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阻黄)是胆道外科的主要疾患之一,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梗阻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临床上,阻黄的原因有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之分,处理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一、恶性阻黄的外科治疗恶性阻黄的直接致死原因主要为黄疸、胆道感染和脓毒血症,因此如何控制黄疸,保护肝细胞功能和预防感染,以及由阻黄所致的全身各脏器功能的变化,是提高恶性阻黄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对恶性阻黄是否行术前减黄的争论目前仍有较大分歧,综合我们的经验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1],现在大多倾向不主张穿刺置管外引流作为拟行治愈性切除手术前的准备,因为这并不…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阻黄)是胆道外科的主要疾患之一,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梗阻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临床上,阻黄的原因有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之分,处理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程利  房淑彬 《现代保健》2010,(2):132-133
恶性阻塞性黄疸是由胆道恶性肿瘤、壶腹部周围癌、胰腺癌和肝癌引起的胆道梗阻导致黄疸。吕晔等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0年临床收治的阻塞性黄疸患者中,恶性阻塞性黄疸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治疗大致可分为针对原发病的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和针对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于中药退黄治疗.观察各组患者T管引流情况,同时监测40例患者术前、术后7天的血清TBIL、DBIL、ALT、AST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各组患者血清TBIL、DBIL、ALT、AST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胆汁引流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5.
正甲亢全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过多,引起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等症状,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和突眼症。甲亢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并有遗传倾向。临床上,抗甲状腺药物、同位素(~(131)I)及手术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三大武器",只要运用好这"三大武器",甲亢不难治。  相似文献   

6.
7.
老年人易患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禹 《保健医苑》2012,(5):12-14
<正>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根据黄疸发生原因的不同,黄疸可分为多种类型,医生根据黄疸类型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判断患者有可能是患了哪种疾病,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疸发生机制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三种。据对一组65~89岁老年人黄疸发病的调查统计:阻塞性黄疸占80%(其中半数以上由恶性肿瘤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占16%,溶血性黄疸占4%。可见老年人最易罹患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是胆系(各级肝内外胆管)因某种疾病产生机械性阻塞,胆汁不能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而反流入血所致。其共同特点是:(1)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早期呈金黄色,中期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2)尿像浓茶样;(3)大便灰白色或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由于应用先进的检查技术,如US、ERCP、PTC、PT及CD、RI及SAG等。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有了飞跃的发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一、超声波断层摄影(US):在门诊仅需5~10分钟即可把阻塞性黄疸区别为外科性或内科性黄疸。对内科性黄疸与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率可达97~100%。对阻塞部位的诊断率为97%。对阻塞原因的诊断率为48~52%,其中诊断率最高的是胆囊癌(15/15)100%,诊断率较低的为胆管癌及乳头部癌。总胆管结石诊断率亦低(39%),特别是下部胆管结石,由于肠管气体的影响,显影受到阻碍。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CT对于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占有一定位置。如US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CT可作为一种补助诊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免疫系统好比一个国家的军队和武装警察,人体内是时刻进行着"免疫之战"。随时抵御着外来入侵的细菌、病毒,不停地监视着体内的非己成分。俗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已为人体的免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以往的消化系统常用检查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使消化道尤其是长达5~7米的小肠,成为临床检查的盲区。如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观察,或观察不够直接和细致,则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是一种新的无创、无痛、无线检测系统,在消化道(特别是肠道)疾病的诊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东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72-1272
笔者对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0月间,经CT诊断的4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右上腹痛、恶心、程度不同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原因为胆总管炎2例,胆总管结石23例,胰头炎2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5例,肝门转移癌2例. 40例均用岛津4500全身CT检查.平扫后再增强扫描32例,局部薄层放大扫描16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对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行金属内支架治疗的过程中,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男3例,女2例,年龄50岁~81岁。肝门胆管癌2例,中段胆管癌1例,胰头癌2例。黄疸时  相似文献   

14.
15.
在阻塞性黄疸中,肝外阻塞者占90%以上,如何尽快找出阻塞的部位,鉴别其发生原因,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本文对引起阻塞性黄疸疾病的特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及有关辅助检查介绍如下: 一、肝外阻塞性黄疸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一)总胆管结石:为引起黄疸的常见疾病,有反复胆绞痛史,当胆石初入总胆管或由扩张的总胆管移至壶腹部时,可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继则寒颤、发热、黄疸。由于结石在总胆管内的球管作用及胆石的移位,梗阻是不完全性的,病程中黄疸可突然加深或减退,血清胆红素很少超过10毫克%。肝内胆管结石可无明显腹痛,仅表现为长期发热和黄疸。总胆管结石常伴急、慢性胆道感染,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可引起胆管狭窄,使梗阻不易缓解病情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6.
肝内阻塞性黄疸包括:药物性黄疸、妊娠黄疸、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等引起的肝内胆汁郁滞,以及肝门肿瘤、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性肝癌等造成的肝内机械性梗阻,习惯称为内科性黄疸。肝内阻塞性黄疸的临床鉴别依据为: 1.临床特征:30岁以前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30岁后多见于肝硬化,50~60岁多为癌性梗阻,男性以胰腺癌、女性以胆管癌多见。有肝炎接触史、氯丙嗪、避孕药、甲基睾丸素等药物服用史,以及妊娠期等出现的黄疸,首先考虑肝内阻塞。中年后的女性,隐袭起病,发展缓慢,长期黄疸而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并有肝硬化表现及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时则为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在40岁后发病,常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存在。青春期发病的慢性复发性黄疸,有BSP排泄障碍,经过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常胆道是无菌的,但在胆道梗阻时胆汁细菌检出率可达80%,胆道梗阻伴有胆道感染常见于胆结石,胆管内压达到一定压力时细菌可通过毛细胆管进入肝血寳而致菌血症,老年阻塞性黄疸更易发生,而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我院从1993年1月~2003年7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阻塞性黄疸180例,其中手术治疗9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47年前,老钱还是大学生时,被发现有1型糖尿病。当时他身高1.7米.体重只有41.5公斤.多次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经用胰岛素抢救而脱险。此后至今,他坚持每天注射胰岛素.能够根据血糖、尿糖结果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控制良好。近5年,每年在我院糖尿病中心接受并发症筛查一次。未发现任何糖尿病并发症。他在一所著名的重点工科大学任教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每个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费用如下:超声波检查肝与胆管;专业人员费用67美元,设备费用115美元,共计182美元。CT扫描仪检查肝与胆管:专业人员费用133美元,设备费用491美元,共计624美元。经皮胆管造影:专业  相似文献   

20.
周美芹 《中国校医》2003,17(3):273-274
阻塞性黄疸是胆道、胰腺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多由结石、肿瘤、炎症等病引起胆道梗阻所致。现将近 1年来工作中所遇到的 7例阻塞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 ,5例。女 ,2例。 4 0岁以下 1例 ,4 1~ 5 0岁 1例 ,5 1~ 6 0岁 2例 ,6 1~ 70岁 2例 ,71岁以上 1例。平均年龄 5 8.7岁。1.2 临床症状及诊治经过 ①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黄疸 3例 ,其中 1例经B超CT、ERCP检查 ,且CAl9- 9、CA - 12 5均升高 ,诊断为高位右肝管癌 ,肿瘤近肝门外 ;1例经B超、CT检查 ,CAl9- 9升高 ,诊断为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