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2.
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未受损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情况。 方法 实验将Wistar大鼠一侧腓神经切断,在胫神经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取吻合口处胫腓神经,用神经纤维分离技术分离出单根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方向;同时取远端腓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 结果 在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纤维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呈“Y”形分叉离开胫神经,侧支再生的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端端或端侧吻合后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P物质 (SP)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取雌性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4只 ;实验组为 4组 ,正常对照组为 1组。实验组 :切断双侧腓总神经。将左侧腓总神经远侧断端吻合至胫神经侧方 ,右侧行腓总神经端端吻合 ,术后 1、2、4和 2 7周于各时间点分别在神经吻合口、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处取材 ,每次 4只进行 CGRP和 S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 :不行神经切断及吻合术 ,1周后检测同上。 结果 实验组术后 1周在腰段脊髓后角和背根神经节中 CGRP和 SP的表达均显著减少 ,术后 4、2 7周 ,CGRP和 SP在腰段脊髓后角的表达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但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却无显著变化。端端、端侧吻合的两侧 CGRP和 SP变化的趋势一致 ,但在腰段脊髓后角的 4个时间点的样本中 ,端端吻合的表达显著高于端侧吻合。对坐骨神经进行乙酰胆碱酯酶 (Ach E)、SP、CGRP和 PGP9.5染色显示神经纤维均可通过端端与端侧神经吻合口。 结论 再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口 ,端侧吻合中感觉神经的恢复与端端吻合相似 ,但恢复的程度稍差于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可直接显示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方法。方法取5只成年Wistar大鼠,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远端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术后3个月切取缝合部位神经和对侧正常胫神经,福尔马林、锇酸和甘油处理后,于手术显微镜下剥离结缔组织,将神经纤维梳理出,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另切取缝合口及其远端的腓总神经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神经端侧缝合口分离出的神经纤维,可见在郎飞结附近发出细小侧芽,而正常胫神经则未发现。缝合口纵切片见神经纤维从胫神经进入腓总神经,缝合口远端腓总神经横切片见大量再生纤维。结论采用神经纤维梳理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逆行追踪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生长的神经元胞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端事后侧支生长的神经远胞体来源。方法 将实验组端侧缝合的腓总神经距吻合口2.5cm外切断,其近端植入有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硅胶囊中,同法标记正常腓总神经与正赏胫神经近端。观察脊髓前角L7 ̄S2段及相应疹神经节。结果 对照组为正常腓总神经伸肌运动神经元核群;实验组标记细胞会布于正常总神经伸肌运动神经元核群的复内侧,与下沉胫神经标记细胞分  相似文献   

6.
黄体酮促进端侧吻合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6只,周龄9~10周。随机分为2组,黄体酮(PROG)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两组均先切除双侧卵巢,2周后行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端侧吻合术。PROG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在同侧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面积为1mm×1mm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近端反转包埋于附近肌肉内。经臀部肌内每日注射PROG注射液(10mg/ml)0·2ml;对照组:吻合方法同PROG组,术后注射等量的茶油0·2ml。各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两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PROG组在各时间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ROG组较对照组髓鞘更为成熟,轴索再生明显。结论黄体酮可以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不同接触面积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面积因素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修复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5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B组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检测指标在8周时与A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O.05)。结论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后行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神经,神经纤维再生良好;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人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吻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端侧吻合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白鼠 32只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6只。EGF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直径为 1mm小窗 ,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内每天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EGF注射液 ( 2 μg·μl-1) 0 1ml ,共用 2周 ;对照组 :吻合方法同EGF组 ,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 4周、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 结果 端侧吻合加EGF组在各时间点 ,吻合口远段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 :EGF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和髓鞘的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 1 0只 ,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 :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 ,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 :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 ,在距吻合口 1 .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 ,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 1 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 ,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 ,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实验组大鼠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6个月后,在吻合口近端和远端分别截取10 mm的供体神经(L4VR)和受体神经(L6VR),在L6VR延续的盆副交感神经(PPN)和阴部神经(PN)分别截取10 mm的神经.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取相应节段的L4VR、L6VR、PPN和PN神经.标本经石蜡包埋切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L6VR、PPN、PN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L4VR、L6VR、PPN和PN的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602.2±75.7、1037.9±123.6、817.0 ±52.2、510.4±29.1,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纤维通过率为64.8%,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相应的L6VR、PPN、PN神经纤维数目比率分别为70.2%、68.9%和62.2%.结论 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体神经能够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12.
