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ICH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制作ICH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ICH后不同时间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ICH6h组大鼠脑组织有少量HO1阳性细胞,12~120h组HO1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48h组为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168h组仍有少量表达。ICH6h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120h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72h组为最低值,168h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HO1阳性细胞数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8,P<0.05)。结论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HO1表达明显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下降。HO1可能通过氧化途径导致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脑出血(ICH)早期脑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表达,以及中药抵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ICH组、抵当汤组、NOS抑制剂组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不凝血建立实验性ICH模型,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6h、24h及72h用Bederson3级标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定;然后断头取脑,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NOS 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72h时ICH组与抵当汤组均见明显改善(均P〈0.05),但抵当汤组的改善明显优于ICH组(P〈0.05);ICH后6h血肿侧大脑皮质nNOS 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已有明显增高,24h达高峰,72h时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抵当汤组血肿侧大脑皮质nNOS mRNA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ICH组明显减少(均P〈0.05),且与NOS抑制剂组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抵当汤具有与NOS抑制剂相似的作用,通过抑制ICH后脑组织中nNOS mRNA的表达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H 6h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开始明显增加,ICH 48h组达高峰,并持续到ICH 1周(P<0.01~0.05);脑组织含水量ICH 12h组开始增多,24h组显著增高,72h组达高峰;NF-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ICH 24h~1周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H后NF-κB阳性细胞数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644,P<0.01),NF-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论 ICH后脑组织NF-κB表达增加,NF-κB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参与了ICH后继发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核因子-кB(NF-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кB表达;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H6h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кB表达开始明显增加,ICH48h组达高峰,并持续到ICH1周(P〈0.01~0.05);脑组织含水量ICH12h组开始增多,24h组显著增高,72h组达高峰;NF-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ICH24h~1周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H后NF-кB阳性细胞数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644,P〈0.01),NF-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论ICH后脑组织NF-кB表达增加,NF-кB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参与了ICH后继发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补体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补体C9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补体C9在ICH后脑水肿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对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h开始增加(P<0.05),6h明显增加,24~72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并证明通过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7 d及14 d应用Bederson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围IL-10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均在ICH 12 h升高,48 h达高峰,7 d后恢复正常.(2)ICH组脑组织IL-10表达ICH 12 h明显升高,14 d达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3)IC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61,P<0.01),脑组织IL-10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65,-0.753,均P<0.01).结论 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0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ICH后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ICH)血肿周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h、3h、6h、12h、24h、36h、48h、72h、7d共9个时间点分别用干湿重法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的TIMP-1的表达;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CH后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0.01),均于ICH48h达到高峰,且二者呈正相关(r=0.940,P<0.01);TIMP-1在ICH12~36h表达明显减低,ICH1~24h TIMP-1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以及EB含量呈负相关(r=-0.922,-0.950,均P<0.05)。结论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TIMP-1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ICH早期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出血(ICH)血肿周围组织中Rho激酶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将ICH模型大鼠随机分为ICH后1d、3d、5d及7d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每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ho激酶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ICH后1d、3d、5d及7d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63、2.25、3.13及2.88;血肿周围脑组织Rho激酶蛋白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63、30.75、38.88及35.00;血肿周围Rho激酶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25、32.25、40.88及38.00。1d、3d、5d组间神经功能评分、Rho激酶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5d组与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与Rho激酶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1=0.534,r2=0.675,均P<0.01)。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ho激酶可能被激活,并参与了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同时段行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作为标本,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和Cyt-C表达的变化.