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视散光患者眼球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国人近视散光患者眼球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使用依据Tscherning原理设计的Allegretto Wave波前像差仪,对147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分别提取当瞳孔直径为4.0、4.5、5.0、5.0、5.5、6.0、6.5及7.0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同一只眼内从3阶到6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同阶像差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6.1至36.6倍;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尤其以3阶的彗差和4阶的球差增速快。当瞳孔小时近视度数只影响次级球差(第6级),随着瞳孔增大,近视度数既增加次级球差,也增加球差(第4级),当瞳孔直径≥5.0mm时,次级彗差(第五级)也增加,但在任何瞳孔直径下,近视度数对彗差无明显影响。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当瞳孔直径≥6.5mm时,散光度数即使第3级彗差增加,也使第5阶的次级彗差增加,但在任何瞳孔直径下,散光度数对球差无明显影响。结论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燕  周跃华  鲁静 《眼科研究》2008,26(6):458-461
目的 分析近视散光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屈光状态和角膜形态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在LASIK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69例108眼进行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检查,屈光矫正范围(-1.25~-9.00)D,切削直径为6.0 mm或6.5 mm.结果 LASIK手术前后在6.0 mm瞳孔直径下最主要的高阶像差是3阶彗差、4阶球差和三叶草散光,术后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h)增加1.82倍.术后RMSh变化与近视度的矫正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为3阶彗差和4阶球差的变化.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显著增加,RMSh的变化与其增加量呈正相关,特别是3阶彗差.角膜形态术前为不规则型及术后为半环型和中央岛型时SAI增大,高阶像差增大.结论 LASIK手术前后的主要高阶像差均为3阶彗差和4阶球差.术后总高阶像差增大,主要表现为慧差增大,可能为角膜表面的不对称性增大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屈光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omy,ORK)后近视眼患者视力及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做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396例733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3.00D)、中度(-3.00~-6.00D)和高度(-6.00~-12.00D)3组,每组柱镜度数均小于-2.50D,各组再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常规LASIK手术,另一组行ORK-LASIK。手术切削区直径为6.0~7.0mm。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为6mm瞳孔直径。术后随访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并进行波前像差分析。结果成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以3阶和4阶为主,占90%,在3阶和4阶中又以彗差和球差为主,分别占角膜全部像差的27.7%和28.4%;球差和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501,P〈0.05),其他高阶像差和球镜度数无关。但在-6.00D以上的近视眼中,彗差和次级彗差均和球镜度数有关(F=8.808,7.123,P〈0.04,0.01)。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均和年龄及性别无关。LASIK和ORK-LASIK2组比较,术后6个月时,低度和高度组2组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组,ORK-LASIK组视力明显好于LASIK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角膜前表面的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组,ORK-LASIK组和LASIK组比较角膜彗差和球差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组ORK-LASIK组角膜彗差和球差较LASIK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ORK-LASIK手术能有效地矫正近视和散光,提高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降低中、高度组术后彗差和球差,手术效果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mm小光斑飞点扫描伴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激光机行常规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改变,同时观察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眼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33例60眼均接受常规LASIK手术,术前和术后3mo分别检查记录5mm和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三阶彗差、四阶球差和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5mm和6mm瞳孔直径下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四阶球差增加最为显著;术后水平彗差比垂直彗差增加显著;术前术后6mm直径下高阶像差均较5mm直径下显著增大;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向正值方向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近视眼常规LASIK术后,各项高阶像差明显增大,其中球差增大最为显著。手术前后6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比5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明显增大。术后角膜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由负值变为正值,且增大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特点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216例(216眼),应用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与全眼波前像差分析仪(Schwind)在4 mm与6 mm瞳孔直径下分别对角膜与全眼进行波前像差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角膜与全眼各主要高阶像差项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患者角膜主要高阶像差项与球镜度、柱镜度、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散光顺规组与逆规组组间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情况。