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很多老人晚年丧偶,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想找个老伴安享天年。但据统计,老人的再婚成功率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老年人在择偶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
老年孤独由何而来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步入老年期就是步入了“丧失的时期”。一方面老年人确实会面临身体功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衰退,另一方面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往往让老年人难以应对。比如,老年人往往会纳闷:  相似文献   

3.
正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无论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夫妻多么恩爱,到了老年,丧偶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老年人丧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为不幸的遭遇,丧偶后,首先带来的是孤独和惆怅。严重的孤独心理会影响健康和长寿。如果丧偶老年人有勇气寻找新配偶进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增加无限情趣,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品味孤独     
裘约克 《长寿》2005,(6):25-25
老年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独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独处多了就会感到寂寞,寂寞多了就会感到孤独,单身老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姜德珍 《益寿宝典》2012,(11):62-63
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容易产生失落、孤独、忧虑的消极情绪。要想避免或排除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充实。幸福地度过晚年,老年人就必须学会科学地调适情绪。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情绪的调节呢?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了,活动圈子也小了,和孩子也都存在着一些代沟,不免会有些孤独。那孤独老人该如何心理自救呢?——彭先生认知疗法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所以,老年人应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7.
城市老年人孤独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群孤独相关因素与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合肥市 6 33名6 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孤独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 ,使用UCLA孤独评定量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孤独评分平均为 37.85 (SD =9.99) ,女性、高年龄组、文化程度低、独居、单身或丧偶、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不好的老年人 ,孤独评分较高。结论 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老年人孤独的重要因素。提出应采取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多项干预策略和综合措施 ,以减轻城市老年人的孤独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使老年人产生孤独的原因很多,一是与身处陌生、封闭、孤单、不和谐的情境有关.如从农村来到城市,儿女出去上班,把自己留在家里,难免会感到孤独;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协调,也容易感到孤独独居的老人如果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也会产生孤独感.二是与个人的性格、气质相关,气质为抑郁质和黏液质的老人容易孤独,因为黏液质的老年人情绪波动慢而弱,待人处世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他们往往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爱与人交往,喜欢沉思,在新环境里多保持沉默,有的过低估计自己,觉得事不如人,逐渐疏远他人;有的看别人一无是处,互不交往,洁身自好,独守金身,这都会使自己越来越孤独.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老年人更是如此。进入老年期以后,在老态龙钟的同时,也极易发生精神衰老和心理危机。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孤独心理 有些老年人在脱离了多年熟悉的工作后,休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易产生孤单、空虚甚至被冷落、被遗弃的心理感觉。居住状况与孤独心理的产生密切相关。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产生孤独心理的较少,与子女分开住或无子女的老人,易感到孤单、冷清;老伴健在的,孤独感少些,配偶已无者,孤独心理明显些;居住大杂院、棚户区的老年人,邻里往来密切,孤独感少,居住在单元楼房,邻里互不往来,便很容易产生孤独心理。此外,如果子女不孝顺,不关心老人,即使住在一起,老年人也会感到孤独。 怀旧心理 实际上也是回归心理。这些老年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恋过去,沉湎于回顾当年。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常对过去的峥嵘岁月追思不已,逢人便滔滔不绝地讲述;有过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常会集中于过去不幸的生活,怀故忆旧,睹物思人。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自己讲过的经历很容易忘记,而又不厌其烦地讲给年轻人听,从而使年轻人产生厌烦心理,认为“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学杂志》2013,(6):460-462
目的了解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地区八里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105人,通过UCLA孤独量表和自制影响因素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人105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女探望时间间隔不同的老年人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社区活动不同的老年人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位老人干预前后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的孤独感受多重因素影响,多数老人或多或少感觉孤独,通过采取讲座、社区活动等方式进行干预后,孤独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很多老人都有听力下降的烦恼,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和睦,也妨碍了与社会正常的联络沟通,由此造成的交流障碍,会使他们感到自卑和孤独,明显降低生活质量。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老人听力?老年人保护听力健康有哪些注意事项?请听相关医学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喜欢唠叨是老年人的常见心理表现。很多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唠叨持厌烦态度,这是不应该的。有些老年人之所以喜欢唠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老年人内心孤独或生活孤寂,而唠叨则是老年人排泄孤独的一种途径或手段。老年人正是通过唠叨来引  相似文献   

13.
医学多棱镜     
老年人中多孤独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心理健康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8%。人老以后,生活环境改变,最  相似文献   

14.
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中,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习以为常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克服和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胜过服用保健良药。一忌孤独孤独会引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是损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敌人。常与老朋友、老同事、老街坊聚拢聊天,是排遣孤独的最简便有效方法。应鼓励丧偶老人再婚,老伴的作用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二忌无所事事老年人为工作为生活忙碌了一生,若突然停顿下来啥也不干了,对精神和身体健康未必是好事。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干点力所能及自己又喜欢做的事情,给自己一个从忙到闲的平稳过渡期和适应过程,也让自己有一种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5.
医学研究表明,退休后的老年人如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的环境之中,极易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癌症。孤独的老年人还会引起抑郁症,对人生产生绝望感,自暴自弃,甚至造成自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67岁的空巢老人走进心理诊所,说她"心里太憋闷了"。常常,她会坐上公交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连坐了几圈也不下车,"实在很孤独,出来透透气"。空巢老人孤独感应该引起重视。俗话说,不怕少时孤,就怕老来独。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孤独、失落等问题。上海有关部门调查发现,60~70岁的老年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80岁以上者占60%左右。一些空巢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了解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孤独现状 ,探讨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合肥市 63 3名 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孤独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UCLA孤独评定量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询问调查。结果 孤独评分平均为 3 7 85 (SD =9 99) ,女性、高年龄组、文化程度低、独居、单身或丧偶、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不好的老年人 ,孤独评分较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变量对预测孤独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家庭功能的作用最强。结论 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孤独的重要因素。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钱玉 《健康人生》2010,(4):42-42
进入晚年后,一些老年人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独守“蜗居”,成了契柯夫笔下的“套中人”,心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孤独落寞感,生活中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摆脱“蜗居症”呢?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孤独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UCLA孤独量表,对694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孤独平均分为(38.37±8.24)分,睡眠质量总平均分为(6.64±4.67)分,孤独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呈正相关;睡眠质量受性别、年龄、婚姻、居住情况、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影响。结论农村老年人总的睡眠质量较差,且受孤独心理影响较为突出。因此,不仅需要给予老年人在物质上的关心,同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上的关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孤独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UCLA孤独量表,对694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孤独平均分为(38.37±8.24)分,睡眠质量总平均分为(6.64±4.67)分,孤独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呈正相关;睡眠质量受性别、年龄、婚姻、居住情况、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影响。结论农村老年人总的睡眠质量较差,且受孤独心理影响较为突出。因此,不仅需要给予老年人在物质上的关心,同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上的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