结果 ICH超早期组(<8h)可见明显的TUNEL阳性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早期组(8~48h)二者均达到高峰;延期组(>48h)TUNEL阳性细胞仍维持较高表达,而Cyt-C阳性细胞计数开始下降.凋亡细胞与Cyt-C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Cyt-C表达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是否与ICH后脑损伤相关。方法 60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ICH模型,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ICH 12h组、ICH 1d组、ICH 3d组、ICH 5d组、ICH 7d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形成及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ROCK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ICH后12h、1d、3d血肿周围组织ROCK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相对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K2可能参与了ICH后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可能为IC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er大鼠72只随机分成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组,分别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及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ICAM-1从3h起即有表达,72h达高峰,持续7d仍有表达(P<0.05)。脑含水量在24h后明显增加(P<0.01),7d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AM-1在血肿周围的高表达推测是脑出血后水肿形成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ICAM-1的表达和脑含水量推测是复方麝香注射液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脑出血组及PDTC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制模2 h予PDTC组腹腔注射PDTC;通过干湿法和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AQP9表达。结果(1)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出血侧在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持续到120 h后下降;出血对侧在4 h也升高,48 h达高峰;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更明显(均P<0.01)。(2)脑出血组AQP9表达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表达最强,120 h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较出血对侧增加更明显(均P<0.01)。(3)PDT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在制模后24 h开始各时间点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均呈平行增加,PDTC干预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有平行抑制作用,提示AQP9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和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方法 采用Nath改良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测定其脑组织中fos蛋白和c-fos mRNA的表达;氢清除法测定其局部脑血流。结果 大鼠血肿周围区(基底节)在脑出血后1小时即出现fos蛋白的表达,至3小时达高峰;c-fos mRNA于出血后1小时达表达高峰,至3小时后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出血后1小时全脑的的血流量均下降,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至出血后24小时,随着的24小时内再次出现脑血流下降。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和双侧皮质区的脑组织中存在着c-fos基因的快速而长久的诱导表达。局部脑血流的下降相对短暂,且脑血流的下降在时程上与c-fos基因的表达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血肿和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微创组、水蛭素组、微创 水蛭素组,治疗时间点统一为出血后3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HE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h、24h、48h、72h、7d)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各治疗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h、24h、48h比,P<0.05;7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微创 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早期(<3h)分别予以微创清除血肿、局部应用水蛭素及二者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水肿,尤其微创与凝血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为脑出血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出血(ICH)周边组织谷氨酸(Glu)、脑水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Epo组,均分为(出血前、出血后4h、6h、12h、24h、72h、7d)7个时间点。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Glu含量、大鼠脑含水量及脑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24h后含水量明显增高,48h~7d左右达到高峰,在Epo干预后,脑水肿形成明显减轻(P<0.05;P<0.01)。脑出血周边组织Glu含量在4h开始升高,分别在12h、72h达到高峰。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P<0.01),3d达峰值,Epo干预后,G lu含量及凋亡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出现明显脑水肿,脑出血周边组织Glu含量增高,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Glu可以促进其凋亡;Epo干预后,大鼠脑水肿减轻,Glu含量降低,Epo减少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白细胞和凋亡细胞变化及其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关系.方法 48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脑出血6h组、脑出血12h组、脑出血24h组、脑出血48 h组、脑出血72 h组、脑出血1周组和脑出血2周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和HE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蛭素和重组链激酶联合应用于脑内出血(ICH)血肿腔中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制成ICH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链激酶组、水蛭素 重组链激酶组(联合组),各组分别在ICH后8 h、16 h、24 h、48 h向血肿腔中注入生理盐水、重组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加水蛭素.ICH后72 h处死大鼠,观察脑组织中的含水量、Na 、K 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在ICH后8 h、16 h、24 h、48 h应用重组链激酶,可引起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以及Na 、K 的变化(P<0.05),在ICH后8 h重组链激酶组,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与重组链激酶组比较脑组织的含水量在8 h、16 h、24 h、48 h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8 h、16 h、24 h、48 h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ICH血肿腔内单独应用重组链激酶可加重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联合应用水蛭素不但可防治重组链激酶溶化血块时对脑组织的损伤,而且还可降低血肿本身所释放的毒性物质所引起的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实验性脑出血的动物模型 ,探讨血肿周围的脑血流量变化。方法 采用犬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用 1 4C- iodoantipyrine微示踪技术测定实验性脑出血 6 h、2 4 h、72 h血肿周围皮质、白质及对侧相应部位的脑血流量。结果 注血 6 h组、2 4 h组血肿周围白质的 CBF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 ,但无统计学差异 ;而注血 72 h组血肿周围白质的 CBF较对照组降低了 19.8% (P<0 .0 5 ) ;注血 72 h组血肿对侧相应部位白质的 CBF较对照组升高了 14 .8% (P<0 .0 5 )。结论 犬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可建立可靠、重复性好的实验性 ICH动物模型 ,脑出血后 72 h,血肿周围白质的血流量下降 ,脑出血早期的脑损伤非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