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永乐  陈志武  程虎  傅钢 《腹部外科》2005,18(2):112-1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0月~2004年10月诊治的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16 例,肿瘤完整切除率50%,合并脏器切除率31%;良性肿瘤8 例,肿瘤完整切除率75%,合并脏器切除率25%。手术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5例。结论 B型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T)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1980~2 0 0 0年共收治的 8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其中良性 34例 ,恶性 47例 ,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 ,77例施行手术治疗。观察腹膜后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手术切除及复发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B型超声、CT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早期发现。良性腹膜后肿瘤病程长 (17.5个月 ) ,完整切除率高 (85 .2 9% ) ,很少合并脏器切除 (17.6 5 % ) ;而恶性肿瘤病程短 (7.3个月 ) ,完整切除率低 (6 5 .12 % ) ,合并脏器切除率高 (2 7.91% )。腹膜后肿瘤复发率 19.30 % ,复发完整切除率达6 3.6 3%。结论 B型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ԭ���Ը�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970-2000年经手术治疗的99例PRT,观察其手术切除及复发等特点。结果 良性46例,恶性53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率高(89.13%),很少合并脏器切除(19.56%),术中失血少(术中平均输血1030mL);而恶性肿瘤的完整切除率低(56.60%),合并脏器切除率高(32.07%),术中失血多(术中平衡输血1520mL)。腹膜后肿瘤复发率14.04,复发完整切除率达64.28%。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肿瘤迹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晓汀  严律南 《腹部外科》2001,14(3):139-14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的方法 ,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 结合 1990~ 1999年收治的 19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就其手术处理与经验教训进行讨论。结果 第 1次手术肿瘤全切除 15 4例 ,占 78% ,其中良性肿瘤全切除率为 93% ,恶性肿瘤全切除率为 6 7% ,术后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2 %和 6 3.3% ,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 1年内死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 9例 ,其中 7例均作全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 17例 ,第 1次手术 11例 ,第 2次手术 6例 ,再手术完整切除率 75 .6 %。结论 术野开阔 ,层次清晰 ,是腹膜后肿瘤手术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原则上应作肿瘤完整切除 ,肿瘤与受累脏器应联合切除。对术后复发的肿瘤 ,完整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3月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和随访结果.结果 63例中良性25例,恶性3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CT对良恶性判断的约登指数为85%,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恶性肿瘤为68%,联合脏器切除占肿瘤完整切除总数的40%.肿瘤切除程度和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和27.3%.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5~168个月),53%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3~108个月),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完整切除率62.5%.全组有1例术后第1天腹腔内出血死亡.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治疗以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治疗要点。方法 对1990-2000年手术且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中良性19例,恶性23例。19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合并脏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复发后再手术完整切除。2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9例,合并脏器切除11例,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3例。复发后再次及多次手术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PRT的关键。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不应放弃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96~ 2 0 0 3年收治 2 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膜后肿瘤恶性以纤维肉瘤多见 ,良性以纤维瘤多见 ,其中手术治疗 2 1例 ,完整切除 11例 ( 5 4.7% )。恶性肿瘤切除 6例 ,占恶性肿瘤的 5 0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B型超声和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因多次复发(1~5次,平均1.68次/例),共行手术42次,包括完整切除26次,部分切除11次,探查活检5次.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19例,合并大血管切除共5例.末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52.0%,40.0%,28.0%.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的完整切除率(35.7%)比未累及重要血管(75.0%)者明显降低(P=0.013),而肿瘤是否累及临近脏器对手术完整切除率没有影响(P=0.462).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就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因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多次手术治疗的情况 ,以期提高早期发现、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和降低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 ,包括再次手术次数、术前估计和准备、完整切除率、手术范围、组织病理学。结果 再次手术平均 1.79次 (1~ 4次 )。首次复发和再次复发的完整切除率分别达 76 .19%和 6 6 .6 7%。切除最多的脏器是肾脏 (6例 )和部分小肠 (6例 ) ,其次是部分结肠 (5例 )。结论 对于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患者 ,只要无远处转移 ,就应该剖腹探查 ,争取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4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20例,恶性26例.全部切除31例,部分切除8例,联合脏器切除7例.术后随访42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9年.完整切除的良性肿瘤复发率为5.3%,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1.0%,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30.3%.完整切除的脂肪肉瘤的复发率57.1%.对于复发的肿瘤行二次手术仍有6例做到了完整切除.结论 术前联合B超、CT、MRI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做出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必要时行CTA、DSA、消化道造影、IVP明确肿瘤和大血管、周围脏器的关系.手术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切除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减少复发.肿瘤恶性度、切除程度和某些极易复发的组织学类型,如脂肪肉瘤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术后定期复查,对于复发的肿瘤二次手术仍有可能完整切除,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1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诊断经病理证实。其中32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6·88%);3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9例(76·32%);1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良、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9%和20·80%。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分别为4例(均完整切除)和13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38例经手术治疗的PRT患者,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2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PRT。肿瘤完整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例,细针穿刺活检1例;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11例;复发9例,复发后完整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例。随访时间为20~43个月,11例良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3.3%。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时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ԭ���Ը�Ĥ������60�����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60例PR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肿瘤直径(13.5±6.5)cm,均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其中16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4例(87.5%);42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8例(66.7%);2例间质细胞潜在恶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切除后切缘予以氩氦刀消融术20例.良、恶性肿瘤3年存活率分别为88.3%和21.6%.结论 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氩氦刀冷冻切缘有助于获得肿瘤的阴性切缘,改善预后.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75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26例,直径5 cm~38 cm,平均14.33 cm,完整切除23例(88.46%);恶性肿瘤49例,直径4 cm~22 cm,平均8.50 cm,完整切除38例(77.55%),两者在完整切除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7例,良性肿瘤患者共有4例死于原发疾病及并发症,1、3、5年生存率为94.74%、84.21%、78.95%,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55.26%、23.68%、1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恶性PRT完整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部分切除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路径与合适的切除方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完整切除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手术方法,以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5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PRT,其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完整切除率32例(76.2%),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3例,部分切除7例,未切除取活检3例。恶性且中瘤复发再手术6例,再手术完整切除3例。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41.2%、24.1%。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肿瘤完整切除、复发后再手术可提高PRT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