大鼠神经端侧缝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神经端侧缝合后再生的可能性。方法:用大鼠进行研究,实验分五组:A组,将切断的腓神经远端与正常胫神经干行端侧缝合,保留缝合部胫神经外膜;B组,同A组,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予以去除(“开窗”);C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的腓神经远端神经干行“开窗”的端侧缝合;D组,将胫神经切断,近端与切断的腓神经远端神经干行“开窗”的端侧缝合。E组对照:仅切断腓神经。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行电生理、组织学、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结果:鼠神经端侧缝合后腓神经远端有不同数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结论:动物鼠类神经端侧缝合能够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同 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 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B组;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并且叫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分两组,每组10只。右侧手术,切除腓总神经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10mm,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产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在形态学方面具有同等形态学疗效。  相似文献   

16.
FK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窗口,将腓总冲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合后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含有FK506分子可降解缓释膜片。对照组:单纯行神经端-侧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干用快蓝(FB)和荧光金(FG)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结果 实验组背根冲经节和脊髓内FB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免疫抑制剂FK506能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兵  肖传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8):969-970,i0004
目的 对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和递质性质进行定性研究。方法 在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的5只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尿道外括约肌(EUS)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通过逆行追踪检测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生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果 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FB单标神经元及FG和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神经吻合口远心端和近心端,以及支配膀胱的节前有髓神经纤维,支配EUS的有髓神经纤维多为AChE反应阳性。结论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建立后,再生的传出神经有物质转运功能,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多为胆碱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大鼠L3和L5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吻合,观察轴突再生、脊髓后角纤维分布密度及轴浆运输恢复情况,为通过后根再生修复重建感觉传导通路及功能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打开椎板暴露双侧L3和L5后根并各自等分为两束;取右侧为手术侧,随机选择其中一束切断,手术显微镜下将两远断端行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不予吻合;同时,将双侧L2、4、6前后根及L3和L5前根切断以免轴突侧索芽生.左侧L3.5后根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侧.术后3个月,经L3、5脊神经节分别注射Neum-DiI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神经示踪,取L3、5节段脊髓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化染色,取正常侧后根束中的任意一束、吻合段及未吻合段后根行Bielschowsky银染.[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Neuro-DiI和HRP示踪均可发现阳性标记DRG神经元,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吻合口轴突再生.脊髓右侧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密度:实验组,与左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均明显低于左侧和实验组(P<0.05).神经纤维银染发现实验组轴突数量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轴突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侧和实验组(P<0.05).[结论]后根部分切断吻合后轴突能够再生并恢复轴浆运输,对神经递质向脊髓后角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取SD雄性大鼠54只,切取右侧腓总神经10 mm,建立大鼠腓总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为神经“借干”修复组,将腓总神经的远、近断端均修剪成45°斜面,在胫神经干相应外膜上开窗,分别行神经外膜端侧缝合;B组为远断端端侧缝合组,将腓总神经的近端结扎并翻转缝于邻近肌肉内,将腓总神经远断端修剪成45°斜面,相应胫神经干外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为自体神经回植组(对照组),将切取的腓总神经原位回植.术后20周,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20周,A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胫前肌复合动作电位、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借干”修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SD大鼠构建具有感觉传入通路的膀胱反射弧,探讨其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有效性。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右侧为实验侧,先行L5前根近断端与S2前根远断端吻合,再将L5脊神经节周围突支近断端与S2后根远断端行端端吻合。左侧不做处理,为对照侧。术后3个月,破坏L6~S4节段脊髓造成弛缓性膀胱,于建模前后通过一般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示踪等方法观察反射弧构建情况。结果 21只大鼠存活至术后3个月,7只成功分离出吻合的脊神经。电刺激实验侧S2后根吻合口远端,均能检测到膀胱神经丛复合动作电位、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截瘫前后动作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刺激对照侧S2后根,在截瘫后未能检测到动作电位。实验侧膀胱神经丛复合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平均波幅为截瘫前对照侧的71.9%和82.4%。神经示踪结果显示实验侧L5脊髓前、后角均可见青蓝色阳性反应颗粒。结论 构建具有感觉传入通路的膀胱反射弧,可使其运动、感觉神经通过轴突再生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并与脊髓前、后角重建轴突联系,轴浆运输功能得到重建,可用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