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申  周辽军 《河北医药》2012,34(20):3087-3089
目的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商品名诺和锐30),2次/d皮下注射,观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诺和锐3O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的方案治疗,为期3个月。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诺和锐30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较前好转(P<0.05或<0.01)。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使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不仅能良好的控制控制,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对于延缓其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3次/d,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传统的胰岛素4次/d皮下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别,而门冬胰岛素30可减少注射次数,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降血糖效果。方法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取全日胰岛素总量50%分别于早、晚餐前10min内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取全日胰岛素总量的2/3和1/3分别于早、晚餐前15~30min腹壁皮下注射。观察降糖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控制血糖达标胰岛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BIAsp30)一日2次和3次皮下注射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7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半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A组予BIAsp30一日2次皮下注射,B组予BIAsp30一日3次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B组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同时B组PBG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一日3次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2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0,30,12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分别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β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状况,以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经过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而HOMA-β、△I30/△G30显著升高(P<0.001)。结论: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素;治疗组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晚12时加一次中效胰岛素,血糖控制满意时检测4次血糖作为观察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2h血糖为(7.65±2.18)mmol/L,早餐后2h为(11.88±1.33)mmol/L,午餐后2h为(9.79±1.31)mmol/L,晚餐后2h为(11.1±2.78)mmoL/L;治疗组分别为(4.58±1.27)mmol/L、(7.72±2.35)mmol/L、(6.73±2.63)mmol/L和(8.21±1.27)mmol/L。治疗组24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者少(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可有效控制24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采用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2例采用注射诺和灵R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疗程,并根据患者血糖检测的情况对注射胰岛素的剂量进行及时的调整,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临睡前的血糖水平作临床观察的指标,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实施了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血糖水平都比治疗前明显有所下降,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而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18例,甘精胰岛素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格华止,0.5,3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门冬30组(38例)与甘精组(46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成本.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总成本比较,门冬30组成本低于甘精组.结论 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一致,前者起效快、成本低,但需多次注射,后者起效平稳、作用时间长,仅需注射1次,但成本高,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组)26例和对照组(预混人胰岛素30R组)25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的优点,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的影响及达标状况。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简称二甲双胍组)、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简称阿卡波糖组)治疗,保持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平衡,观察血糖波动指标、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胰岛素量及费用。结果 门冬胰岛素30组在晚餐后及2:00血糖高于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组;其余时间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个时间点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组<门冬胰岛素30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则阿卡波糖组<门冬胰岛素30组。从治疗开始到达标时间门冬胰岛素30组较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长,低血糖发生率3组无显著性差异,每日2次胰岛素比例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门冬胰岛素30组,达标后胰岛素日用量门冬胰岛素30组、阿卡波糖组均>二甲双胍组(P<0.05),日费用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 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从治疗到达标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可以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联合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胰岛素日用量。  相似文献   

12.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等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7.7±0.3与10.9±0.3mmol/l,P〈0.01)、餐后2h血糖(9.9±1.2与15.6±2.4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7.08±0.57与9.04±0.78%,P〈0.05)、甘油三脂(102.3±7.6与127.1±9.8mg/dl,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但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1±10.7与115.8±12.4mg/d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7±4.1与55.9±3.7mg/dl,P〉0.05)水平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45.7与6.5%,P〈0.01)及≤6.5%(34.8与4.3%,P〈0.0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可能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徐平  袁凤易  卢艺 《今日药学》2014,(2):135-137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InsulinAspart,IASP)餐后注射与餐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2例因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已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12周以上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停用原降糖方案,在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分别以IASP餐后(A组)及餐前(B组)注射12周,比较2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低血糖发生频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StrokeScale,CSS)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B组(6.25%vs37.50%,P〈0.05)。治疗后12周A组CSS评分明显低于B组(19.2±8.7vs24.3±9.5,P〈0.05)。结论与IASP餐前注射相比,餐后注射同样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另选取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强化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lc等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反复发作牙周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反复发作牙周病的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A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常规降糖治疗;B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强化降糖治疗。均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发病频率、恢复疗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除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外其余指标均较前好转(P<0.05),B组患者除体质指数外其余指标均较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后B组患者牙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发病间隔、恢复疗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缩短牙周病的恢复疗程、降低其发病频率,同时,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9.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体质量(BMI)、血糖达标时间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2hPG,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BMI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改善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市第三医院初诊为T2DM住院患者82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CSII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到控制目标所需时间和所用胰岛素总量;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时间和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低血糖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II可稳定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更适于初诊T2DM患者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