结节骨牵引6~12周,其间行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6 a,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的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本组疗效为优10例、良2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应先行股骨头脱位闭合复位,确定手术指征后行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岁,共计22个MTPJ。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手术采用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治疗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跖骨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4.23±1.98)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6w。术前跖骨头下均有胼胝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胼胝痛均减轻。术后MTPJ解剖复位21个;MTPJ脱位复发1个;术后足趾软组织坏死1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静脉血栓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VAS评分、压痛指数、AOFAS评分术前及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3例,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12例、跖跗关节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术11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a。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为优5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78.3%。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