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44岁。因发作性心慌1年。加重1月入院。做心电图示宽QRS的心动过速(如图A)。临床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交接区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心功能Ⅱ级。入院后为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导联心电图示心房(A)波介于心室QRS波之间,给予S_1S_1超速、亚速、burst刺激及S_1S_2刺激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本文不能区分系室性心动过速(VT),还系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故决定用ATP来暂时阻断或减弱房室结传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术前心电图检查示:窦律,右束支传导阻滞(图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修补术,术中见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约3mm,给予带垫片褥式缝合两针,术中出现高度AVB,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处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测均示:窦律,Ⅱ°AVB.术后第3d心电图(图1A)示:Ⅱ导联示:P波倒置,P-P-间期匀齐0.40s,频率150 bpm,QRS波呈qRs型,S波粗钝,RR间期匀齐0.62s,频率97bpm,但P-R间期不固定,部分P-R间期长达0.24~0.34s,结合图1B(同日4h后描记),图1A:①双重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交接区上部和下部的频率皆加速性节律)伴Ⅱ°AVB(并形成混合性房室分离);②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B:窦速、Ⅱ°AVB、交接区逸搏-窦P夺获心室二联律.直至1月后患者出院,Ⅱ°AVB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双下肢水肿7d就诊.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已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史,长期服用地高辛(0.125mg,1次 / d)、卡托普利(12.5mg, 3次 / d)、氢氯噻嗪(12.5mg,1次 / d)等治疗.外院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全心增大,轻-中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BP 145 / 90mmHg.急诊生化检查:甘油三酯 4.73mmol / l, 总胆固醇 8.37mmol / l ,低密度脂蛋白 4.48 mmol / l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急诊心电图(图1)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等的f波,心室率约80次 / min,为心房颤动.QRS形态宽大畸形,QRS电轴-72°,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型,R-R间期长短交替,长者0.88s,短者0.60s,周而复始,其基本节律周期为(0.88+0.60) / 3=0.49s,心室率约122次 / min.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非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伴3∶2文氏型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分层传导阻滞.考虑为洋地黄中毒,遂停洋地黄治疗.9d后复查心电图(图2)示心房颤动,心室率约60次 / min,QRS形态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型,R-R间期基本匀齐,长Ⅱ10s仅见一次0.89s的短R-R间期,其余R-R间期均为1.02s(约59次 / min).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972年至1978年间22例先天性心脏病在开心手术后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程作了回顾,以确定其预后及安置永久性起搏器的必要性。病例:22例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14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手术时年龄3~43岁(平均16岁)。8例为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5例为法乐氏四联症,2例为肺动脉瓣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为单心室,完全性房室共道、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Ebstein 畸形、房间隔缺损伴室间隔缺损和单纯房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人民医院223例CHD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新出现不同程度及性质的心律失常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3.7%,3/82),包括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均为一过性心律失常,在术后2~3 h内自行缓解,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6.2%,4/64),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性心动过速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在术后自行缓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均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心律。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室颤动1例(8.3%,1/12),予电除颤、临时心脏起搏等治疗后恢复窦性。结论心律失常是CHD介入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数为暂时性、一过性改变,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甚至导致死亡,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先心病复合畸形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7.9±13.5)岁,平均体重(38.8±22.0)kg。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ASD并室间隔缺损(VSD)10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VSD并PDA5例,PDA并PS1例,VSD并PDA并ASD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可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术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30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7例合并PS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46.1±15.1)mmHg下降到术后(17.6±3.8)mmHg(P〈0.01),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1例VSD并ASD患者术前心电图提示双束支传导阻滞,术后观察10d仍存在,给予置人心脏永久起搏器。2例VSD并PDA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水平微量分流,6个月时随访分流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严格掌握介人治疗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于2008年5月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症状缓解。2011年3月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波动于110~150次/分,予可达龙、利多卡因等静脉治疗未能恢复窦律。后以170次/分的起搏频率超速起搏,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儿童永久心脏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1例黄德嘉,曾智(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都610041)患儿女性,1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于1991年9月接受室间隔修补术。术后发生昏厥,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节律,心室率38bpm。...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15岁,因运动时被他人冲撞左侧后背部后突发心悸、乏力2h入院。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史10年。入院后查心电图示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8岁,患有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呈无休止性。