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臭氧、玻璃酸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4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8例)、B组(48例)和C组(47例),分别以玻璃酸钠20mg、30μg/ml浓度的医用臭氧30ml和同剂量臭氧+同剂量玻璃酸钠作患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d、30d、60d、90d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aholm评分。治疗后90d,比较膝关节Leguesne评分有效率。结果VAS评分:A组治疗后30、60、90d较术前明显改善,B、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组治疗后3、30d改善程度较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0、90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A、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A、C组治疗后30、60、9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后30、6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后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90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0、60、90d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明显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单用玻璃酸钠则疗效起效慢,但较单用臭氧稳定;二者联用不仅起效快、效果好,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和静脉给予利尿剂呋塞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随机分成:口服呋塞米治疗(A)组和静脉呋塞米治疗(B)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清钾、血清钠,以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1±1.62)d、(3.79±0.78)d、(4.87±1.24)d、(10.54±2.42)d,均长于B组的(3.75±1.04)d、(2.65±0.57)d、(3.26±0.82)d、(7.12±1.66)d,P〈0.05。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射血分数在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氧分压、氧饱和度、射血分数在A组和B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在A组和B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B组对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射血分数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B组(P〈0.05)。血肌酐、血清钾和血清钠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显著优于A组的72.5%(P〈0.05)。结论:AECOPD患者早期静脉给予呋塞米利尿剂较口服给药更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显著,对血K+和肾功能无不利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肖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7):471-472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叶切除术后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利尿合剂和白蛋白治疗,B组给予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治疗,疗程均为7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尿量、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尿量治疗前为(663±249)ml/d,治疗后为(987±354)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尿量治疗前为(598±324)ml/d,治疗后为(1956±875)ml/d,尿素氮由(19.4±5.8)mmol/L下降至(10.5±4.3)mmol/L,肌酐由(231.2±69.8)μmol/L下降至(128.9±35.2)μ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尿量、尿素氮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叶切除术后HRS优于常用的利尿合剂,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83例,A组患者予以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第2、4、6、8周的血压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A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1.9%、85.5%,B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4.3%、86.7%,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2周舒张压及第4周收缩压差值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降压效果较明显,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新鲜压缩骨折和陈旧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共80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A组)42例,56个椎体;陈旧性骨折(B组)20例,24个椎体。对两组患者单个椎体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Cobb角纠正度数及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A组术前VAS评分(6.8±1.3)分,术后1 d(2.2±0.6)分;B组术前VAS评分(6.1±1.4)分,术后1 d(2.1±0.8)分。组间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值(2.5±1.7)mm,B组(0.8±0.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纠正度数(5.7±1.2)°,B组(1.4±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0个月,平均16.2个月,无患椎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伤椎高度A、B两组均无明显丢失,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渗漏:A组15例17个椎体;B组8例9个椎体,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安全有效,新鲜骨折的复位效果优于陈旧性骨折,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38例(A组)、J型空肠储袋Roux-en-Y吻合术31例(B组)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3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食后症状、单餐进食量、体质量和相关营养代谢指标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消化道重建时间A组最短,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Visick分级指数I~II级的患者比率,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单餐进食量达到术前80%的患者比率,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6个月3组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程度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除血红蛋白外,体质量和白蛋白下降程度A、B组较C组低(P〈0.05),PNIA、B组较C组高(P〈0.05);术后1年A、B组胃半排空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穴位按摩联合西医治疗对肩周炎功能改善及临床疗效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3例,治疗医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3组,其中A组21例,行电针、穴位按摩联合西医治疗,B组21例,行"肩三针"联合西医治疗,C组21例,行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Mcgill评分,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A、B两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的感觉疼痛、情感类别、VAS评分、PPI各项Mcgill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略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穴位按摩联合西医治疗与肩三针比较,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证候以及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A组应用高通量透析,B组应用普通透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CM syndromes cores),及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等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4周、8周后,A组中医实证积分、虚证积分、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B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1)。(2)治疗12周时,A组Hb、Alb、PAB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TSF升高(P〈0.01),MAM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Hb、Alb、PAB、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组IL-6水平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HFHD可减少MHD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积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血必净的影响。方法 40例中、重度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即刻)、治疗后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MP治疗前两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较低水平(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ACMP治疗前两组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4h后开始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TNF-α、IL-10参与ACMP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对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21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外痔切剥辅助PPH术和外剥内扎术,并在术后1d、术后3d、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对便血的情况、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不适、肿物突出、肛门潮湿、肛门瘙痒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上明显好于B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肛门疼痛、肛门潮湿、肿物突出、大便情况、便血情况指标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肛门瘙痒、肛门不适、肛门坠胀指标评分A组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肛门疼痛、肛门潮湿、肿物突出、便血情况指标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大便情况、肛门不适、肛门瘙痒、肛门坠胀指标评分A组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肛门疼痛、肛门潮湿、肿物突出、便血情况、肛门不适、肛门坠胀指标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大便情况、肛门瘙痒指标评分A组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肿物突出、便血情况指标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肛门疼痛、肛门潮湿、大便情况、肛门不适、肛门瘙痒、肛门坠胀等指标评分A组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发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简称1组)、西药(简称2组)、中西治疗组(简称3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初始以及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在24周,各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其中,3组下降较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在12周,2、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周,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较3组升高明显(P〈0.05)。