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悦东  顾隽珩  张洪  王顺利  闫桂华  魏尔勇  曹茜 《天津医药》2006,34(5):341-342,T0003
2003年9月—2004年7月,我院对143例恢复期SARS患者进行了间隔4~5个月的3期胸部螺旋CT随访检查。现将3期检查影像数据完整的119例SARS恢复期患者的胸部螺旋CT随访影像表现总结如下,旨在探讨SARS恢复期肺部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其转归;评价螺旋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SARS恢复期随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TO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在患侧髋关节骨质内出现骨髓水肿区,5例患者出现股骨头、颈部骨质信号异常,其余4例信号异常区除股骨头、颈部外,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质。3例患者股骨头关节面下骨质内可见局限性骨质损伤区,其症状持续时间较无骨质损伤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同时,骨髓水肿区范围与症状持续时间、有无股骨头关节面下骨质损伤与骨髓水肿区范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TOH各种检查技术中最敏感、最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反映出TOH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贺莉  董璐  曹茜  王世鑫  乔辉  王文红  倪文玺  焦振山 《天津医药》2006,34(9):647-648,67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新型的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其他的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治疗上在抗感染的同时合并应用激素治疗。目前SARS康复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笔者应用MRI对90例临床治疗后SARS康复者的髋关节进行了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标准入组临床病例资料,了解仙灵骨葆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36例,排除死亡及脱落人数,将剩余28例按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14例,实验组14例。两组均应用激素及相同的预防激素副作用的药物,不同在于实验组应用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纽应用安慰剂对照。随访半年,并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6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凝血纤溶检查,骨盆正位片,及双髋MRI检查。结果36例患者,3例均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因转诊等原因病例脱落,两组治疗半年前后Harris评分均为优,无明显差异。对照纽、实验组分别有2例和0例MRI出现股骨头坏死,X线检查正常。实验组Fib明显降低(P〈0.01),PT、APTT明显延长(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创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78例髋关节创伤的患者均做了X线平片检查,其中65例做了SCT扫描,28例做了MRI扫描,回顾性分析髋关节创伤的X线、S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髋臼骨折;35例股骨颈骨折,其中3例为病理性骨折;6例为股骨头的隐匿性骨折;5例股骨头骨骺分离;12例髋关节脱位。结论 X平片经济方便,但对于体位较厚、重叠严重的部位显示受到一定限制,仅作为髋关节创伤诊断的基础检查,SCT和MRI对骨、软骨及软组织显示优于前者,对诊断髋关节创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伯鸾  郑毅  张玉环  范勇  刘刚 《天津医药》2004,32(6):373-37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2002年底发生的新的传染病。它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可引起一系列肺部影像改变。胸部影像学检查在SARS临床诊断、治疗及康复期的随访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对天津市肺科医院收治确诊为SARS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46例患者(不包括疑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CT、CR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6例腰痛、髋部疼痛、臀肌疼痛者行骨盆及股骨头正位像、股骨头轴位扫描、股骨头轴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MRI检查见10例股骨头塌陷,34例骨小梁缺失,12例虽为T1、T2加权像无明显异常,但在STIR序列上呈片状高信号,并可见髋关节腔内少量积液;CT见9例股骨头塌陷,4例有细小骨折线,31例骨小梁缺失及细小囊性变形成;CR见5例股骨头塌陷,23例疑似骨小梁断裂、骨小梁缺失。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股骨头坏死,CR的敏感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通过X线检查评价手术临床疗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平均随访17.6个月,1例患者出现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在随访期间再无出现脱位,其余患者随访中未出现肢体短缩、假体松动、下沉等。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前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42.6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91.6分,术后髖关节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保留了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门诊10例患者采用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50例住院患者采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总结1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SPECT表现,其中14个髋关节考虑股骨头坏死,14个髋关节显示坏死区为浓聚表现。住院的5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接受MRI检查,其中82髋关节显示长T2信号。长T2信号是股骨头内充血水肿的典型表现。总结以上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充血性疾病,而非缺血性疾病。结论股骨头坏死是最初是因为股骨头充血内水肿,骨内压力增高,静脉及静脉窦壁比动脉壁薄,所以最早受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与静脉瘀滞学说相符。这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激素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激素引起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 通过对 1 7例患者、2 8髋有明确长期服用激素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变 ,经介入治疗手术后约 2年的跟踪随访 ,了解其临床及有关影像学变化情况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 X线表现等几方面来评价。本组计 2 8髋介入治疗后 ,疼痛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有效率达 1 0 0 %。髋关节功能除 3例晚期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均述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对激素引起股骨头无菌坏死能够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供血血管再通 ,使其供血、供氧环境得以改善 ,促进其股骨头坏死骨吸收 ,新生骨的生成。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54例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铁链  张云亭  李威  叶宁  蔡跃增  许强 《天津医药》2004,32(4):219-222,F003
