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0—2021年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保健服务情况,为制定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陕西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分析2010—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变化趋势,以及保健服务指标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2010—2021年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0.01),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率与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均呈负相关(均P<0.01),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与住院分娩率、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 2010—2021年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辖区10年来不同户籍类型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和工作流程,找出有关影响因素或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以提高全人口)的各项保健和效果指标.方法 对2000~2009年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常住人口的早孕检查率平均为78.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152.60,均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7.7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 513.05,P<0.00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常住人口平均为73.4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840.11,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1.89%,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 011.59,P<0.001).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χ2=31.74,P<0.001).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保健已成为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流动人口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提高全人口孕产妇保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为科学制订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进行调查,并与该地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相比较。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孕期保健8次完成率、高危妊娠管理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等指标明显低于该地人口孕产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该地人口,二者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孕产妇死亡率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仍高于该地人口的指标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及时分析及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分娩的74118例孕产妇的建卡情况及围产儿死亡、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563%,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18%,P<000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75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917‰,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173/10万,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孕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和调整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打击非法接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凤  张水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93-3795
目的: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通过西安市妇幼保健网络逐级上报的《孕产妇保健情况年报》,收集西安市1999年10月1日~2005年9月30日期间的孕产妇,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尤其是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无锡市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无锡市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其死亡趋势、分布及死因。结果:6年间无锡市共有28名孕产妇死亡,总死亡率11.87/10万,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784)。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29.36/10万,本地人口为3.18/10万,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流动人口以产妇死亡为主,占其总死亡的82.61%;本地人口5例全部为孕妇死亡,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流动人口23例孕产妇的死亡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首位是产科出血;本地人口孕产妇死亡以间接产科因素为主,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3)。结论:无锡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仍有下降的空间。加强对流动人口围产期系统管理和本地人口围孕期保健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孙广范  栾峰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286-1287
目的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镇村流动人口孕妇产前保健管理模式.方法 选择中山市东凤镇村2750名流动人口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社区卫生和妇幼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宣传,由产科医生进行电话预约、孕期保健指导及产前检查,制定行之有效的孕期保健方案.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孕产期保健指导.结果 干预组孕产妇的孕期平均产前检查次数9.78±2.3,早孕建卡率98.3%,孕期建卡率100%,均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的死亡率0.73‰,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病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贫血、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93%、3.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分娩方式及住院分娩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咨询-预期目标-干预的产前管理模式可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早孕及孕期建卡率,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是促进经济发达地区镇村流动人口母婴保健工作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3~2009年武汉市孕产妇的死亡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9年武汉市105例死亡孕产妇的信息,应用SAS V8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年龄比常住人口和转院的孕产妇年龄大,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0,P=0.002 4);流动人口死亡的孕产妇中,70.37%属于计划外妊娠;死亡的孕产妇在孕期产前检查的次数均不理想;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中,有63.27%和85.19%死于直接产科原因,转院来的74.07%的死亡孕产妇死于间接产科原因,直接产科原因最常见的为羊水栓塞和产科出血,间接产科原因最常见的为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经过评审后发现,59.22%的孕产妇死亡可以避免,21.36%的孕产妇死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结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但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还存在有一定空间。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周边县市级医院对高危孕产妇的救治能力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30年内孕产妇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用SPSS和Epi Info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广东省3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7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42.4/10万,1990下降到88.3/10万.1992~2008年全省监测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由32.5/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9.5/10万(χ2=57.35,P=0.0000<0.01).死因分类也发生了变化,产科出血比例下降(χ2=18.96,P=0.0002<0.01),羊水栓塞(χ2=8.87,P=0.0310<0.0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χ2=40.89,P=0.0000<0.01)比例有上升趋势;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比例平均为41.4%;在家分娩的比例已逐渐减少(χ2=40.89,P=0.0000<0.01);主要的死亡地点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家死亡和在乡镇卫生院死亡的比例下降(χ2=39.28,P=0.0000<0.01;χ2=7.34,P=0.0250<0.05).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避免死亡的比例较高,个人因素的影响比例最高;医疗服务因素的影响以乡镇卫生院的比例较高,并且有上升趋势(χ2=42.05,P=0.0000<0.01).结论 广东省3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的成绩归功于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今后全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将是继续加强对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增强个体的知识技能;同时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县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在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芜湖市近10年中孕产妇死亡情况,找出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进一步的工作思路。方法对芜湖市9个县区2005至201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报告卡、调查附卷和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至2014年芜湖市孕产妇共死亡35例,前5年(2005至2009年)平均死亡率(22.76/10万)较后5年(2010至2014年)平均死亡率(9.64/10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P<0.05)。死因构成比前5年产科出血为首(42.86%),后5年妊娠合并心脏病为首(28.57%)。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3例(94.29%),不可避免死亡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P<0.05)。结论芜湖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下降更为明显;产科质量逐年提高,首位死因从产科出血转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加强对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钱颖波  许耀辉  许飞  邹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2):1471-1472
目的 分析苏南地区育龄妇女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状况,为本区妇幼保健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2012-2014年苏南地区育龄妇女血清中特异性的IgM抗体。 结果 8 927例育龄妇女的微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为13.83%,近三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正常妊娠组和婚检组感染率分别为16.37%、12.59%和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5)。 结论 妊娠期HPVB19感染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2012-2014年苏南地区育龄妇女感染率并不低,相关的妇幼保健单位应加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监测,开展全面检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张家港市2008至2012年的妇幼卫生年报分娩情况监测数据,并结合在本辖区内的产妇和医务人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回顾分析近5年妇幼卫生年报中剖宫产情况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张家港市剖宫产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剖宫产率过高不能有效地减少围产儿死亡(r=0.500,P〉0.05)。剖宫产指征前6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胎膜早破、脐带绕颈,其中社会因素占第1位;②产妇问卷调查显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好的利弊认知(χ2=15.225,P〈0.01)、家庭成员对阴道分娩支持程度(χ2=73.569,P〈0.01)、孕期营养知识掌握(χ2=11.367,P〈0.05)及参加爱力自然分娩课程(χ2=13.300,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对剖宫产远期危害认识不足及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结论张家港市剖宫产率较高,应通过重点加强对孕产妇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系列健康教育对产科分娩安全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且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6次的孕产妇,对研究组620例产妇进行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80例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38,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74、3.87、5.35,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9%(χ^2=5701.37,P<0.01)。结论产前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6.
