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少年人群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及规律,为克山病的心电图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市青少年2387例进行心电图描记,测量Ⅰ、Ⅲ、Ⅴ_1、Ⅴ_3、Ⅴ_5导联的R、S和T波振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结果R_Ⅲ、R_(Ⅴ5)、S_(Ⅴ1)、S_(Ⅴ3)的振幅在不同的年龄段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1);正向T波振幅男性均高于女性,Ⅲ、Ⅴ_1、Ⅴ_3、Ⅴ_5正向T波振幅男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增高后又降低;Ⅲ导联负向T波在男女每个年龄组均可发生;Ⅴ_1和V_3导联上的负向T波深度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变浅。结论青少年心电图各有自己的波形特征;Ⅲ(aVF)和Ⅴ_5导联R波振幅正常值应依据不同性别和年龄而定;T_Ⅲ>T_1和T_(Ⅴ1)>T_(Ⅴ5)综合征在健康青少年中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6例 SⅠSⅡSⅢ综合征与性别、年龄、身高发育及体型的关系,观察SⅠSⅡSⅢ综合征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从2 139例1~19岁城市健康青少年心电图中检出的26例 SⅠSⅡSⅢ综合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ⅠSⅡSⅢ综合征在青少年的发生率为1.2%,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3%和1.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上,男性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88,P﹤0.05);在身高发育及体型上,男女均未发现规律性,各发生率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心电图特征:(1) 三个标准肢体导联均出现终末S波,SⅡ> SⅢ;(2) RavR>RⅠ>RavL;(3) QRS额面平均电轴左偏.结论该综合征在健康青少年中出现是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2387例19岁以下城市人群QRS波群与T波平均心电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电图额面、横面QRS波群和T波平均心电轴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2387例19岁以下健康人群的心电图。结果显示:(1)额面QRS波群平均心电轴,男性与年龄增长无关,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小(电轴左移)。(2)额面T波平均心电轴,16岁以下的男性及10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电轴右移)。(3)横面QRS波群平均心电轴,男性及13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变小(电轴后移)。(4)横面T波平均心电轴,男性及16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电轴前移)。(5)T_Ⅱ>T_Ⅰ和Tv_1>Tv_5(Tv_6)二种综合征在男性青少年中出现率较高,且符合T波平均心电轴的演变规律,认为此现象可能是青少年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相似文献   

4.
观察164例心电图Tv_1>Tv_5(Tv_6)综合征与年龄、性别、身高发育和体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该综合征在青少年出现的最小年龄为男11岁,女12岁;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X~2=90.86,PTv_5(Tv_6)综合征是健康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T波形态差异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240名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比较男女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Vl→V3R→V6R直立T波出现率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女性以倒置T波为主,男性以直立T波多见,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1→V6R的T波变化规律:可均倒置,女性多于男性(P<0.01);也可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男性多于女性(P<0.01),但未见由倒置→直立。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血脂及相关疾病在杭州地区成年人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3019例体检者按性别、年龄分组,分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对血脂检测结果及体检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胆固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甘油三酯男性先增后降,女性一直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P<0.05),以后无明显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呈下降趋势,男性无变化趋势;男性高血脂检出率(59.0%)大于女性(33.5%),女性高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的高峰均出现在≥61岁组,男性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的高峰在≥61岁组,但高甘油三酯检出率高峰出现在41~50岁组;男性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内脂质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9%、19%、8%、19%)高于女性(分别为16%、18%、6%、12%),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则女性(18%)高于男性(12%);高血脂与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内脂质沉着的检出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脂及其相关疾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只有了解高血脂及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才能有...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进一步证实陕南环境砷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之间的关系,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病区范围、病情程度和受危害人口。方法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石煤产区和燃用石煤的地区。分析石煤、玉米、辣椒和头发含砷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8个县、区均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病区范围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叠。砷中毒患者总检出率达19.26%,病例以轻度为主,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P<0.01),掌跖角化的检出率仅为0.75%。石煤砷与玉米、头发砷呈正相关(P<0.05),与辣椒砷的相关性不明显。石煤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辣椒、头发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相关性极为明显(P<0.01)。玉米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调查的8个县、区均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且为“氟砷联合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年女性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评价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构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面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方法 入选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0日9年间在我院临床疑诊冠心病、年龄40~79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5685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以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中年女性的分布情况、冠心病的检出率、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特点、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结果 ①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血脂异常患病率女性(75.68%)显著低于男性(88.80%)(P<0.01);高血压患病率女性(59.42%)显著高于男性(50.66%)(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30.47%)与男性(3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陈旧心肌梗死患病率女性(11.48%)显著低于男性(42.50%)(P<0.01);脑卒中患病率女性(5.01%)与男性(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肾功能下降患病率女性(1.71%)低于男性(2.87%)(P=0.07).