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时补体C3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肝硬化组),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56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均测定补体C3含量。并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同等Child-Pugh 分级状态时补体C3水平的差异。应用ROC曲线测定Child-Pugh分级时补体C3的界值。结果 肝硬化组和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血清补体C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级至C级变化血清补体C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Child-Pugh分级时肝硬化组血清补体C3水平均低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可测出两组间不同Child-Pugh分级时补体C3的界值分别为A级679.5 mg/L,B 级535.5 mg/L,C级323.0 mg/L。结论 血清补体C3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对肝硬化患者是否合并肝癌有临床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3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DW、MPV均高于对照组;PLT、PC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DW、MPV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Fib均比对照组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延长,Fib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均有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0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肝硬化不同级组之间,血清ALT、AST、TBIL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渐上升,其水平为C级组〉B级组〉A级组,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显著上升(P〈0.05);ALT、AST、TBIL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0~0.797,P=0.000~0.017)。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T、AST、TBIL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3—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固所需时间(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分别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三个亚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NR、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而FIB含量也显著减少(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体内INR、APTT、TT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延长,FIB随病情严重程度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且Child-Pugh分级越高的患者,其凝血功能指标INR、APTT、TT延长,FIB下降,临床医师可根据上述指标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勇 《药物与人》2014,(8):81-81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可通过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准确地显示出来,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判断肝硬化病情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NH3)、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按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N,连续监测法检测血NH3,速率法检测血清TBA.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血NH3、血清LN和TBA的变化.结果 肝癌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上升(P<0.05).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血NH3与血清LN呈正相关(r=0.5562、0.6900、0.3423,P< 0.01或<0.05),与血清TBA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NH3与血清LN有显著相关性.血NH3、血清LN和TBA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无创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67例(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48例(A级组),B级65例(B级组),C级54例(C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各肝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PDW分别为(88.53±21.36)×109/L、(9.47±2.02) fl、(12.41±1.16) fl,对照组分别为(172.64±37.42)×109/L、(11.47±2.16)fl、(10.49±0.83) fl,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W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B级组、C级组PLT [(123.78 ±26.35)×109/L、(84.96±31.62)×109/L、(61.48±27.13)×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与对照组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2.23)、(8.65±2.19)fl比(11.47 ±2.16) fl和(12.26± 1.35)、(14.13±1.54) fl比(10.49±0.83) fl](P< 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MPV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3,P< 0.05).而PDW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2,P< 0.05).结论 PLT、MPV、PDW可以作为评价乙肝肝硬化时肝功能分级指标,动态观察各参数变化规律,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永忠 《现代保健》2010,(18):79-8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肝硬化组40例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方法分为A级组10例,B级组29例,C级组11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激活素A。结果肝硬化组血清激活素A的水平(2.87±1.7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32±0.17)ng/ml(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Child—PughA、B、C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分别为(1.31±0.12)ng/ml、(2.05±0.76)ng/ml和(3.13±082)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肝硬化组血清激活素A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rs=0.537,0.546,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血清激活索A升高与肝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分别口服ETV、ADV、LAM联合ADV、对照组.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结果 4组患者基线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下降,白蛋白、PTA上升,A、B、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HBV DNA水平、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降低,白蛋白升高,HBV DNA阴转率比较,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P〈0.05).结论 ETV、ADV、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治疗48周,ETV、LAM联合ADV治疗疗效相似,均优于单用ADV.  相似文献   

10.
梁铭  徐启桓  舒欣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92-1893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情况。方法对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护肝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保肝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ALB、ALT、TBiL、PTA、Child-Pugh积分、HBV DNA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以及疗效评价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提高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F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町、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在严重创伤复苏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其创伤严重度评分(AIS—ISS)进行分为B组(AIs~ISS〈25分)和A组(AIS-ISS≥25分)两个亚组,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观察各种复苏前后凝血功能中PT、APTT、D—D、FB、AT:A、PLG:A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具体的作用及意义。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复苏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前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均较复苏前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1:A有明显的改善,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严重创伤患者复苏前出现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复苏之后逐渐的恢复正常.并且其异常情况与患者创伤程度有关,临床中通过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判断创伤情况,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鹤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52-215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90例产前检查和住院待产的妊娠晚期妇女为妊娠组和90例同期进行健康检查未婚或未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CA-50血凝仪检测2组的凝血4项,并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组PT、APTF、T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应密切检测凝血功能,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防止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对提高分娩安全,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内毒素与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6,12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列入生存组与死亡组,根据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结果计算两组i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清内毒素与i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3个月,5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的iMELD评分分别为(39.26±7.29),(49.29±8.63)分,CTP评分分别为(9.32±2.12),(12.03±2.75)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21±2.24),(15.39±5.1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1.35±8.03),(52.18±10.37)分,CTP评分分别为(9.78±2.05),(12.93±1.9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96±2.41),(16.43±6.03)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19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0.74 ±6.38),(52.29±8.53)分,CTP评分分别为(10.01±2.23),(13.27±1.6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53±2.34),(16.52 ±6.08)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2,标准误为0.048,95%可信区间为0.790~ 1.022.i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8.00分,iMELD评分增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00 ng/L.结论 血清内毒素水平与iMELD评分对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 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性.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 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 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04例前列腺癌患者,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同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而FT、APIT、T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Fib、D-dimer水平和血清TPSA水平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有关;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GS中高分化癌组(Gleason≤7分)(P〈0.05);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清TPSA水平明显高于GS高分化癌组(Gleason 2—4分)(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dimer水平与血清TPSA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826,P〈0.01)。前列腺增生患者的5项凝血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前列腺癌病情诊崩、瘸程进展、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与肝硬化及分级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观察100例不同Child 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以及55例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研究凝血指标与肝硬化Child pugh评分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及对照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不同Child pugh分级的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的APTT、FIB均高于A级及B级;PT与Child pugh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的改变能够反映出肝硬化病程改变,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