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s及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VL导联切迹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成功的阵发性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AVNRT 74例,AVRT 64例,比较传统指标与单独aVL导联切迹对AVNRT与AVRT鉴别价值。结果 aVL导联切迹在AVNRT出现29例(39.2%),在AVRT出现1例(P<0.01);下壁导联伪s波在AVNRT出现28例(37.8%),在AVRT出现1例(1.6%,P<0.01);V1导联伪r’波在AVNRT出现33例(44.6%),在AVRT出现3例(4.7%,P<0.01)。aVL导联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39.2%、特异性为98.4%;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37.8%、特异性为98.4%;V1导联伪r’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44.6%、特异性为95.3%,三种判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VL导联切迹为判断标准,对慢快型AVNRT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52),比较两者心电图特点。结果:AVNRT与AVRT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6%和33.3%,P=0.04)。aVL切迹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P均0.001)。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NRT的比例小于AVRT(P=0.0001),并且在AVRT患者中71.4%为左侧旁道。QRS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VL切迹和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3.3%、46.7%,42.2%,特异性分别是82.1%、84.6%、94.9%。aVL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但是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L切迹多发生于AVNRT并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时ST-T改变对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价值以及旁道位置的定位。方法观察100例NQRST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部位、程度以及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AVRT的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ST段压低幅度均显著大于AVNRT,左侧游离壁旁道ST段压低的导联多见于V1~6导联。结论ST-T改变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和旁道位置的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5.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7,26(4):237-241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另一常见类型,有时在体表心电图不易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了解慢快型AVNRT的诱发和终止方式及其电生理特征,在与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常见,通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指这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由于两者在QRS形态和频率方面相似,R—P-间期均〈P-R间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但详细分析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改变仍可明确诊断,通过对顺向型AVRT的P波形态分析,甚至可对房室旁道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a VL导联和a VR导联在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心动过速就诊并经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n=58)或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74)患者132例,与窦性心律相比,观察a VL导联切迹和a VR导联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结果 AVNRT和AVRT中a VL导联出现切迹的发生率为53.4%和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NRT和AVRT中a VR导联出现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为72.4%和6.8%(p〈0.05),a VL切迹和a VR假r波或粗顿在AVNRT中的发生率53.4%和7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 VL切迹和a VR导联假性r波均常见于AVNRT,有助于AVNRT的鉴别诊断,而a VR导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希浦系统传导阻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慧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9,28(3):205-20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也是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在体表心电图的表现形式之一。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直接反映了AVNRT的形成机制,也是体表心电图分析及诊断的主要依据。但P^-波常被QRS波群掩盖,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除了诱发及终止AVNRT时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有帮助外,AVNRT出现房室结或希一浦系统传导阻滞时的电生理及心电图改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逆行 P'波在鉴别房室折返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 ,室上性心动过速时 ,I导联逆行 P'波对左侧房室旁道尤其是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的诊断价值高 [2 ]。作者分析了经临床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 ,以探讨 V1 导联 r Sr'波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71医院近 6年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双径路并发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A组 )15 2例和隐匿性预激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B组 ) 96例。 A组 :男性 5 7例、女性 95例 ,年龄 14~ 6…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中最常见两种类型--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作用.方法对206例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QRS〈0.11 s,心室率〉120次/min)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分析139例患者的心电图,从中归纳出1个12导联心电图算法(algorithm).第二部分前瞻性分析了67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检测这一算法的准确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旁路位置均由成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确定.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敏感性53%、特异性96%),伪S波(Ⅱ、Ⅲ、aVF导联,敏感性21%、特异性100%).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敏感性89%、特异性68%),RP间期〉70 ms(敏感性90%、特异性91%),及ST段改变.ST段改变归纳出3个联合指标,分别为:V4、V5导联ST段同时下降≥2 mm(敏感性24%、特异性94%);V5、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敏感性41%、特异性81%);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和aVR导联ST段抬高≥1 mm同时出现(敏感性30%、特异性85%).V1导联逆传P波极性对于旁路的初步定位有帮助,左侧旁路大多为直立、双向或平坦的逆传P波,右侧旁路大多为倒置的逆传P波.12导联心电图算法对心动过速机制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5%和82%.对于AVRT旁路位置的正确判断率为75%~86%.在3个联合指标中,V5、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的鉴别作用最佳.结论心电图算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鉴别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的机制,并且可以对旁路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经隐匿性旁道介导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常用心电图鉴别诊断指标,提出并评价改良的鉴别诊断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患者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在分析104例患者的心电图之后提出改良诊断方案,并利用50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评价。结果改良方案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准确率分别为84%和87%,观察者间的符合率为85%,观察者内的符合率均为89%。结论改良诊断方案可以提高这两种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对83例AVRT、105例AVNRT患者射频消融前后和50例对照组正常人的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和掩饰倾向(L)值进行测量。结果射频消融前后,各组之间的P、E、N和L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射频消融前后AVNRT组内女性患者的N分值较男性高(分别为12.93±2.83vs9.88±2.61;12.84±2.87vs9.87±2.64;P均<0.05)。结论AVNRT女性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这可能是在AVNRT中女性占多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启功  王晨 《心电学杂志》2000,19(3):143-144
为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138例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100例单一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结果显示:前138例中,3例前间隔旁道引起者食管心房调搏均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道,诊断正确。后100例中,5例为慢-慢型,2例为快-慢型,食管心房调搏均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  相似文献   

17.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AVRT)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can coexist and present unidirectional transition (from AVRT to AVNRT, or from AVNRT to AVRT) in a single patient. Actually, such cases have already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However, a case with spontaneous bidirectional transition of both tachycardias dur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case with spontaneous, mutual, and frequent transition between AVRT and AVNR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P’间期在鉴别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中的作用。方法测量264例AVRT和156例AVNRT患者体表心电图的RP’间期,观察RP’间期不同截点诊断AVRT和SF-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结果体表心电图RP’间期≤70 ms时诊断SF-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为73.1%,99.2%,91.37,RP’间期>100 ms时诊断O-AVRT的敏感性为62.1%,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均较高(94.9%、12.13)。RP’间期在80~100 ms之间诊断O-AVRT的概率高于SF-AVNRT。结论体表心电图RP’间期值的测量对鉴别O-AVRT和SF-ANVRT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ST-T改变对窄QRS波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诊断及旁道初步定位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诊断为AVNRT55例,AVRT95例。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者AVRT组(51例,53.68%)多于AVNRT组(15例,27.27%),ST段压低幅度AVRT组(1.58±1.35mm)大于AVNRT组(0.71±0.67mm),心房间传导时间AVRT组(81.02±32.47ms)长于AVNRT组(33.30±13.56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ST段压低导联分布左侧游离壁旁道者多见于V3~V6,左后间隔和右后间隔者多见于Ⅱ、Ⅲ、aVF,右侧游离壁旁道者无特异性。结论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与AVNRT的指标,且有初步旁道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