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血流TIMIⅢ级比例为95.0%,而对照组为8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周心肌灌注显像(ECT)显示存活心肌面积为(88.0±6.4)%,高于对照组的(79.0±5.8)%(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微循环、减少其心肌坏死,最大程度上保护心脏功能,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否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因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B组(急诊介入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在常规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介入治疗术后靶血管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分级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急诊介入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97.2%)心肌灌注(TMPG)2-3级(97.2%)均显著高于B组(91.6%,88.8%)。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某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在未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而且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取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级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 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行PCI手术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行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的血流,血清hs-CRP和sCD40L.结果 梗死相关冠脉血流(TIMI)达到3级的对照组33例,治疗组40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血清hs-CRP和sCD40L,并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中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减少血清hs-CRP和sCD40L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患者冠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59例明确诊断为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于无复流即刻经导引导管给予硝酸甘油200μg,治疗组于无复流即刻经微导管选择性冠脉内给予硝普钠200μg及替罗非班500μg均于2min内注射,两组患者均于冠脉介入术后给予替罗非班6μg/(kg·h)的速度静脉泵入,持续24h。观察2组患者给药5min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治疗后6个月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及相位分析自动获得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治疗组给药5min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6个月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舒张功能参数及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微导管选择性联合给予硝普钠及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无复流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陈志刚  黄陆力  岳兵  张永春 《中国药房》2012,(18):1693-169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设为ACS组,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组和替罗非班组,支架组给予常规PCI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另选择同期在我院疑似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认冠脉无狭窄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术前1天、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血浆sOX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浆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CS不同的临床类型中,心肌梗死(MI组)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中,sOX40L和hs-CRP含量: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替罗非班组sOX40L水平显著低于支架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CS患者血浆sOX40L水平显著上升,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替罗非班可降低ACS患者PCI后血浆sOX40L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分为2组,替罗非班组(48例)于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 μg· kg-1,5 min内注射完毕,继以0.15μg· kg-1·min-1静脉维持38 h;对照组(34例)于冠脉内注入维拉帕米200 μg,15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2组给药后2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给药后20 min,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和TMPG心肌灌注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前2组CTFC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20 min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有效地改善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出现慢血流现象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使用传统治疗模式,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结果两组术前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乙组LVEF水平(58.02±5.93)%高于甲组的(54.08±5.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3.33%(7/30),乙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3%(1/30),乙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3,P=0.0226<0.05)。术前,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乙组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3.09±1.23)mg/L、(0.25±0.15)ng/ml、(0.09±0.01)ng/ml,均低于甲组的(5.29±1.84)mg/L、(0.89±0.32)ng/ml、(0.54±0.0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出现慢血流现象患者中,以传统治疗模式为前提,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可在有效改善LVEF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同时,减少或预防出血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刘寓  金萍 《中国医药》2013,8(8):1064-1065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白细胞介素(IL)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术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9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组(39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CI术前以及术后24、72 h血清IL-6、IL-8、IL-I0及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4%(38/39)比89.7%(3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72 h血清CRP、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对照组:(10.4±3.1)、(7.6±2.9) mg/L比(13.5±3.7) mg/L,(55±4)、(40 ±4) mg/L比(70±5)mg/L,(67±5)、(48±3)mg/L/比(90±7)mg/L,(8.8±1.3)、(8.0±1.3) mg/L比(9.8±1.5)mg/L;观察组:(7.3±2.8)、(4.7±2.3)mg/L比(13.5±3.7) mg/L,(42±4)、(29±3)mg/L比(69±5) mg/L,(55±5)、(40±3)mg/L比(90±7)mg/L,(7.6±1.3)、(6.8±1.2)mg/L比(9.9±1.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明显减低PCI术患者IL及CRP水平,对PCI术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ACS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30例,每晚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B组41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C组55例,采用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联合24~48 h替罗非班.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hsCRP、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12个月,均能显著降低hsCRP,且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两组能降低双侧IMT,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S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明显抑制hsCRP,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心肌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科冠心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其中替罗非班组70例,对照组66例,给予冠脉造影、PTCA、置入支架,其中替罗非班组术后给予替罗非班以8ml/h静脉滴注24~36h,并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检测患者术后及术后12h、24h心电图、心肌酶、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进行同样检查,并观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皮肤、牙龈及内脏出血。结果 两组相比年龄、病变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相似,两组心肌酶、心电图(ECG)ST段最大偏移、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对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降低出血率并降低介入治疗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将AMI急诊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89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20min后行冠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情况,术后90min比较术前以及两组间心电图变化,术后1周内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替罗非班组用药20min后88.9%的患者冠脉血流恢复TIMI2~3级,高于对照组的43.2%,术后90min心电图明显改善,缺血导联数减少,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术中冠脉血流,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替罗非班组(5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48 h.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RP水平,记录2组患者30 d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10)%比(50±12)%,(17.8±2.6) mg/L比(18.7±1.7) mg/L,均P>0.05];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CRP水平分别为(12±6)%、(4.3±2.2) mg/L;(26±13)%、(9.3 ± 2.6) 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发作、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1/51)比3.9% (2/51),3.9% (2/51)比5.9% (3/51),0比2.0%(1/51),0比0](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出血不良反应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更迅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军委  赵文静 《中国医药》2012,7(7):800-8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PCI的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6、12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 h的cTnT[( 1.54±0.35)mg/L比(2.16 ±0.57)mg/L,(1.18±0.65)mg/L比(1.69±0.76)mg/L]、CK-MB[ (32±7)U/L比(46±8)U/L,(31±6)U/L比(42 ±6) U/L]水平明显低(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1.7%(7/60)]明显少于对照组[21.7%( 13/60)](P<0.05);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3级患者比例[96.7% (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2/60)](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66±9)%比(53±7)%],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0±4)ml比(38±5)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5 ±4)ml比(5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行PCI患者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罪犯血管开通前,1~3 min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剂量,继以0.15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36 h)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30例,分别于替罗非班应用前、应用后10 min抽取冠脉血3 mL;应用替罗非班24 h和停用替罗非班12 h后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微粒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替罗非班给药前两组血小板微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 min血小板微粒的水平降至最低(5.1%±2.7% vs 6.7%±3.2%,P=0.04);给药24 h后给药组血小板微粒水平仍低于对照组(5.2%±2.5% vs 6.9%±3.1%,P=0.03);停用12 h后血小板微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迅速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即刻体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达到迅速抑制活化血小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行急诊PCI的1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了32例患者作为急诊PCI组;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行急诊PCI+替罗非班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了30例患者作为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于急诊PCI组(P0.05);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院内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急诊PCI组(P0.05);急诊PCI加替罗非班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急诊PCI组(P0.05)。结论:皮冠脉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血流改善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19-2620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11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拟行介入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前6h给予阿斯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观察组患者术前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量3 min,然后以0.15 μg·kg-1·min -1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至介入术后36 h.比较术后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观察组术后TIMI 3级比例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灌注和患者预后,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间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2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