单独二胎计划妊娠妇女孕前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单独二胎计划妊娠妇女孕前心理抑郁状况.方法 选择近1年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行孕前检查的计划妊娠妇女5000例,根据孕育情况分为3组,A组:一胎未育组3970例;B组:单独二胎组760例,C组:其他二胎组270例.了解其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孕产次及前次分娩方式等,并以Beck抑郁量表测试其孕前抑郁状态.结果 3组年龄有显著性差异(F=1187,P<0.05),而学历、月收入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64、2.12,均P>0.05),单独二胎者第一胎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二胎组(χ2=133.27,P<0.05).3组之间抑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χ2=12.97,P<0.001),每两组比较显示,B组轻度抑郁者较A、C两组显著增多(χ2值分别为4.85、12.97,均P<0.05),而A与B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35,P>0.05).第一胎剖宫产者轻度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产者(χ2=8.51,P<0.05).结论 单独二胎计划妊娠妇女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高,尤其是第一胎剖宫产的妇女,应指导其选择安全的妊娠时机,为妊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以利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东莞市厚街医院产妇中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针对性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43例,对其年龄、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出血量、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产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T%。15岁-19岁年龄组高于20岁及以上年龄组(P〈0.05),流动人口高于本地常住人口(P〈0.05),胎盘因素,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合并子宫肌瘤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而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对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甲状腺功能筛查诊断为SCH的孕妇1053例( SCH组),正常孕妇3899例(对照组),比较各组TSH、FT4、TPOAb,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SCH组的TSH水平及TPO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t=39.001,P<0.01;χ2=40.753,P<0.01)。 SCH组的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χ2=8.638,P<0.05;χ2=22.209,P<0.01),SCH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2.323,P>0.05)。结论 SCH是孕期常见病,可能与流产、早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相关,应重视妊娠妇女的SCH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危重症孕产妇转运平台在降低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宁市6个产科急救中心和六县一区共13个县级产科急救中心2010至2014年的孕产妇活产数、高危数、死亡数等数据,就危重症孕产妇转运平台建立运行后,对高危孕产妇救治及死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各年份的死亡孕产妇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5,P=0.256).2014年的高危孕产妇高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χ2值分别为122.056、433.176、43.802、33.479,均P<0.05);2014年危重孕产妇例数高于2010年、2011年、2012年(χ2值分别为11.727、16.524、24.672,均P<0.05);2014年危重孕产妇和高危之间比例高于2010年、2011年、2012年(χ2值分别为8.329、9.211、21.709,均P<0.05);但2014年死亡孕产妇与危重之间的比例要低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χ2值分别为10.887、11.581、4.053、4.034,均P<0.05).2010-2014年各级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级医院2014年危重孕产妇转诊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2,P=0.037);二级医院2014年危重孕产妇转诊率较2010年和2011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358、20.530,均P<0.05).一级医院转诊所花费的时间从2010年的84min下降至2014年约48min,各年份间危重孕产妇转运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8,P<0.05),且2014年转诊时间均明显短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t值分别为7.945、6.946、4.443、2.873,均P<0.05).二级医院转诊所花费的时间从2010年的76min下降至2014年的约42min,各年份间危重孕产妇转运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734,P=0.000),且2014年转诊时间均明显短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t值分别为19.626、16.460、9.357、6.595,均P<0.05).2010-2014年南宁市孕产妇共死亡人数111例,直接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3例,占总死亡人数的47.75%;间接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52.25%.统计学分析显示,2013年直接产科原因致死的孕产妇所占死亡人数比例显著低于2010年(χ2=3.978,P<0.05).结论 危重症孕产妇三级转诊平台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改进,是提高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筛查梅毒,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探索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105例,占住院分娩总病例的6.66‰;其中潜伏期梅毒70例(66.67%),一期梅毒30例(28.57%),二期梅毒5例(4.76%)。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864,P=0.05);外地、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有固定职业、文化水平高者(χ2值分别为14.404、25.259、20.662,均P<0.01);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经过比较,足月产、流产、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136、7.613、29.406,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筛查,早期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