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肾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120例,对照A组115例,对照B组115例。观察组使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A组单用缬沙坦,对照B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三组均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A组总有效率83.48%,对照B组总有效率84.35%。观察组与对照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安全性好,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24):153-155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33.96%,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见效快、降压持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讨论高血压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统计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22<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分别为(81.83±4.56)、(132.29±12.28)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88.36±6.87)、(142.79±13.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2.31±3.68)分高于对照组的(80.16±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其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改进患者的血压水平,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达标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17例,达标率为54.76%。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氨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就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口服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缬沙坦口服药物治疗,并对两纽患者治疗后降压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纽临床降压效果均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用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药物治疗优于单纯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6):126-128
目的 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4例高血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22% 高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连续用药4周,降压疗较差者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P<0.05)和24h血压(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和24h血压,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2.55 mg/d),赖诺普利组(105 mg/d),赖诺普利组(1020 mg/d)和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2.5 mg/d联合赖诺普利10 mg/d),3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0、20周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所下降,联合治疗组更明显。3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降压效果明显,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有1、2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排除其他并发症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观察用药12周后2组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及2组间比较,降压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降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好,且可有效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47例从2007年11月到2009年10月入住广州市荔湾区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76)和对照组(n=71),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7%,显效率为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显效率为63.4%,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34项RCT,包括1421例患者;根据Cochrane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所有文献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WMD=1.50,95%C(I-3.90,6.91),P=0.59]、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WMD=0.00,95%C(I-0.01,0.00),P=0.79]、24h尿蛋白[WMD=0.00,95%C(I-0.01,0.02),P=0.58]、24h尿白蛋白[WMD=-0.23,95%C(I-11.18,10.73),P=0.97]作用上无显著性差异;左旋氨氯地平与ACEI/ARB联合使用时对尿β2-MG[WMD=-0.02,95%C(I-0.03,-0.01),P=0.0001]、24h尿蛋白[WMD=-0.04,95%C(I-0.06,-0.03),P<0.00001]、24h尿白蛋白[WMD=-10.52,95%C(I-16.74,-4.31),P=0.0009]的降低作用强于ACEI/ARB单药治疗,而对24h尿微量白蛋白的降低作用的强度与ACEI/ARB相同[WMD=-8.11,95%C(I-17.95,1.73),P=0.1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的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强度与ACEI或ARB相同;左旋氨氯地平与ACEI/ARB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肾功能。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对左旋氨氯地平的肾脏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1次/d(n=48);B组应用雷米普利5mg,1次/d(n=48).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颈劲脉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IMT均显著变薄(P<0.05),FIB显著降低(P<0.05),TT,APTT明显延长(P<0.05),PT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降低IMT优于B组(P<0.05),凝血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但缬沙坦效果更显著;两者均能改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06~2013—06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1.6%,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O%和16.3%,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心率减慢,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降压,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按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89例患者分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组(A组,n=58)和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组(B组,n=31),比较2组IMT和颈动脉内径的变化。连续服用缬沙坦36mo后检测颈动脉IMT和3种状态下的颈动脉内径,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89例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B组,A组IMT值显著高于B组。服用缬沙坦8wk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36mo后,A、B组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A组治疗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对动脉形态与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IMT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降压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5):465-467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2.5mg,q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mg,qd,共治疗9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肝功能(AST、ALT)、心功能(心率、每搏输出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服药9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压下降更明显,两组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肌酐及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心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主要为头晕、头痛、心悸、乏力及下肢水肿;对照组为26.6%,主要为头晕、头痛、面部潮红、咳嗽及腹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其降压效果较氯沙坦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