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坏死症近来有增加趋势。该病病因复杂,以以早期确诊。我科自1987年3月对各期股骨头血坏死症应用滑膜切除血管束植入及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术15例18个髋关节,经随访半年到8年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坏死康治疗Ⅰ、Ⅱ级股骨头坏死症的疗效.方法 自拟坏死康散剂内服.结果 治疗有效.结论 坏死康治疗Ⅰ、Ⅱ级股骨头坏死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入,越来越多的老年性疾患如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症相应增多,需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亦明显增多。现就我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将带血运的骨膜植入股骨头坏死区,为坏死的股骨头重建血液循环;同时骨膜内层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坏死骨表面成骨并逐渐代替坏死的骨小梁,促使坏死的股骨头自身修复。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本法治疗了6例病人,现...  相似文献   

5.
股方肌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希田  杨传铎 《吉林医学》1994,15(3):150-15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病因目前虽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学者都趋向承认由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运障碍而引起。如何改善和加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液循环是学者们的当务之急。自1987年起,作者应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19例(20髋)。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股骨头血液供应,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股骨头坏死后,在修复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塌陷,进而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因而,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已成为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最重要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塌陷、延长股骨头的寿命,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该病早期治疗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仍存在争议,现将1994年以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疗效及其优缺点综述如下。1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术是通过髓芯钻孔降低…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坏死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当今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理是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内压增高和血流淤滞有关,所以对于正常人体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的髋关节进行临床动态观察,对于诊治股骨头缺血坏死有重要意义。我院从1995年以来,利用ATL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的防关节血流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正常人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施关节的血流相对比,有着显著的差异。1应用解剖学基础国外对于胶关节周围血运的研究以trueta对正常人股骨头解剖的研究员有意义。股骨头、预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段玉香,张俊丽,仝玉英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骨折后股骨头血运不足,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缺血坏死占20%~30%。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失去血供的股骨头,可缩短卧床时间,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我科从1991年6月~...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坏死,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原因多与外伤有关,其次是大量应用激素、酗酒、血液病等也成为较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因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中断,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致残率较高,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便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笔者收集了我院1995年5月-2004年5月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孙达准  黄克  李林  梁红锁  古松 《右江医学》2009,37(2):191-19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致残率较高的疾患,尽管现有以保留股骨头为目的的各种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仍出现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的功能受限甚至完全丧失。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一种成熟和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笔者于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23例(27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晚期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闫景伟 《中外医疗》2014,(24):51-53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0例6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按照X线、CT、MR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MR影像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6.6%和93.3%。结论 X线平片、CT、MR三项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平片,其中,MR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又无电离辐射,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缝匠肌髂骨瓣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6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和施行缝匠肌髂骨瓣植入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为(38.3±4.1)分,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5.2±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41例,良11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缝匠肌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既重建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又提供了可替代坏死骨质的自体活骨,且取材方便,易于操作,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患共累计47个病变股骨头,X线检查漏诊了16个病变股骨头,CT检查漏诊了5个病变股骨头,MR检查诊断了经X线、CT检查后漏诊的5例病变股骨头。结论:骨髓水肿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线样征”是诊断早期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MR是目前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银华  李吉等 《吉林医学》2001,22(4):205-20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对 6 0例经磁共振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图像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与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MRI能较特异地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期表现 ,“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表现。结论 :MRI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 ,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 ,对早期治疗及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西林  贺利昌  何华 《河北医学》2005,11(12):1074-1075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比较28例4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45%、85%及9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ANFH)的X线、CT表现 ,评价它们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双侧股骨头X线、CT表现 ,比较二者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期~Ⅱ期ANFH 2 6例 ,诊断准确率 38.8% (2 6 / 6 7) ;CT发现Ⅰ期~Ⅱ期ANFH4 6例 ,诊断准确率 6 8.6 % (46 / 6 7)。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FNH的早期表现 ,CT是显示早期ANFH较有效而可靠方法 ,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贾涛  余利民  邵明 《西部医学》2014,(2):196-198
目的 观察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采用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另选同期同样病变患者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或部分消失,功能改善或逐渐恢复,未发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本文研究组病例还在进一步随访和观察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3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利用螺旋CT对43例股骨头进行扫描,分析57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结果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征消失,晚期股骨头塌陷,囊状改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9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Catterall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2例。手术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滑膜切除术,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外展、内旋位3个月,3个月后逐步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根据评定标准,本组29例,优17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较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价值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126例双侧股骨头行CT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期。结果CT发现早期ANFH 126例共198个部位。其中Ⅰ期81个,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65个,表现为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Ⅲ期52个,以“新月征”为特征。结论CT特别是高分辨力CT能清楚显示早期股骨头坏死范围并准确地进行分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