结果 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水平彗差(C3+1)、球差(C40)在角膜与全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mm:t=-2.364、-7.587、-2.197、-6.320,P<0.05;6 mm:t=-4.794、-7.631、-7.945、-7.413,P<0.01)。4、6 mm的角膜C40(顺规组与逆规组)与球镜度呈明显正相关(顺规组:r=0.211、0.255,P<0.01;逆规组:r=0.697、0.562,P<0.01);逆规组各瞳孔直径角膜C3+1与柱镜度呈正相关(r=0.470、0.429,P<0.05)。6 mm的顺规组与逆规组间的垂直彗差(C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一直径范围下角膜高阶像差各Zernike项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斜向三叶草、水平三叶草,与全眼像差排列顺序不甚相同。角膜与眼内像差可能存在补偿或迭加作用。顺规组与逆规组角膜高阶像差值略有不同,即使全眼散光表现为逆规,但角膜散光多为顺规,且与像差之间具有一定特异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LASIK)和常规的LASIK对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选取6mo内连续的低中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实施常规LASIK(A组,其中低度近视24眼,中度近视34眼),34例52眼实施角膜波前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B组,其中低度近视23眼,中度近视29眼)。所有手术均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Esiris第九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Carriazo Pendular钟摆式角膜板层刀,使用4.2.0版本的Optikon keratron Scout2000角膜地形图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6mm瞳孔直径时角膜高阶像差检查。结果:两组病例角膜球差和均方根均高于术前。A组低度近视术后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236μm、彗差0.146μm、球差0.139μm和三叶差0.054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367μm、球差0.284μm、彗差0.177μm和三叶差0.021μm。B组低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球差0.127μm、均方根0.088μm、三叶差0.051μm、和彗差0.042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175μm、球差0.162μm、彗差0.027μm和三叶差0.024μm;两组病例术后3mo裸眼视力非常接近.同样条件下低中度近视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切削的深度较常规LASIK深。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低中度近视LASIK较常规LASIK角膜高阶像差影响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视散光患者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及角膜形态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wavescan wavefront system波前像差仪对LASIK术前281例(434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客观测量,用TMS-4角膜地形图仪获得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以及角膜表面形态.对屈光度、SRI和SAI与高阶像差作相关分析,将患者分别按角膜形态分为5组,对各组间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作秩和检验.结果 6.0 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root mean square of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RMSh)的均方根值为(0.286±0.098)μm,从3阶至6阶大致呈递减趋势,其中以3阶彗差、三叶草和4阶球差的均数最大.屈光力和SRI与RMSh没有显著的相关性,SAI与RMSh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61,P值为0.001.SAI值对高阶像差的影响较SRI值大,尤其是SRI值较低的患者,RMSh值随SAI的增高而增大,主要表现为3阶彗差和4阶球差的增大.角膜形态为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时高阶像差最大,主要表现为三叶草和3阶彗差的增大.结论 6.0 mm瞳孔直径时,最主要的高阶像差是3阶彗差、三叶草和4阶球差.角膜形态为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时高阶像差最大.SAI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比SRI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眼)进行检查测量,分别获得角膜中央直径为4mm、6mm范围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Z40和Z60)、彗差(Z3-1、Z3+1、Z5+1和Z5-1)以及三叶草像差(Z3+3、Z3-3、Z5+3和Z5-3)的RMS值。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手术前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除角膜前表面彗差外,角膜前、后表面其余各类像差分布均是增加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4mm范围前表面彗差、三叶草增加相对明显,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后表面各类像差改变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角膜各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6mm范围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彗差增加量与其他类像差增加量相比相对较小;后表面与全角膜各眼科新进展 2014年7月 第34卷 第7期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6mm范围前后表面除慧差外,各类像差增加量均明显较4mm范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均较角膜后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大。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均以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为主,角膜后表面变化较小。手术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各类高阶像差变化特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学区大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后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者236例(461只眼)分为高、中、低度近视组,每组根据激光切削光学区直径不同(5.75、6.00、6.25和6.50mm)分为Ⅰ~Ⅳ亚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波阵面像差仪测量眼的像差。