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769例静脉给药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防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1至12月收集的120例药物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汇总,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占59.2% ;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居首位,占50.9%,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50.6%.中药制剂其次,占36.7%;ADR涉及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 儿童和女性等特殊人群是ADR监测的重点,同时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5-2008年收集到的81例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及例数、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对静脉给药不良反应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89例儿童静脉输液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4∶1;3~6岁儿童发生ADR例数最多。主要涉及药物为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主要累及系统为皮肤和消化系统。结论:应重视儿童静脉输液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输液儿童发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为儿童合理用药、保障输液安全及临床遴选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药品分类以及临床表现等各方面,对我院门诊静脉配置中心2015年01月至12月上报的47例11岁以下儿童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ADR报告中,男30例(64%)多于女17例(36%),年龄0~3岁儿童30例(64%);用药后30min内即发生ADR有30例(64%);ADR涉及5大类共计1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肟、头孢呋辛、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为主;ADR累计的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84%).结论 加强儿童静脉输液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洲 《中国医药》2011,6(10):1245-1246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输液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和急诊上报的83例静脉输液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ADR的83例患者中,女性[44例(53.0%)]和老年患者[40例(48.2%)]较多见;发生率在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抗微生物药[45例(54.2%)]、中药注射剂[16例(19.3%)]和血制品及血浆代用品[9例(10.8%)];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结论 需重视门急诊静脉输液ADR,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静脉输液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1 019例ADR患儿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为1.2%,以1~3岁小儿最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69.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9.6%.结论: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高,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尽可能减少门诊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门诊61例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高艳娜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75-1475
<正>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05年5月至2011年4月收集的61例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来源共收集61例,将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ADR的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相似文献   

9.
本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本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ADR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74%(153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76.23%(15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0.89%(22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占总例数的47.52%(9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集到的20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ADR患者中,>45岁的有143例,占70.79%。ADR涉及的药品有132种,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控,尽量减少静脉途径给药,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用药监护方面的作用,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魁学梅  张华  杨彦彪  冯光 《中国药事》2012,26(10):1147-1149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静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输液问题进行整理,从药物的配伍浓度、溶媒选择、药物配伍、静脉给药速度、光敏药物处置及液体的微粒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静脉给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药学监护,将失误和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等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方法。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临床静脉输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32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表现,提示临床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避免严重后果。方法对32例门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及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此外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等较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合理使用本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输液带来的静脉炎等问题是护理工作的难点,药物的渗透压、pH值、刺激性、毒性及输注速度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文献报道可致输液性静脉炎的药物有多种。  相似文献   

15.
卢仁宣  林素梅 《中国药业》2010,19(19):48-4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收集的218例ADR按年报告数量、来源、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涉及药品66种;引发ADR药物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其次是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ADR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没有死亡病例。结论需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工作,应特别重视中药注射剂质量及其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葛敏  钱晓萍 《中国药业》2010,19(23):46-4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5例ADR报告涉及11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为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13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报告人职业分布,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类别分布,可疑抗感染药物分布及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28.7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损害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占较大比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68.94%)和口服给药(28.03%)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多.抗感染药物中氨基苷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居前3住的药物为依替米星、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新的及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占16.6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医、护、药、管各类人员共同努力,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黄咏红 《今日药学》2012,22(4):235-237,252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本院2007 -01~2011 -11各科室上报的198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198例ADR共涉及药品58种,抗感染药物的ADR构成比最高占74.24%;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所占比例最大(83.8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48.48%.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188例注射用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市5所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ADR监测收集的188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强  刘杰 《中国药业》2011,20(16):56-57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