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强度聚焦超声致Ⅲ度烧伤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方法2001年4月~2005年11月,收治6例高强度聚焦超声Ⅲ度烧伤患者,应用局部皮瓣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5~78岁。烧伤均位于右季肋部。皮肤坏死范围3cm×3cm~6cm×4cm。手术清创后创面范围为9cm×5cm~12cm×7cm,切取局部皮瓣范围10cm×6cm~13cm×8cm。结果术后1例皮瓣发生红肿,经红外仪局部照射理疗后痊愈,余皮瓣均成活,创面I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佳,无感染、积液。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烧伤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15例胫前及足部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缺损坏死骨外露彻底清创后,采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6.5cm×4.0cm~16.0cm×8.0cm,足部软组织缺损4.0cm×2.6cm~6.0cmX4.5cm。皮瓣切取范围为5.5cm×4.5cm~18.0cm×10.0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经3~12个月随访,质地良好,外观满意。足背皮瓣中1例边缘坏死,另1例少许表皮坏死。踝部功能不受影响,皮瓣皮肤感觉仅少部分恢复。结论小腿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蒂长血供有限,宜慎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8月,采用延长血管蒂的指背动脉皮瓣修复16例手指、手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1例,女5例;年龄15~55岁。电锯伤8例,轧面机挤压伤3例,梳棉机撕脱伤2例,创伤后瘢痕挛缩畸形3例。缺损范围3.0cm×2.0cn-7.5cm×1.8cm。1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8h,3例为择期手术。术中切取皮瓣范围3.5cm×2.5cm~8.0cm×2.0cm。供区创面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6.0~8.2mm,平均7.1mm。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延长血管蒂指背动脉皮瓣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既可单独应用修复较小创面缺损,也可与邻指背侧动脉皮瓣联合应用,切取双叶皮瓣,修复较大创面缺损,为临床修复手掌、手指部缺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前骨外露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前较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导致骨外露创面8例,创面面积为11 cm×7 cm~14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12 cm×8 cm~15 cm×10 cm。结果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移植皮瓣全部成活。8例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外形满意,弹性好,创面完全修复稳定。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恒定,直径粗,切取面积大,效果可靠,是修复胫前较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顶部慢性难治性溃疡的治疗方法,及额部扩张双蒂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6年6月,收治5例颅顶部慢性难治性溃疡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5~76岁。外伤1例,感染1例,鳞状细胞癌2例,基底细胞癌1例。病程6~25个月。曾行1~4次手术。溃疡范围5cm×3cm~10cm×9cm。一期手术于颞浅动脉额支下方和额肌下方设计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二期手术扩大切除颅顶部慢性溃疡,采用额部扩张双蒂轴型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清创后范围为6.0cm×3.5cm~12.0cm×10.5cm,皮瓣切取范围26cm×10cm~34cm×17cm。2例供区利用多余扩张皮瓣修复,3例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伤口I期愈合,供区愈合良好。患者均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附着良好,溃疡无复发,无上睑外翻及眼裂闭合不全,日常生活无不适。结论采用额部扩张双蒂轴型皮瓣修复老年颅顶部慢性难治性溃疡,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老年患者颅顶部难治性溃疡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h。缺损范围3.0cm×2.0cm~6.0cm×3.5cm。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心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7.0cm×4.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仅1例表皮坏死者出现部分色素沉着。皮瓣均无硬化、挛缩和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4指。结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幼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成人的解剖差异及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3月~2006年1月应用不带腓肠内侧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岁7个月~5岁。摩托车等致伤5例,铡草机致伤1例。均为足跟部软组织逆行撕裂,其中3例跟骨骨骺外露,1例跟骨骨骺外露伴跟腱外露,1例跟骨外侧外露,1例足背近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创面范围3cm×2cm~6cm×5cm。切取皮瓣范围3.5cm×2.5cm~7cm×6cm,急诊手术1例,伤后5~15d手术5例。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足踝功能满意。结论不带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幼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仍有足够的血运,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修复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逆向移位修复儿童拇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拇趾皮肤缺损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3岁。撕脱伤4例,重物砸伤3例。拇趾末节趾腹缺损1例,近节腹侧缺损4例,拇趾残端皮肤缺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cm×2.0cm~6.0cm×4.0cm。病程2h~1个月。术中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6.5cm×4.5cm,供区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5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分别于术后2d和3d出现0.5cm×1.0cm水疱,均于2周后脱痂皮愈合。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好,两点辨别觉为5~12mm,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无影响。结论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儿童拇趾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5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6.0cm×3.0cm,最小为2.5cm×3.0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皮瓣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创伤伴骨外露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下肢严重创伤性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26例,应用健侧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顺行皮瓣17例,逆行皮瓣9例,皮瓣面积12cm×26cm~6cm×16cm。结果24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4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旋转弧度大,修复范围广,手术快捷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舒巍  周忠志  陈丽  肖宁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8-157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瘢痕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6月以来,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2例足跟部瘢痕癌创面,其中创面面积为2cm×3cm~6cm×1Ocm,皮瓣设计大小为3cm×5cm~7cm×12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3年半,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血供恒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修复足跟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法行外耳再造术治疗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73例。32例采用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扩张方法(新方法组)。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6~45岁。小耳畸形I度6例,Ⅱ度20例,Ⅲ度6例。切取皮瓣范围9cm×5cm~11cm×6cm,筋膜瓣范围7cm×5cm~9cm×6cm。余41例采用常规扩张法进行外耳再造(传统组)。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6~42岁。小耳畸形I度8例,Ⅱ度27例,Ⅲ度6例。切取皮瓣范围8cm×5cm~10cm×6cm,筋膜瓣范围7cm×5cm~9cm×6cm。