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组内不同亚组间在瞳孔直径为4.00、5.00、6.00mm时眼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差异。结果术前各组内不同亚组间眼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组内不同亚组间眼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光学区亚组低于较小光学区亚组。高度近视组在不同瞳孔直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在瞳孔直径为6.00m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为6.00mm时,高度近视组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在Ⅰ、Ⅳ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亚组间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区大小影响LASIK治疗近视后眼总高阶像差和球差,较大光学区组低于较小光学区组,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使用依据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re波前像差仪,对2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mm、6.0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同阶像差内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3倍。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影响角膜非球面指数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会改变角膜的非球面形态,进而对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手术治疗参数,如切削深度、治疗光区直径如何影响角膜非球面形态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LASIK治疗近视术中所需切削深度及治疗光区直径大小等手术参数对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飞秒制瓣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89例175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5.93±1.98)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0.采用Orbscan-IIz角膜地形图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角膜中央6.0 mm区非球面指数(Q值),记录每例手术治疗光区直径和切削深度,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手术前后术眼的视力和等效球镜变化,采用多元逐级回归分析法探讨切削深度和治疗光区直径与LASIK手术前后Q值变化的关系. 结果 所有术眼的术前平均球镜度为(-5.57±1.89)D,柱镜度(-0.71 ±0.55)D,等效球镜度为(-5.93±1.98)D;术后6个月的平均球镜度为(-0.25±0.30)D.平均柱镜度为(-0.14±0.22)D,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32±0.3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39、-23.91、-35.18,均P<0.01).术眼术前和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6.0mm区域Q值分别为-0.13±0.09(-0.47~0.08)和1.09±0.54(0.22~2.51),术后Q值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1).所有术眼手术切削深度平均为(95±28) μm;治疗光区直径平均为(6.32±0.26) mm.切削深度和治疗光区直径对术后Q值变化量(△Q)的多元回归公式为AQ=1.517+0.015&#215;切削深度-0.3&#215;治疗光区直径,切削深度与△Q呈线性正相关(β=0.803),而治疗光区直径与△Q呈线性负相关(β=-0.149).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Q值有正性增大趋势,增加手术的切削深度和减小治疗光区直径可导致角膜Q值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探讨高度近视优化的手术方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于北京同仁医院行LASIK(LASIK组)和VerisysePIOL(Verisyse组)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各30例(30眼),2组术前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5.41±4.68)D和(-16.94±5.42)D,应用主观波前像差仪(WFA-1000B)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波前像差检查,并进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2组数据之间进行t检验或x。检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问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Vefisyse组占70%(21/30),LASIK组占43%(13/3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2组3~7阶各高阶像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以LASIK组更为显著,Verisyse术后3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水平彗差增加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LASIK术后3阶和4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球差和彗差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7.37,P〈0.05);2组之间比较,LASIK组各高阶像差明显高于Verisy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满意度LASIK组为60%,Verisyse组为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2,P〈O.05)。结论虽然PIOL与LASIK矫正高度近视短期随访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从视觉质量角度来看,PIOL术后具有更好的裸眼视力,引起的高阶像差明显低于LASIK,且不存在屈光回退.满意度较高,可作为高度近视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眼术后全眼高阶像差的改变,探讨SMILE术后全眼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行SMILE手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81例(162眼),随访时间3个月。术中眼球定位采用术前kappa角结合术中注视水印居中中心定位法。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术眼的总高阶像差(HOA)及各单项HOA,同时采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kappa角及角膜Q值。