图1、图2是患者外科术后一次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的时间、类型、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53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术后3~12个月的随防,对术后出现传导阻滞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当日束支阻滞发生率为26.4%(14/53),2~7d内的发生率为13.2%(7/53),双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为3.8%(2/5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为1.89%(1/53)。膜部有膨出瘤者束支阻滞的发生率相对较低(25.0%vs61.9%)。结论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术后心电监测十分重要,有必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39岁。 17年前在我院行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术 ,术后恢复顺利 ,4年前出现心悸 气短。查体 :胸骨左缘Ⅱ Ⅲ肋间可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 :轴右偏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 2 13次 /min ,心室率 115次 /min。超声示右房扩大(95mm× 85mm) ,右室扩大 (34mm) ,右室壁厚 ,肺动脉瓣增厚 钙化 开放受限 ,流速 3 9m/s ,跨瓣压差 6 1mmHg(1mmHg =0 133kPa) ,瓣口直径 7 ,肺动脉干呈窄后扩张 ,二尖瓣反流面积为 2 7cm2 ,三尖瓣反流面积为18 5cm2 。诊断 :肺动脉瓣切开术后再狭窄 ,合并二尖…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8岁。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后5天,反复昏倒5小时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天在我院儿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行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术前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上部呈瘤样,突向右室4mm×7mm,其上回声中断2mm,室间隔断端距主动脉瓣环径5mm,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10点处。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手术历时60min,选用直径6mm的对称性封堵器,导丝过隔时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伴短阵性室心动过速。术后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5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术后3天出院,活动正常。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厥,持续2min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5年,再发l小时"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既往曾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行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中与心动过速机制相关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行心房S1S2500/330~320ms刺激时,A2H2跳跃112ms诱发心动过速,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腔内电图示VA融合,行心室拖带刺激逆行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似,并且于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内给予心室期前刺激不能阻滞心动过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Bp130/80mmHg,R18次/分,HR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急查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正常,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房室不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62%.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动过速(见图1),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70mg心律平静脉注射后,复查心电图,仍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表现为每2个规律的QRS波群之后出现1个逆行独立的P波,以Ⅱ、Ⅲ、aVF、V1导联明显,包括隐藏于QRS波群中的逆行P波,心房率约为150次/分,提示心动过速时室上性激动3:2下传心室,随后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约75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2例起搏器综合征(PMS)特殊表现———术后切口渗血报道如下。例1女,13岁,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反复晕厥入院。入院时心率41次/min,血压117/66 mmHg(1mmHg=0·133 kPa)。行VVI起搏器置入术,起搏频率设定为60次/min。心电图示起搏器起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9岁5个月,9年前因室间隔缺损、肺动肺高压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后1个月因发现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使用心外膜电极永久起搏器Medtronicprodigysrr/8160型心外膜激素电极VVIR(频率反应性心室起搏型),近1个月反复头晕乏力,无晕厥、黑矇,于2018-01-23入住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入院心电图示:右心房下部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7.
柳琼 《心电学杂志》1998,17(2):103-103
患者男,42岁。因心悸、晕厥反复发作1天于1996年1月21日入院。心电图(附图A)及食管心电图(附图B)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225J同步电复律,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图略),转为窦性心律(88次/min),ST-T改变,病情稳定出院。1997年1月5日,患者因发作性心悸、胸闷7h再次入院。血压、脉搏测不到,心率180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粗,神志清楚。心电图示:各导联QRS波群与初发室性心动过速之QRS波群形态相同,心率200次/min。经2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室性心动过速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5岁。因突发心悸、胸闷30min伴黑矇来院急诊。同步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R-R间期规则,心室率136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2s,电轴左偏-43°。且Ⅱ、Ⅲ、aVF、aVR、V1导联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Ⅱ、Ⅲ、aVF倒置,V1直立,R-P间期固定为0.14s,酷似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刺激迷走神经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故给予普鲁帕酮70mg静脉注射,也未能终止心动过速。30min后(图1B)心室率加快至188次/min,心律规则,QRS形态、时间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室房传导比例由原来1∶1变为3∶1。由此诊断…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头晕、晕厥半年,动态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于2000年11月植入VVI心脏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心室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患者头晕改善,无晕厥,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无气急。2003年12月患者突发头晕、晕厥,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起搏器起搏功能障碍.感知功能良好,予调高起搏电压至5.0V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1岁。因心悸约20min就诊。心电图(附图A)示:R-R匀齐,心室率167次/min,QRS时间为0.12s,Ⅰ导联呈rS型,S波粗钝增宽,Ⅱ导联呈Rs型,s波似逆行P波,V_1导联呈rsR'型。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三磷酸腺苷(ATP)10mg快速静脉注射并即刻连续描记心电图(附图B)Ⅱ导联。第1行R-R长短交替,短者为0.28s,长者为0.45—0.47s,S波也随R-R改变而交替变化。5s后心动过速终止,出现窦性P波,P波频率100—115次/min,P-R由0.16s逐渐延长至0.23s(第2行)后,P-R间期突然增加至0.42—0.46s,并出现2:1莫氏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V_1导联仍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功能性2:1莫氏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结双径路,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