对两组术中切取皮肤、术后供区瘢痕面积进行测定,比较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在二期术后6~12个月行三期再造耳修整时随访。新方法组: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再造耳耳轮脚及耳轮清晰,耳轮缘无毛发生长。传统组: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导致支架外露,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切口1期愈合;再造耳耳轮清晰,耳甲及耳舟可见,35例再造耳廓耳轮上部边缘有部分毛发。新方法组切取皮肤、瘢痕面积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8.3±1.5cm。、8.1±0.8cm^2及86%,与传统组(34.2±2.6cm^2、14.4±1.2cm^2及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法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与传统组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法行外耳再造在未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实现较大体积的皮肤扩张,二期再造时切取的皮肤面积小,术后瘢痕轻,再造耳无毛发,外观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带蒂皮瓣移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6月,收治小腿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75岁。车祸伤8例,压砸伤2例,坠落伤、机器伤各1例。根据Gustilo分型:Ⅱ型2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骨折位于胫骨上段2例,中段3例,中下段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5cm×3cm~22cm×10cm,骨外露范围3cm×2cm~6cm×3cm。病程1~12h。入院后以外固定支架或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重建骨稳定性,采用同侧小腿局部旋转皮(肌)瓣、腓肠神经营养皮(肌)瓣、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皮(肌)瓣切取范围5cm×4cm~18cm×12cm。供区创面采用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皮瓣创缘部分感染,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缘Ⅱ期愈合;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8例出现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外固定取出后痊愈。1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不愈合,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余患者骨折于术后3~4个月愈合。3例超踝关节外固定患者踝关节活动稍差,踝关节背伸0~10^o,跖屈10~30^o,余患者踝关节背伸10~20^o,跖屈30~50^o。结论带蒂皮瓣移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5例。胫骨缺损6~10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cm×5cm-7cm×18cm。保持骨膜的连续性,将腓骨截骨后折叠形成双管状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及皮肤缺损。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术后3—4个月患肢开始负重,术后随访8~10个月,复查X线片示腓骨与胫骨骨性愈合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1993年8月-2007年4月治疗242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7例,女85例;年龄27~76岁。病变类型:不稳定瘢痕35例,慢性溃疡46例,鳞状细胞癌57例,恶性黑色素瘤72例,创伤引起的组织缺损32例。创面均位于足跟部,51例伴轻度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cm×2cm~14cm×8cm。患者病程1h~5年。根据创面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分别选用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创面,其中足跟外侧皮瓣34例,足背岛状皮瓣15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10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6例,游离(肌)皮瓣23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感觉重建13例。切取(肌)皮瓣范围3.0cm×2.5cm~15.0cm×9.0cm。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5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成活;2例切口轻度感染,经局部换药处理后创面II期愈合。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组织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经训练术后6个月基本可正常负重行走,步态正常。118例肿瘤患者获随访,局部均无肿瘤复发,其中2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2~26个月发现有远处转移病灶,随访至60个月的3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结论应用不同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可达到较理想的足跟功能重建和外形重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拇趾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1994年1月~2006年1月,分别采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128例。其中男79例,女49例;年龄16~48岁,平均28岁。拇趾趾背缺损36例,趾腹缺损29例,脱套伤38例,合并足掌、背缺损25例。创面范围3cm×2cm~15cm×5cm。病程:急诊手术31例,伤后3d~1个月77例,1个月以上20例。合并趾骨及跖骨骨折67例,合并骨髓炎11例。应用带蒂皮瓣移位修复105例,范围3cm×2cm~7cm×4cm;游离皮瓣移植修复23例,范围5cm×3cm~15cm×5cm。结果带蒂皮瓣均成活,边缘部分坏死6例,换药后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游离皮瓣23例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其中15例外形较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97例获随访6个月~2年,步态正常,均无溃疡发生。结论选用适宜的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能较好修复创面,最大限度地保留足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皮瓣设计以外踝上6cm附近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上界可达腓骨小头下2cm,依创面大小将皮瓣设计成倒水滴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远端达趾蹼平面附近的足部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大小为24cm×10cm~23cm×7cm。结果14例中13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1例远端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修复趾蹼平面附近以内的任何足、踝部创面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前臂尺侧神经血管复合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手部创面以该皮瓣修复20例,切取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5cm×8cm,旋转点设计在尺侧腕屈肌腱止点与尺骨茎突之间,蒂部及皮瓣筋膜中含有贵要静脉、尺动脉腕背支的升支及降支。结果临床应用20例,其中皮瓣全部成活17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3例,后经换药创口愈合。术后随访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结论前臂尺侧复合血管网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血管蒂更长,旋转点更远,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同侧比目鱼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Pilon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6月,采用同侧比目鱼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20~50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0cm×3.5cm~10.0cm×6.0cm。9例为Pilon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5例为开放性Pilon骨折软组织缺损外固定术后。肌瓣切取范围为8.5cm×5.5cm~12.5cm×7.5cm。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植皮均成活。2例肌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余肌瓣均成活。术后11例获随访3~26个月,平均15个月。植皮无破溃,外形无明显臃肿。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0-25^o,跖屈15-40^o,步态正常。结论逆行比目鱼肌肌瓣手术时不需显露血管蒂,解剖恒定,且比目鱼肌肌腹大,移位方便,旋转弧度可达180^o,且很少发生血管危象,促进创面愈合及骨痂生长,有利于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足背皮瓣在颜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颜面部皮肤缺损应用足背游离皮瓣修复5例,受区清创后根据缺损范围设计足背区皮瓣,皮瓣面积最大13cm×10cm,最小10cm×6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术后48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后循环恢复皮瓣成活。其中3例获随访时间0.5~2.0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观无臃肿,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应用足背游离皮瓣供区隐藏,血供丰富,解剖恒定,有利于外形美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