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检出率女性(36.64%)显著低于男性(69.10%)(P<0.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中年女性组比男性轻(P<0.01);介入治疗比例(58.87%)低于男性(67.08%)(P<0.01).肾动脉狭窄检出率女性(8.62%)高于男性(4.97%)(P<0.05).②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肾动脉狭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老年女性组(P<0.01).结论 在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中年女性血脂异常、陈旧心梗患病率、冠心病检出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介入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普通人群健康体检时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筛查2008-08-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和肾功能检查资料。肾功能减退标准为血清肌酐mg/dl(μmol/L):(1)KEEP标准男性1.5(133),女性1.3(115);(2)NHANES Ⅲ标准男性1.4(124),女性1.2(106),老年(≥65岁)男性≥1.3(115),女性≥1.0(88.4)。结果:共20 665例,其中男性13 320例(64.46%),女性7 345例(35.54%)。尿检异常检出率5.27%,其中男性3.64%,女性8.22%(P0.01);蛋白尿2.68%,男性2.72%,女性2.60%,P0.01;血尿2.41%,男性1.47%,女性4.11%,P0.01;白细胞尿1.71%,男性0.46%,女性4.00%,P0.01。按照KEEP和NHANES Ⅲ标准,肾功能减退检出率分别为0.26%和0.7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0%和0.38%(P0.05),0.35%和0.98%(P0.01)。尿检异常人群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尿检正常人群(KEEP标准1.3%和0.2%,P0.01;NHANES Ⅲ标准2.0%和0.5%,P0.01);肾功能减退人群尿检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人群(KEEP标准25.9%和5.2%,P0.01;NHANES Ⅲ标准18.6%和5.2%,P0.01)。结论:普通人群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检出率较高。在健康体检中应重视尿液和肾功能检查,以提高肾脏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大动脉炎159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59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1;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为(32±13)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为(24±9)岁(P<0.01),有13.2%的患者发病年龄>40岁,其中40岁以上发病的男性占28.2%,女性为8.3%(P<0.01)。更多的女性患者以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起病,女性为24.2%,男性为5.1%(P<0.01),研究中女性患者处于病情活动期的占60.0%,而男性占28.2%(P<0.01),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升高的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男女患者相比血管受累部位分型比例无差别,但女性患者出现两种以上主要并发症的比例要高于男性(P<0.05)。结论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要晚于女性,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相对较少,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较女性为轻,但更应注意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痫的患者共182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06例(女性44例,男性62例),中青年组(<65岁)76例(女性19例,男性57例)。分别在两组中对比分析女性与男性的血清胆红素。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老年男性(P<0.01);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男性(P<0.01或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克山病患者血清前胶原末端肽水平的变化,探讨心肌纤维化在不同类型克山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5例慢型克山病、33例潜在型克山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结果克山病患者血清PⅠNP和PⅢ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值分别为5.60、6.04,P均<0.001);PⅠNP/PⅢNP比值亦高于正常(t=2.33,P<0.05)。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PⅠNP水平明显高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和正常对照(q值分别为8.25、11.60,P均<0.01);PⅢNP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q=6.34,P<0.01)而低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q=2.72,P>0.05);PⅠNP/PⅢNP比值亦明显高于潜在型患者和正常对照(q值分别为9.22、7.81,P均<0.01)。在慢型克山病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PⅠNP水平及PⅠNP/PⅢNP比值越高,PⅠNP/PⅢNP比值、PⅠNP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期流速(VE/VA)、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2、-0.4608,P<0.01和-0.3936、-0.3904,P<0.05)。结论克山病患者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增加;潜在型克山病Ⅰ、Ⅲ型胶原均明显增加;慢型克山病主要为Ⅰ型胶原合成增加;血清PⅠNP水平及PⅠNP/PⅢNP比值与左心功能改变有关;血清PⅠNP、PⅢNP可作为心肌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在临床上为判断克山病的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现状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Graves病(G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资料362例中有3例因样本细胞数量少而未能诊断,根据FNAC分型将359例甲亢患者分为桥本甲亢组119例、GD-Ⅰ组(间质淋巴细胞浸润<10%)162例、GD-Ⅱ组(淋巴细胞浸润10%~20%)49例、GD-Ⅲ组(淋巴细胞浸润20%~40%)29例,观察4组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FNAC发现淋巴细胞破坏上皮细胞以及退行性变和(或)嗜酸性变的滤泡上皮细胞时仅见于桥本甲亢组,为其特征性表现.GD-Ⅰ、Ⅱ、Ⅲ3组FNAC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数量依次呈增加趋势,而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呈降低趋势;3组平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分别为(43.5±29.0)%、(61.3±24.4)%、(68.9±22.3)%,而平均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分别为(38.0±26.1)%、(54.7±23.0)%、(60.8±22.7)%,与GD-Ⅰ组相比,GD-Ⅱ、GD-Ⅲ组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分别为(57.7±71.0)U/L、(31.5±62.1)U/L、(21.2±47.0)U/L,与GD-Ⅰ组相比,GD-Ⅱ、GD-Ⅲ组显著降低(P<0.01).