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早产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12例,占60.2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性早产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刘慧  周昌菊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5-1177
目的分析早产有关高危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早产总数212例,分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两组,分别与同期足月分娩的200例相比,对照分析早产高危因素。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组孕母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人工流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及胎位异常均与早产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占据被迫性早产病因前四位主要产前危险因素.而自然早产的主要产前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和不明原因早产。结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产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陶真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32-1633
[目的]降低早产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某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早产的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5.78%,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孕期疾病为前4位早产因素.[结论]重视引起早产因素,定期产检,指导孕期卫生,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早产是可预防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 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与孕期和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查阅铜陵市某医院 1999年 8月 - 2 0 0 0年 8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病例 ,共 2 0 87份 ,记录孕期高危因素和既往异常妊娠史。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与孕期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 4 .5 %和 5 .1% ,4 5 .8%的低出生体重儿为早产。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 :非第一产次、妊娠并发症 (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妊高征 ) ;导致低出生体重的主要高危因素 :双胎、母亲怀孕年龄 30岁以上、胎膜早破。结论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孕妇的住院资料,分娩足月活产儿5639例、早产儿540例,分为足月产组(≥37周孕龄)和早产组(<37周孕龄),比较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发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16年)(OR=0.61,95%CI:0.48~0.78)、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元)(OR=0.62,95%CI:0.50~0.78)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妊娠合并症,比如妊娠期糖尿病(GDM)(OR=3.97,95%CI:1.70~9.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OR=4.43,95%CI:3.35~5.87)、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OR=4.88,95%CI:3.25~7.32)是早产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②按早产的病因分类,本研究中340例为自发性早产儿,余200例为医源性早产.经分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足月产相比,经产妇(OR=2.66,95%CI:1.87~3.76)、GDM(OR=4.52,95%CI:1.42~14.38),尤其是HDP孕妇(OR=14.19,95%CI:10.10~19.93)更易发生医源性早产,而ICP孕妇更多出现自发性流产(OR=12.875,95%CI:12.75~13.00).结论 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为预防早产发生和减少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16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产发生率为9.03%,初产妇和经产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24);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脐带异常和子宫畸形是早产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比较,其新生儿出生缺陷、窒息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比较,出生时体重、新生儿窒息与出生抢救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患者大多存在高危致病因素,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监测与管理,防止与减少早产发生,降低其危害,提高妊娠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诱发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该院分娩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50例,对其诱发窒息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脐带异常、胎盘功能异常、胎位不正及产程异常、产前出血、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其中羊水异常、胎盘功能异常、脐带异常为诱发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早产、产前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导致重度窒息的比例最高。羊水异常因素中,羊水Ⅲ度污染的窒息率最高。阴道助产导致的新生儿窒息率要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结论:新生儿窒息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检意识、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因素、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发生宫内胎儿窘迫对防治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庆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97-1897
目的:了解NICU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发病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常规监测2001年1月~2006年12月进入NICU新生儿的血糖、尿糖、尿酮体。结果:窒息、早产、新生儿重症疾病是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存在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常规监测血糖、尿糖,及时发现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