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0月~2010年3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8例脑卒中中发生抑郁119例,发病率38.64%,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多发病灶及部位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4.
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128患者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伴抑郁脑梗死组(A组)49例,无抑郁对照组(B组)79例,分析脑梗塞发生部位与抑郁症、脑卒中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28%(49/128);左侧半球脑卒中与右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左侧半球基底结、额颞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脑卒中分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正常与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组其抑郁情绪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与脑卒的部位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12.
项国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11-112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对脑血管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增加了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帕罗西汀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我们于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以探讨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了解帕罗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会英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4):24-2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3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尼莫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同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CCMD—Ⅱ—R的抑郁诊断标准,选取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尼莫同组)和对照组(赛乐特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和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对两组病例0、2、4、6周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定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3.0%;尼莫同与赛乐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抗抑郁治疗有效率尼莫同组为85%,赛乐特组为90.0%;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尼莫同组有效率为87.5%,赛乐特组为67.5%,但尼莫同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赛乐特,有显著性差异,且不良反应轻。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尽早给予尼莫同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状态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苏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14-15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常以抑郁情绪为主要临床表现,据流行病学研究,至少有3 0%的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出现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对躯体症状存在夸大、人格改变、情感症状等,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兴趣,妨碍功能的恢复,延误最佳的康复锻炼时机。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出现若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及治疗,不仅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死,而且增加了医疗开支,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17.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其中除了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之外,还与精神因素有关。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工作节奏快,生活紧张的人易患糖尿病。精神紧张首先会使对抗胰岛素的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多,同时,精神紧张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最近,有关专家发现大脑皮层紧张时可分泌一种激肽——脑肽,可促使血糖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在人们的印象中,用来形容抑郁症患者的词语,无非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思维迟钝”、“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很难把“抑郁”和“微笑”联系在一起。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患上“微笑性抑郁”,尤其是白领阶层。专家认为,这是经常发生在都市白领身上的新情况,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但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微笑性抑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患抑郁症是种耻辱,因而回避或忌讳“抑郁症”这个字眼。拥有这种观念的人特别多,即使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人员也不例外。出现抑都的早期症状时,这些人总认为自己只是情绪不好而已,根本算不上抑郁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