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总HOA及各项HOA的变化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散光度及轴向、kappa角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总HOA(t=-12.24,P<0.01)、球差(C40)(t=16.60,P<0.01)、水平彗差(C31)(t=-11.06,P<0.01)、垂直彗差(C3-1)(t=-3.14,P<0.01)、垂直三叶草(C3-3)(t=-6.30,P<0.01)、四阶水平散光(C42)(t=5.84,P<0.01)的均方根(RM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Q值分别为-0.24±0.13和0.6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1)。术后3个月总HOA与SE相关(r=-0.23,P<0.01),△总HOA主要与△C40、△C31相关(r=-0.40、0.26,P<0.01),与术前Q值、Kappa角、散光度均无相关性;术后C40、△C40与术前SE相关(r=0.35、0.29,P<0.01);C31与术前散光度和Q值相关(r=-0.24、-0.22,P<0.05),△C31与术前散光度相关(r=-0.29,P<0.01);术后C3-1和△C3-1与术前的SE、Q值、Kappa角、散光度均不相关。结论近视及近视散光眼SMILE手术后总HOA增加,主要与术前SE有关,与散光度无关;手术前后C40变化量与术前SE有关,C31增加量与术前散光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洪洋  郭海科  金海鹰  曾锦 《眼科研究》2010,28(11):1078-108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Zyoptix-LASIK和有晶状体眼Artisan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按照术眼中央角膜厚度是否能够满足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条件,将术眼分为LASIK组和ArtisanIOL组。LASIK组15例30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平均年龄27.6岁,屈光度-7.0~-12.0D平均等效球镜(-9.16±1.15)D;ArtisanIOL组17例30眼接受虹膜固定性有晶状体眼ArtisanIOL植入术,平均年龄29.1岁,屈光度-8.0~-14.0D平均等效球镜(-11.51±1.62)D。对比2组术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瞳孔大小、屈光状态、高阶像差、明光、暗光、暗光眩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等指标。高阶像差值以均方根(RMS)表示,测量总高阶像差(RMSh)、3阶X轴彗差(RMS3x)、3阶Y轴彗差(RMS3y)、4阶球差(RMS4s)及4阶像差(RMS4g)。结果术前2组间年龄和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rtisanIOL组的高阶像差低于LASIK组,其中2组间RMSh、RMS3x和RMS4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高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均增高,但ArtisanIOL组手术前后RMS3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ArtisanIOL组在明光、暗光、暗光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LASIK组,暗光条件下3、6、12cpd空间频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个体化LASIK相比,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IOL后高阶像差的增加较少,且其暗光下中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FS200制瓣辅助的LASIK(FS-LASIK)和角膜板层刀制瓣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像差变化.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34例(68眼)应用FS200飞秒激光制瓣(FS组)患者和45例(90眼)M2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SBK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并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眼进行眼前节扫描获得三维图像,通过内置分析软件获取瞳孔直径为6 mm的角膜总高阶像差(HOA)、球差(C40)、水平彗差(C31)、垂直彗差(C3-1)和水平三叶草(C33)、斜向三叶草(C3-3)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S组角膜HOA、C40、C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11、12.356、11.843,P<0.01);SBK组角膜HOA、C40、C3-1、C3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F=46.601、38.627、10.874、11.727,P<0.01).术后1个月时SBK组HOA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5),术后3个月仍有同样趋势(t=2.998,P<0.05).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角膜球差均有增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0,P>0.05),而3个月时FS组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P<0.05).2组三叶草像差(C33、C33)均较术前增加,术后1、3个月斜向三叶草(C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LASIK和SBK均可造成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的增加,但FS-LASIK角膜总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增幅比SBK小,在提高视觉质量方面飞秒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WASCA)LASIK治疗近视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17例(34眼,SMILE组)和WASCA术的患者20例(39眼,WASCA组)。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UCVA、BCVA、等效球镜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百分比2组均达到100%:术后3个月无一例BCVA较术前下降;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等效球镜度,2组2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D范围内的百分比,SMILE组为97%,高于WASCA组(9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524,P〉0.05),2组无一眼术后等效球镜度在±1.00D以外,术后残留柱镜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9,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总高阶像差和球差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个月、3个月总高阶像差引入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球差引入量SMILE组小于WASC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6.98,P〈0.01)。结论SMILE手术与WASCALASIK手术治疗近视有效、安全、稳定和预测性佳。