血尿素氮(BUN):在24周,2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肌酐(Scr):在24周,2组较1组及3组升高明显(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2周,2组较1组明显降低(P〈0.01)。总疗效比较:在24周,依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89%、1组为65%、2组为40%,组间比较(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94%、2组为85%、1组为7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CKD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术后免疫状况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术前5 d起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对照组30例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进行.两组患者手术前3d和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3~5 d)时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检测粪便SIgA;术前1 d和术后1、9 d进行免疫和炎性反应指标检测,并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治疗组患者双歧杆菌(B)/大肠杆菌(E)比值(2.01±0.36)较术前(26.53±4.22)明显下降(P<0.05),但仍大于1: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B/E比值(0.72±0.14和0.02±0.06)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术前两组免疫和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粪便SIgA均下降,炎性因子均上升.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逐渐上升,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SIgA水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益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状况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哺乳期乳腺脓肿行乳晕区切开引流术(abscess incision anddrainage,AI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AID治疗。其中,有9例(A组)脓肿中心靠近或位于乳晕区,采用了环乳晕切口。另外39例(B组)因为脓肿位置原因,采用了非环乳晕切口行AID。均进行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术后换药以及抗菌素应用等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期缝合患者例数以及术口美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8.8±5.6)min vs.(25.8±3.9 min),(110.3±15.2)ml vs.(99.5±14.6)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彻底排脓,术后均无乳头乳晕坏死。A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7±3.4)d vs.(25.3±2.9)d,(16.4±3.0)d vs.(26.4±2.7)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需延期缝合病例数较B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 vs 39,P〈0.05),两组切口均Ⅱ期愈合。48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54)个月。术后6个月均无慢性感染或复发。A组患者对于切口美观的满意度较B组高(66.7%vs.25.6%,P〈0.05)。结论乳房脓肿患者AID术中合理应用环乳晕切口,引流效果可靠,减少了延期缝合操作,且患者对切口美观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的价值。方法 将96例P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热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B组采用常温下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及30天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治疗后7天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30天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依据RECIST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每间隔30天重复治疗1次,第3次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总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3天A、B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1),但治疗后30天较治疗前无变化,而A、B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近期疗效评价A组临床有效率75.00%(36/48),B组39.58%(19/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提高,而B组治疗后下降。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P〈0.01)。结论 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是治疗PHCC的有效方法,且对肝功能影响仅为一过性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输卵管妊娠168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输卵管妊娠挤压术和开窗术)116例(A组),输卵管部分切除术52例(B组),监测血β-HCG下降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A组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10.58±4.6)d,B组为(7.85±3)d(P〈0.05);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6±2.1)d和(31±1.9)d(P〈0.05)。随访1年,两组宫内妊娠率分别为67.24%和40.38%(P〈0.05),再次宫外妊娠率分别为4.3%和3.8%(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具有手术快、损伤小、术后宫内妊娠率高、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洗方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24例(24膝)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12例,A组给予中药骨洗方(由薄荷、桂枝、半枫荷、两面针、红花、宽筋藤等组成)熏洗联合CPM训练,B组仅进行CPM训练,定期随访,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0-100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B组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5个月。A组ROM由治疗前78.6°±16.2°(62-95°),提高到治疗后125.5°±12.1°(112-13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035,P〈0.001)。B组由治疗前80.2°±13.7°(65-91°)提高到治疗后115.4°±10.1°(102-13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164,P〈0.001)。A、B组治疗前ROM无统计学差异(t=0.261,P〉0.05),治疗后ROM有统计学差异(t=2.220,P〈0.05)。A组Lysholm评分由治疗前74.3±5.8,提高到治疗后86.7±6.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931,P〈0.001)。B组Lysholm评分由治疗前72.7±6.3,提高到治疗后81.5±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1)。A、B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47,P〉0.05),治疗后Lysholm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116,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等并发症。结论中药骨洗方熏洗联合CPM训练对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行CPM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S)继发皮肤溃疡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择DVTS继发皮肤溃疡患者116例,其中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72例72条下肢(A组),非手术治疗44例44条下肢(B组)。于A组术后5、20、120和360 d(即B组入院后8、23d、出院后97、337 d)记录皮肤的感染率、坏死率、色素减退率、创面收缩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等6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5 d A组皮肤感染率和皮肤坏死率低于B组(P〈0.05);术后20 d A组创面收缩率与色素减退率较B组显著改善(P〈0.05);术后120 d A组溃疡愈合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360 d溃疡复发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DVTS继发皮肤溃疡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等特点,可作为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57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给予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30例给予CPA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体重指数(BIM)、性激素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变化。结果用药6个月后,A组BIM、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BIM、FIN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LH、LH/FSH、血清雄激素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一CPA。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胰肠端侧吻合应用桥袢式引流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8例,其中A组胰肠端侧吻合应用桥袢式引流术21例,B组胰肠端侧吻合胰管内固定支架外引流术27例,C组胰肠端侧吻合术30例。比较三组胰肠吻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胰瘘率。结果 A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23.71±1.71)min,B组为(33.78±2.45)min,C组为(31.70±2.45)min,A组与B、C两组吻合时间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拔管时间(6.86±1.06)d,B组(8.32±2.26)d,C组(9.89±2.06)d,A组与B、C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14.43±3.53)d,B组(16.76±3.87)d,C组(18.07±3.83)d,A组与B、C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胰瘘未发生,B组胰瘘率为3.7%(1/27),C组为10%(3/30),A与B、C两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吻合时应用桥袢式引流术设计合理,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减少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对术后胰瘘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应用单孔胸腔镜连续进行手术治疗肺大泡患者60例,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按手术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发作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的差异,观察不同手术阶段的手术效果,以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为主要的学习曲线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42.7±9.4)min显著长于B组(21.3±6.7)min和C组(20.8±7.5)min(P〈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10.6±2.2)d显著长于B组(7.6±1.2)d和C组(7.4±1.2)d(P〈0.05);其余指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熟练掌握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技术,大约需要通过20例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