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58例PAF患者(观察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isp),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max≥110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72.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8.13%,Pdisp≥40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2.76%,特异性为84.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7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P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时限(Pmax)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Ⅰ组(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组)41例和Ⅱ组(高血压病不伴房颤和其它房性心律失常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均测量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Ⅰ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左房内径与Ⅱ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Ⅰ组Pwd≥40ms的阳性率为80.49%,Ⅱ组Pwd≥40ms的阳性率为2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91,P〈0.01);Ⅰ组Pmax≥110ms的阳性率为68.29%,Ⅱ组Pmax≥110ms的阳性率为24.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6.64,P〈0.01)。结论Pwd、Pmax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是否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是简单可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 (PAF)与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组 )的Pmax和Pd ,并与 2 7例急性心肌梗塞无阵发性房颤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①Pmax、Pd :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 (Pmax :12 5 0 1±7 6 8ms比 10 8 92± 6 32ms ,P <0 0 1;Pd :4 7 2 1± 9 90ms比 30 0 1± 6 95ms ,P <0 0 1)。②Pmax >110ms和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 86 4 %、82 1%、91 6 %和 88 8%、85 6 %、92 1% ;当Pmax >110ms且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8 1%、88 2 %、94 0 %。结论 :Pmax延长和Pd增加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PAF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 (Pd)。方法 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PAF)患者2 4例为 1组 ,高血压无PAF患者 30例为 2组 ;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 12导联心电图的最大P波间期 (Pmax)、最小P波间期 (Pmin) ,并计算P波离散度 (Pd =Pmax -P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 2组 ;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 2组 ;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 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 ,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 (PAF)的价值。方法 :选择 30例发生过特发性PAF病人恢复至正常窦性心率时的心电图 (ECG)和 2 6例正常人ECG ,测量两组最大P波 (Pmax)和最小P波 (Pmin) ,求两者之差值 ,即P波离散度 (Pd)。结果 :特发性PAF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d延长 ,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Pd显著增大 ,能将特发性PAF与正常人区分开 ,它是预测特发性PAF病人的一种新的、有价值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我院60例动态心电图中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发生前的P波离散度(Pdisp),以此预测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概率及危险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1 资料和方法 1984-05~2000-04月我院住院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出现阵发性房颤的60例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14例,年龄24~84(平均66.18±12.20)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锡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6):969-970
近年来对Q-T离散度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将Q-T离散度引伸到心房,产生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它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间的差值。1998年Dilaveris等首先提出了以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支持该观点,但某一疾病群体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d的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我们观察了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患者的Pd,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以探讨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另设正常人32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第6月分别测量Pmax及P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Pmax及Pd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者Pmax及Pd均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服药第6月治疗组Pmax及P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替米沙坦能够缩短Pmax及Pd. 相似文献
9.
郭利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4):583-584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复发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入选50例阵发性房颤转复的患者,按3个月内有无复发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d。结果:房颤复发组Pd和Pmax较未复发组Pd和Pmax明显延长(P均〈0.05),Pd≥40ms组房颤复发率较Pd〈40ms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Pd延长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08例患者分成左房增大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左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价值。方法42例EH伴阵发性Af者(Af组),40例EH无Af者(对照组)。通过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与最小持续时间(Pmin),计算Pd(Pd=Pmax-Pmin)。比较Af组与对照组的Pd与Pmax,同时用心脏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f组Pd为49.54ms±12.7ms,Pmax为125.84±14.8ms,与对照组Pd为33.6±10.5ms,Pmax为111.4±12.4ms相比较显著延长(P<0.01)。Af组LAD为40.5±5.5mm,LVEF为0.36±0.12;对照组为LAD39.4±6.2mm,LVEF为0.42±0.10;两组相比LAD无显著差异(P>0.01),LVEF差异有明显性(P<0.05)。取Pmax≥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预测PAF其敏感性分87%、91%、75%,特异性分别为82%、84%、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89%。结论Pd、Pmax可作为预测EH并发阵发性Af的可靠指标,LVEF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心房颤动动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心房颤动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2例)及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Pd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阵发性房颤(PAF)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8例EH并PAF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1.6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P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40例无房颤(AF)的EH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Pmax及Pd分别为(124±13)ms、(49±12)ms,均较对照组(110±8)ms、(31±9)ms明显延长(P均<0.01);服药4周后治疗组PAF发作减少,有效率76.3%,Pmax及Pd[(115±12)ms、(35±12)ms]较治疗前[(124±13)ms、(49±12)ms]明显缩短(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并PAF者较无AF的EH患者Pmax、Pd延长,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即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PAF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能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的概率及胺碘酮干预的评价。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观察组55例为CHD并AF患者;对照组55例无AF的CHD患者。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干预后观察Pd变化。结果:Pma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胺碘酮干预后43例转为窦性心律(占78.1%),25例Pd≤40ms(占45.5%)。结论:Pd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胺碘酮对房颤患者Pd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isp,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I组为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的患者;Ⅱ组为单纯原发性扩心病和继发性扩心病患者,测量各组的Pd及Pmax,评估其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I组与II组Pd和Pmax增大(45.3±12.7、121.5±16.3、24.7±10.5、107.3±10.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Pd明显增大,Pmax持续时间、Pd与LAD大小呈正相关,即随着心房的扩大,Pmax在Ⅰ组明显>Ⅱ组(P<0.05)。[结论]Pd作为房颤的心电图预测指标,具有无创、简便、比较可靠的特点,可作为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熊亚晴 潘梓青 郭红梅 程学萱 XIONG Ya-qing PAN Zi-qing GUO Hong-mei CHENG Xue-xua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1):817-818,82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4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B组,平均年龄71岁)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63.75±54.29)ng/L比(32.72±23.37)ng/L,P<0.01;Pd:A组显著高于B组,(69.72±25.04)ms比(28.22±14.15)ms,P<0.001;PmaxA组显著高于B组,(140.02±20.15)ms比(110.35±18.83)ms,P<0.001;LVEF:A组显著低于B组,(61.84±9.01)%比(67.72±5.18)%,P<0.0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水平和Pd均能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