前者比后者引入的术后球差更少,准确性和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11例(21眼),Moria M3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制瓣11例(20眼).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记录基于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获取的分析直径为6 mm的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各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计算彗差和初级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飞秒激光组和角膜刀组的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角膜刀组的彗差增加量显著高于飞秒激光组[分别为(0.788±0.592)μm及(0.403±0.572)μm,P<0.05];术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的绝对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而角膜刀组的角膜后表面像差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膜刀组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彗差增加量更显著[分别为(0.004±0.031)μm及(0.027土0.036)μm,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比角膜刀制瓣引起的角膜前表面彗差增加量较少;其角膜后表面像差亦存在轻微增加,且角膜后表面彗差增加较角膜刀显著,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内非球面性的早期影响。方法对54例(107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常规LASIK,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后表面6、7、8、9mm等不同直径的平均Q值进行测量,研究术前术后Q值的变化规律及各相应范围内Q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角膜前后表面形态随着角膜直径取值范围的增大,Q值负向增大,呈椭球形的特点,前后表面Q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越近周边越显著,Q值与屈光度间无相关性,角膜后表面7、8、9mm直径下的Q值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术后1个月,4个直径范围内角膜前后表面的Q值均往正向变化,除后表面9mm区域Q值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495,P=0.138),其余前后表面各范同Q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削区内增加最显著。术后角膜前表面△Q与切削深度及剩余基质床厚度均呈正相关(P〈o.05),而后表面△Q则与两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角膜前后表面越靠近周边区域Q值越负,呈椭球形特点;LASIK不仅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对角膜后表面的形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后表面发生了扁球形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SMILE术矫正近视的初期临床结果,评估其对视力、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分析术前屈光度与术后高阶像差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进行SMILE术的40例近视患者(76眼).利用iTrace视觉分析仪测量并计算出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在小瞳孔(3 mm)及中等瞳孔(5 mm)时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的均方根值(RMS),并检测屈光度、UCVA、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对比敏感度.对结果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后,5 mm瞳孔直径和3 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轻微增高.5 mm瞳孔下,术后1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RMS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球差RMS值有所增加(P<0.05);3 mm瞳孔下,术后1个月球差RMS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球差RMS值较1个月时明显增加(P<0.05).无论瞳孔大小,术后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RMS值与术前屈光度存呈正相关.5、10、15、20、25、30 c/d空间频率下,术后1 d MTF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较术后1d有所减少(P<0.05).在3、6、12、18 c/d下术后对比敏感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术中、术后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SMILE术能有效矫正近视,提高UCVA,但是高阶像差有所增加,尤以球差最明显.术前屈光度越高,手术所导致的高阶像差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自愿行SMILE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41例,均选右眼为研究眼,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角膜前表面6、7、8、9mm直径范同的非球面系数Q值,并测量角膜总高阶像差(HOA)、球差(Z4^0)、次级球差(Z6^0)、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水平三叶草(Z3^-3)、倾斜三叶卓(Z3^3)等高阶像差。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MILE手术后角膜前表面6、7、8、9mm直径范围Q值均Fh负值转变为正值(t=-23.558、-26.661、-28.366、-28.788,P〈0.01)。角膜HOA、Z4^0、Z6^0、Z3^-1、Z3^1数值均增大(t=-11.815、-11.813、-16.209、6.470、4.835,P〈0.01),而Z3^-3、Z3^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8、-1.064,P〉0.05)。术前角膜HOA、Z4^0、Z3^-1与Q值有-定的相关性(P〈0.05),SMILE手术前后角膜HOA、Z4^0差值与角膜前表面各直径范同Q值差值均呈正相关关系(HOA:r=0.554、0.480、0.416、0.352,P〈0.05;Z40:r=0.671、0.577、0.495、0.395,P〈0.05):Z3^-1差值与6、7mm直径范同Q值差值呈正相关(r=0.377、0.342,P〈0.05);Z3^-1差值与6、7、8mm直径范同Q值差倩呈止相关(r=0.436、0.385、0.316,P〈0.05);Z6^0、Z3^-3、Z3^3差值与各直径范同Q值差值均无相关性。透镜直径与SMILE手术前后Q值差值无相关性;与角膜HOA、Z4^0差值呈负相关(r=-0.315.-0.393,P〈0.05);与角膜Z6^0、Z3^-1、Z3^-1、Z3^-1、Z3^3差值均无相关性(P〉O.05)。结论SMILE手术后角膜前表面O值由负值转变为止佰;角膜高阶像差增大;透镜直径越大,角膜HOA、Z4^0变化越小。角膜前表面Q值与角膜HOA、Z4^0、Z3^-1、Z3^1变化量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Z4^0相关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