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17味同批次中药饮片所制备的标准煎剂、膏粉(水提物)、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配方颗粒和超临界CO2萃取物等四种制剂的急性毒性,明确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配方颗粒的安全剂量范围。方法将药物制成最大可溶浓度的水溶液,小鼠按照0.4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容积的去离子水灌胃,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动物出现的反应。结果在观察的14 d内,动物均未出现任何异常行为变化;体重未有减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也无任何动物死亡;17味中药饮片不同工艺的最大给药量的临床用药剂量倍数在75.39~2 629.05倍之间。结论 17味同批次中药饮片所制备的标准煎剂、膏粉剂、超萃物和配方颗粒,均为无毒性药物,超临界萃取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和设备,以及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和前景,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17味同批次中药饮片所制备的标准煎剂、膏粉(水提物)、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配方颗粒和超临界CO2萃取物等四种制剂的急性毒性,明确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配方颗粒的安全剂量范围。方法将药物制成最大可溶浓度的水溶液,小鼠按照0.4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容积的去离子水灌胃,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动物出现的反应。结果在观察的14 d内,动物均未出现任何异常行为变化;体重未有减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也无任何动物死亡;17味中药饮片不同工艺的最大给药量的临床用药剂量倍数在75.39~2 629.05倍之间。结论 17味同批次中药饮片所制备的标准煎剂、膏粉剂、超萃物和配方颗粒,均为无毒性药物,超临界萃取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同时也是古老粉碎技术的发展和新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超微粉碎技术的优势、目的、原理,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后分析了超微粉碎面临的技术问题及在中药制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综述介绍了常用超微粉碎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发展方向;概括了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备领域的应用,如提高中药破壁率、优化中药理化性质、促进中药浸提、提高中药成分药效、便于中药后续加工。阐述了粒子设计技术与中药粉体技术的结合原理。此外,对中药超微粉末的粒径测定方法、细胞破壁率评价方法和药动学-药效学评价方法提出建议。最后,展望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前景,总结了该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本文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体内吸收、药效学及质量的影响。简单介绍了超微粉碎的设备,并对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粉碎助剂在中药超微粉碎中的应用,为中药材在超微粉碎过程中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粉碎效果提供思路。方法本资料概述了超微粉碎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并重点探讨了粉碎机制、粉碎助剂在超微粉碎中的应用和助磨剂的作用机制。结果粉碎助剂可提高中药粉碎效果,降低能耗,防止结块。结论粉碎助剂在中药超微粉碎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药超微粉碎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开文  谭涌 《中国药业》2006,15(2):75-77
简要介绍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阐述其在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井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药超微粉碎将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中药配方等微粉化,该技术改善了中药的品质,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推动了中药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美 《中国药业》2006,15(12):58-59
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对中药的体内吸收、药效学、质量的影响,展望了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异常毒性检验方法。方法:取试瓶,洗净,将适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平均加入每只试瓶内,11O℃湿热灭菌30分钟,取出放冷备用,同时以同批氯化钠注射液同法作对照液。结果:本方法与原方法结果相同。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异常毒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35℃。结果绿原酸在0.2152~1.7216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咖啡酸在0.02296~0.114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绿原酸、咖啡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9%(RSD=1.48%)、100.02%(RSD=1.8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临床调剂作为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核心技术环节之一,开展其实验技能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设中药临床调剂实验技能实训课程,在注重传统中药临床调剂技能与经验传承的基础上,将传统中药临床调剂技能与现代技术结合,使之熟悉中药临床调剂研究的全过程,体现中药临床调剂技术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药物经济学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效果。方法:在药物经济学原则下,对药师调配、卫生学状况、患者认可度进行对比,结合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分别为125.08元、137.57元;有效率分别为80.65%、96.7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5、1.42。结论: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改进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配方成本,患者对调配的准确性、卫生程度和知情度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养血生发胶囊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养血生发胶囊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养血生发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 按生药量计算养血生发胶囊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MLD)为24.0g·kg-1·d-1.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420.0倍;给药后各小鼠急毒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腹泻、毛色不华等毒性症状,给药后1天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给药后5天逐渐恢复,余未见明显异常,末次给药后2h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增高,肝体比值增加.结论 养血生发胶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虽未做出LD50和MTD,小鼠也无一死亡,但给药后小鼠有肝功能损伤、肝体比值增加,提示在超大剂量灌胃后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与临床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H敏感结肠宁靶向微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该药的安全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首先进行小鼠急性毒性的预实验,然后进行小鼠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小鼠40只随机分成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雌雄各半,试药组灌胃,灌胃量40mL·kg-1·d-1空白组给蒸馏水,观察毒理反应。比较1d、7d和14d体重,实验结束后,称重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脏体比值比较。结果急性毒性实验过程无小鼠死亡,有被毛竖立、肢体轻微震颤、反应迟钝、饥饿感、频繁排便、视网膜苍白等症状,半数致死量无法获得。小鼠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第14d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脏体比值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最大给药量是78.496g·kg-1·d-1,是成人日用药量的237.9~314.0倍。结论小鼠最大给药量与成人日用量的比值大于100,提示pH敏感结肠宁靶向微丸在推荐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小鼠急性症状提示超量服用也有些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94.974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成人每公斤人日用量的422.8倍;95%可信限为88.742~103.76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成人每公斤人日用量的414.1~484.2倍;按含总皂苷含量计算,LD50为5231.5mg·kg-1·d-1,95%可信限为4886.1~5721.2mg·kg-1·d-1。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柴胡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临床报道相一致。柴胡总皂苷既是其发挥功效的主要化学成分,又是其产生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毒性部位以及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色胺酮灌胃后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评价色胺酮原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色胺酮设定3个剂量组,1d内灌胃给药3次,小鼠未出现死亡,故以同剂量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连续给药30do结果试验小鼠的行为未出现异常,无小鼠死亡。结论色胺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