桥本甲亢组TGAb、TMAb均值显著高于GD-Ⅰ组(P<0.01),而TRAb、游离T_3(FT_3)、游离T_4(FT_4)均值显著低于GD-Ⅰ组(P<0.01);桥本甲亢组与GD-Ⅱ、Ⅲ组相比,各抗体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Ⅲ组病史均值显著长于其他3组(P<0.01),而其他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NAC对鉴别桥本甲亢与GD各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清TRAb、TGAb、TMAb水平对鉴别桥本甲亢与GD-Ⅰ型有一定临床价值,而对鉴别桥本甲亢与GD-Ⅱ型、Ⅲ型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3月~2001年2月的3520例连续尸体解剖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126例的心脏标本,并依据诊断分为高血压组101例,其中LVH 0级15例,LVHⅠ级36例,LVHⅡ级28例,LVHⅢ级22例;对照组25例,对2组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型CVF和Ⅲ型CVF及Ⅰ型/Ⅲ型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LVH 0级心肌胶原纤维无明显改变(P>0.05);与LVH 0级比较,高血压组LVHⅠ级患者心肌CVF、Ⅰ型CVF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Ⅰ型/Ⅲ型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高血压组LVHⅡ级和LVHⅢ级患者心肌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随着高血压LVH程度的加重,Ⅰ型CVF明显升高,提示舒张功能受损愈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健康军人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探讨健康军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南昌地区30岁以上健康军人,体格检查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入选后行颈动脉高频率B型超声检查,检查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测定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入选800人,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随年龄明显增加(P<0.01);随着年龄增加,性别对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仅在40~49岁和50~59岁组明显高于女性(P值分别小于0.01和0.05)。224人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28.00%,随年龄明显增加(P<0.01);随着年龄增加,性别对斑块发生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男性斑块发生率仅在40~49岁组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增加、男性和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均独立相关,而收缩压升高仅与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独立相关;40~49岁组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P<0.01)。结论增龄、男性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值偏高是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值偏高仅是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和女性颈动脉颈动脉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形成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主要存在于40~49岁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导睡眠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男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根据整夜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就诊的睡眠打鼾患者180例分为4组,即单纯鼾症组和轻、中、重度SAS组,对相关的临床特征及PSG监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夜尿增多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男性患者颈围明显大于同组女性(P<0.05或P<0.01)。中、重度SAS组女性患者低通气呼吸紊乱指数(HI)大于男性(P<0.05),中枢性睡眠呼吸紊乱指数(CAI)和混合性睡眠呼吸紊乱指数(MAI)明显低于同组男性(P<0.05);轻、中、重度SAS3组间血氧饱和度<90%时间(TSTSaO2<90%)男性患者数均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SAS男女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壮、汉族老年人体质状况及变化特征。方法按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相关测试方法对广西壮、汉族老年人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等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身体形态方面:2005年,壮、汉族男性身高、体重差异显著(P<0.05),女性胸围差异非常显著(P<0.01);2010年,壮、汉族男性身高和皮褶厚度和差异显著(P<0.05);女性身高、体重差异显著(P<0.05,P<0.01)。身体功能方面:2005年,壮、汉族男女安静心率、收缩压、肺活量差异显著(P<0.01);2010年,壮、汉族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显著(P<0.01)。身体素质方面:2005年,壮、汉族男性坐位体前屈、握力差异显著(P<0.05,P<0.01),女性反应时差异显著(P<0.05);2010年,壮、汉族女性坐位体前屈差异显著(P<0.01)。结论壮汉族老年人总体体质得到增强,身体形态有向腹型肥胖方向发展趋势,部分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下降,汉族老年人身体功能整体优于壮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型别特点,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液态芯片技术对109例尖锐湿疣患者(男76例,女33例)进行HPV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男女患者感染HPV基因型及感染类型特点。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的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87.16%,阳性检出率前6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6、HPV11、HPV16、HPV39、HPV18、HPV51。男女患者之间HP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V感染类型方面,女性多重感染率为78.57%,男性为53.7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在感染型别方面,女性高危型感染率为49.21%,男性为2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的HPV以低危亚型、多重感染为主,亦有一定比例的高危型感染。不同性别的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的特点有差异,男性患者以低危型别和单一类型感染为主,而女性以高危型别和混合的多重类型感染为主。HPV感染对女性影响要大于男性,要重视对成年女性的HPV的筛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74例“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身体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设定QTc>0.41s为QT延长,采用Logisiti回归方法分析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人群QT间期延长者262例(27.0%),男女QT间期延长检出率分别为21.6%,32.6%,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85%,36.33%(均P<0.01),且男性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其检出率和患病危险度呈下降趋势。单项TG升高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聚集与QT间期延长检出率有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在中年期,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QT间期延长有明显相关性;中年女性的QT间期延长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可能与出生体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