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专性寄生螨,能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目前明确的有2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clex foll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性螨类,随着数量、虫种、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多样.在寄生部位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还可继发痤疮、酒渣鼻、睑缘炎、外耳道瘙痒症等[1].  相似文献   

2.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两种: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Simon1842)]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A-kbulatora1963)],人群侵染率较高,老年人甚至可达80~100%,其中毛囊蠕形螨较为常见。国内近年已有不少省市有了流行学  相似文献   

3.
人体蠕形螨二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蠕形螨(demodexmites)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皮内的小型寄生螨类。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brevls)与皮脂蠕形螨(demodexfolliculorum)两种,分别寄生于人体面部的毛囊与皮脂腺内。其感染率各地报道颇不一致,国外为27%~100%,国内为0.8%~81%,近年来研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但属条件致病寄生虫,与痤疮、酒渣鼻、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蠕形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挤压涂片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由于两种方法均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报道的人群感染率差异也较大,影响调查结果。为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我们于2003年12月对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2001级本科生共160人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柏提取物体外抑杀毛囊蠕形螨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寄生于人体的毛囊,可引起人体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人体蠕形螨病主要表现为面部的皮损等表现,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百部(Radix Stemona)具有杀虫等活性,是至今为止献报道中治疗人体蠕形螨病最常用的一种中药。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据献记载多用于抗菌、抗溃疡以及治疗痤疮和阴道炎等,未见有抑杀毛囊蠕形螨活性的报道。为了探讨黄柏对人体蠕形螨病的价值,我们对黄柏和百部提取物体外抑杀毛囊蠕形螨活性做了对比研究,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虫体钻入毛囊皮脂腺内。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而使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人类的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与蠕形螨感染有关,随着人们对面部美容要求的日益提高。上述疾病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于心理健康,使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形成一种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甲硝唑治疗蠕形螨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建华 《贵州医药》1992,16(1):9-10
寄生于人体皮肤的蠕形螨主要是毛囊蠕形螨(Demon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两种,前者较多见。近年研究证实蠕形螨是酒渣鼻、毛囊炎,痤疮等皮肤病的病因之一。该虫的寄生既损害人体皮肤健康,又影响美容,绐患者带来难言的苦恼。目前对蠕形螨病尚无比较满意的治疗药物,且大多是外用药,仅作用于局部皮肤。蠕形螨常寄生在面部及颈、胸、背等处皮肤,绐外用药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且容易引起复发。因此,寻找一种具有全身治疗作用的口服药物非常必要。我们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治疗了有皮肤损害的蠕形螨病患者166例,现将该药疗效及副作用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淑肖 《河北医药》1999,21(3):165-166
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又称毛囊虫病,除损害人体健康外,还影响美容,故越来越被患者及医务人员所重视。现对本病的病原体、流行情况、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综述如下。1 病原体及其生态特征本病由蠕形螨引起。蠕形螨(demodex)又称毛囊虫,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真螨目、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目前已知蠕形螨属内有120多种和亚种,大多数寄生在各种哺乳动物的皮肤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D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两种。蠕形螨体细长,呈乳白色,半…  相似文献   

8.
蠕形螨 (Demodex mites)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皮内小型寄生螨类 ,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两种 ,主要分别寄生于面部的毛囊与皮脂腺 ,它可引起酒渣鼻、痤疮、口周炎、脱发与眼结膜炎等疾患。为研究其致病性与药物疗效 ,探讨简捷、安全、有可比性、检出率高的检查方法。为此 ,我们在虫体主要寄生部位面部与不同胶带检出虫体效果进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大学生 2 2 0例 ,工人 386例。1.2 检查方法 :用上海产熊猫牌 5 0 mm× 2 5 mm的胶带对受检者进行检查 ,粘贴胶带前用肥皂水洗脸 ,弃除油污、皮屑 ,有利虫体爬出…  相似文献   

9.
1980年7~9月在南京地区对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953人,感染率为29.91%,证实我国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本文对两种蠕形螨的感染率、感染度、虫期组成以及与酒渣鼻等疾病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是寄生于哺乳动物皮肤内的一类小型寄生螨类。人蠕形螨对人体的寄生较为广泛,并多见于某些皮肤病,如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痤疮等。关于它是否有致病意义,国内外尚有争论。作者于1987年11月~1988年1月在遵义地区进行了人蠕形螨在人体寄生的调查,旨在了解人蠕形螨对人体的感染情况及与上述疾病的关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常见的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属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肉食螨总科(Cheyletoidea)、蠕形蹒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国外早有报导,带此螨者相当普遍,但国内报导不多,近年,上海、山东等省市进行了一些调查,江苏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80年8~9月对我院部分教职工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导如下:一、方法主要检查鼻唇沟。用骨膜剥离匙,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挤压鼻唇沟的皮肤,挤出该处的毛囊皮脂腺分秘物,再把粘在骨膜剥离匙上的分泌物用牙签刮至滴有纯甘油的载玻片上,均匀涂开;盖上盖玻片,轻轻揿压,当日进行镜检,并计螨数,个别病例多部位检查。二、结果无选择地调查了正常人101例,镜检结果查到39例有典型的毛囊蠕形螨(见附图)。螨体狭长呈蠕虫状,体长约0.1~0.4mm,躯体的前部有腭体和足,腭体呈梯形,足较短呈圆锥形,集中于躯体前端,躯体上有环状横纹,末端较钝,阴门位于第4对后侧片之间。  相似文献   