目的:探讨SARS的影像学表现、分型与诊断。方法:5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均有系列胸片,23例有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胸片分型为:单纯型(Ⅰ)、进展型(Ⅱ)、迁延型(Ⅲ)。对18例临床治愈出院后胸片、CT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中,15例以肺实质渗出、实变为主,5例以肺问质浸润为主,34例兼有肺实质、间质病变。Ⅰ型(n=12)胸片表现多不具特征性,预后好;Ⅱ型(n=25)胸片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病死率高(16%);Ⅲ型(n=17)残留病变最多(100%)。CT显示残留病变比胸片更清楚。结论:SARS影像学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应用X线、CT和MRI对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84个骶髂关节病变,其X线及CT表现为:有13个0级,有15个Ⅰ级,有46个Ⅱ级,有6个Ⅲ级,有4个Ⅳ级。其中有11例患者的22个骶髂关节出现软骨异常表现,主要在T1WI和T2WI上出现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而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结论骶髂关节X线仍然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简单可靠的方法,但是定性分析较CT及MRI差,CT和MRI对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基本一致,但MRI对于软骨破坏及韧带损伤方面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 ,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有明显传染源的 18例SARS患者的一系列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 0 % ) ;从发病到第 1次拍胸片时间为 1d~ 7d ;第 1次胸片单侧肺出现病灶者 6例 (33% ) ,双侧肺出现病灶者 7例(39% ) ,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者 5例 (2 8% ) ;从发病到X线胸片出现双肺病灶的时间平均 (4 .7± 1.8)d ,病情进展迅速 ;从发病到X线胸片病灶最重的时间平均 (12 .3± 5 .2 )d ,即 2周之内病灶达高峰 ;病灶部位以右上肺及双下肺多见 ;形态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多见。从发病到病灶明显吸收的时间平均 (2 0 .6± 6 .3)d ,即 3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 ;3例SARS患者病灶恶化而死亡 ;5例出院前做胸部CT ,3例留有纤维索条样阴影。结论 :SARS的X线特点为 :右上肺及双下肺为好发部位 ,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主要表现 ,病灶出现早 ,进展迅速 ,易累及双侧肺野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 ,积极地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ARS患者发病过程中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观察发病组和康复组5,10,14个月末肝脏功能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大多数SARS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的异常及其他生化指标改变,以ALT、AST、ALB、LDH、GLU、TG变化为明显。康复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和接近正常,但原TG异常者至发病后10,14个月仍未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ILS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但不能最终确定为SAILS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TG等指标的持续异常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1-26日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有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愈出院,其中男3例,女1例;普通型3例,轻型1例;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2例首发症状为发热;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升高,1例肝酶升高,2例心肌酶谱异常;2例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3例肺部CT示异常病变。4例患儿均给予隔离,卧床休息,抗病毒、增强免疫、中药清热解毒、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其自身临床特点,经综合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侧大脑后部以外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MR动脉成像(MRA),4例行MR静脉成像(MRV)检查,3例接受MR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3—14d内复查MRI。结果9例非典型PRES病例中,3例累及额叶,2例累及颞叶,2例累及两侧小脑半球,1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单纯桥脑病变1例,左侧单侧病变1例;5例行MRA检查,其中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4例MRA正常;4例MRV正常。3例MRI增强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例3~14d复查病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结论认识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PRES,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肺癌胸部多发性骨转移瘤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胸部骨骼多发转移瘤X线及CT征象及鉴别诊断法。方法收集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并胸部骨骼受侵88例。对胸部X线及CT征像进行分析。结果骨转移发生在肋骨68例、胸椎33例、肩胛骨8例、锁骨1例、胸骨10例。其X线和CT征像不同。结论CT较X线更能敏感显示骨转移瘤及对骨骼侵范程度及范围,是诊断骨转移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2月至5月我院收治的22例SARS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实验室资料、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2周内有密切接触SARS病人的16例;宰杀过动物的2例;潜伏期3~12d。所有病人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中有高热(39℃)以上者占91%。伴呼吸困难的68%,咳嗽86,4%,乏力72.7%.全身酸痛27%,头痛50%,头晕22.7%,胸痛31.8%,呼吸道卡他症状13.6%.心悸36.4%,腹泻18.2%,血丝痰9%,畏寒18.2%,咽痛9%。77%的病人肺部无明显体征。X线胸片及肺部CT:单侧病灶36.4%,双侧63.6%,双肺弥漫性渗出22.7%。ARDS2例;死亡1例。死亡率4.5%。规律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占72.7%。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5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2例。通过规范的防护措施,一线医务人员感染率为零;医务人员家属感染率为零;院内交叉感染率为零。结论 综合治疗方案中,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要措施。重症病人应及早使用机械通气。规范的防护措施可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雷建生  胡靖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06-2107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髋关节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X线、CT、MRI检查进行评价.结果:8例髋关节结核患者X线、CT、MRI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表现,MRI对早期诊断髋关节结核效果较好.结论:典型的髋关节结核患者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其中MRI是诊断早期髋关节结核的最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I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0级26个(16%),Ⅰ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CT表现:0级2个(1%),Ⅰ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MRI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