12.
<正> 人体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和/或皮脂腺内,以腺体分泌物、角质蛋白、细胞液为食,螨体携带许多微生物,其特有的螨体结构如:螯肢、足体和出入毛囊的生活习性,可导致宿主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并发感染,引起局部瘙痒、毛囊炎、睑缘炎,并与酒渣鼻、痤疮、疖肿等病症密切相关。因此,人体蠕形螨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研究得到广泛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螨虫在体外自然死亡过程中,虫体结构、颜色、内容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判断虫体死亡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毛囊虫(Demodex)又称蠕形螨,是毛囊皮脂腺中的一种寄生虫。该虫的生活习性,以食皮脂为主,故毛囊皮脂腺为其良好的寄生场所。这种由于毛囊虫的感染寄生而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叫毛囊虫病。既往治疗本病的药物有硫磺、汞剂、  相似文献   

14.
蠕形螨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资料表明,人体蠕形螨病感染率达50%以上。为了便于对人体蠕形螨感染率、年龄分布、感染程度、临床等情况的了解,将我室1985年-1991年诊治的209例蠕形螨病患者做以临床分析,为蠕形螨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1 一般资料:患者209例,男78例,女131例,男性最大感染年龄72岁,最小感染年龄15岁。女性最大感染年龄64岁,最小感染年龄14岁。毛囊蠕形螨患者208例,皮脂蠕形螨1例。  相似文献   

15.
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又名毛囊蠕形螨病、脂螨病、毛囊虫病、毛囊虫皮炎。本病由毛囊蠕形螨(又名毛囊虫)感染引起,临床表现酷像酒渣鼻。近年引起了皮肤病工作者的重视,并陆续有所报导。本文仅就手头文献对该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进行蠕形螨检查,镜检并鉴定虫种,记录感染度。同时对皮肤类型、面部症状、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等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4.9%,男生(39.9%)与女生(32.7%)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P>0.05);感染度以轻度感染居多;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居多;面部有症状者(57.0%)与无症状者(30.6%)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7,P<0.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以轻度感染居多,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感染是导致面部疾患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3%敌百虫酒精外用治疗15例皮肤螨虫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正常人毛囊皮脂腺内可有蠕形螨寄生,虫体繁殖增多,可使皮脂腺肿胀增大。另外,虫体代谢物和死虫崩解物刺激,可使局部皮肤产生炎症反应。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可引起酒渣鼻样和痤疮样皮疹,发病部位为面部、肩背、前胸、上肢等处[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挤粘法调查阜阳市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止蠕形螨感染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61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记录其面部皮肤情况,现场采用挤粘法对受检者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检出蠕形螨感染者为148人,总感染率为22.39%,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1.76%,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及混合感染;油性皮肤学生感染率为29.21%,高于混合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学生;面部有异常疾患者蠕形螨感染率为28.09%,高于正常皮肤者的感染率;经常化妆者感染率为40.91%,高于偶尔化妆和不化妆的学生。结论:高职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较为普遍,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多为轻度感染。受检者为油性皮肤、经常化妆、有面部疾患者是蠕形螨的感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挥发油混合物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效果。方法采用挤压黏贴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室温镜下观察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抑杀作用。结果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较好的抑杀效果,尤其是皮质蠕形螨的抑杀效果更佳。结论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军校卫生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 对该院256人卫生士官男学员采用透明胶纸粘贴进行蠕形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检测出蠕形螨阳性62人,其感染率为24.2%,感染部位以额、鼻尖为最多,鼻翼、颏部和面颊感染率次之.仅1个部位感染者占19.5%、2个部位感染者占3.9%、3个部位感染者占0.8%.62人感染者中,轻度感染占100.0%(62/62),未检出中、重度感染.本组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32.3%(20/62)、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58.1%(36/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兵种学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方学员蠕动形螨阳性率为17.1%低于北方学员的26.9%(P<0.05).有面部疾患学员的蠕动形螨阳性率为53.1%高于正常学员的14.6%(P<0.05).结论 该院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率比以往有所下降,但还应学员中进行广泛的卫生宣教,尽量避免与带虫者或患者密切接触,不断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从而减少蠕形螨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