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治疗的25例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6例;年龄65~82岁,平均73.5岁。损伤节段在T10~L3之间,共36个节段。所有患者均伴有5%~20%的椎管占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通过轴位CT测量椎管占位程度,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病例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矢状位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椎管占位5%~20%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而言,PVP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不增加病椎椎管占位程度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n=37例)和PKP组(n=2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 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住院花费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0.8% vs 3.8%,PKP组低于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小于20%且无神经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待探讨。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管重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1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椎管内骨块占位率,骨折椎体前缘、中缘的高度,Cobb角。结果:1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出现椎间盘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患者术后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术前8.2±1.3分,术后2.8±0.8分(P〈0.0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3.04-0.8分。ODI评分术前为67.4%±7.7%,术后降至37.8%±3.1%(P〈0.05),末次随访时为38.9%4-2.6%。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中缘和Cobb角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亦存在椎管重建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较的测量以及测量后柱骨折块在椎管内占位率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是否影响,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结果 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通过椎体下方终板渗漏至椎间隙,1例通过椎体前侧骨折线向前渗漏,均未产生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VAS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评分比较,Cobb角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体高度,扩大椎管容积,减少了骨折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郭振鹏  尚晖  黄润强  李兵奎  邓磊  杨棋 《骨科》2016,7(3):159-16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OVB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老年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37例)和PKP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椎管占位程度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PVP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和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0.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34)。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KP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程度的改善显著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程度小于20%且无神经症状的老年OVBF安全可行,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4-132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病例,临床均给予PVP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活动能力评分(LAS)、椎体前缘、中线以及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 d,患者VAS、ODI、L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L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 d,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obb角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出现一定程度丢失(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与3个月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显著优于术前(P<0.05)。3例(4.1%)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需进一步处理。[结论]PVP手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畸形、残疾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陈亮清  白龙  谢振宇  叶军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64-106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12个月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Cobb角。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迅速缓解,无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4分降为术后2.6分(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维持在2.8分;ODI评分由术前的(70.2±12.8)分改善为术后的(34.3±2.8)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仍能维持;椎体前缘高度从(33.83±11.52)%纠正为术后的(78.83±8.26)%(P〈0.05);Cobb角由术前的(28.46±4.86)°改善为(6.56±4.2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性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智  陈卓夫  龚辉  彭霞舞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104-110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1例。比较术前与术后VAS疼痛评分、椎管内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3±0.5)分降至术后(2.8±0.7)分(P<0.01),椎管内占位率从术前平均(32.66±3.25)%降至术后(6.2±0.85)%(P<0.01),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矢状位Cobb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无症状,9例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即刻恢复脊柱力线及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能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一期治疗的68例3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70±5.60)min,骨水泥注入量(7.43±1.35)ml。31个手术节段出现骨水泥渗漏,根据Yeom等的标准分类:B型渗漏2个椎体,C型渗漏27个椎体,S型渗漏2个椎体。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14例新发单节段椎体骨折。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酸痛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但无法恢复骨折节段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经伤椎与跨伤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06—2012-06收治的58例胸腰椎单一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42.5(30-60)岁;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41.9(28-59)岁。观察比较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管面积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60个月,平均30个月。在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恢复、伤椎椎管面积比恢复、神经功能恢复及ODI评分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矫正丢失程度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并且能增加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地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260例(337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238例)或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22例)治疗。术后通过X线片和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情况,对符合评价标准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占椎管面积百分比等指标进行计算。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X线片和CT检查显示椎管内渗漏分别为48例(56椎)和84例(93椎)。符合评价标准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者37例(44椎),其中T1~T10段和T11~L1段骨水泥渗漏占椎管面积平均百分比分别为(30.8±1.5)%和(28.2±1.1)%。260例(337椎)患者手术前后VAS和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44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者术后VAS、ODI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5椎)出现神经根性灼痛、麻木症状,其他均表现为阴性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但对手术疗效并无明显影响。加强监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良好的手术技巧可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后骨块突入并导致椎管狭窄而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否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方法从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中选取48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X线及MRI检查确定骨折节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致椎管狭窄骨质的长度、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行PKP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椎管无进一步狭窄,VAS及ODI评分降低,术后无神经症状产生,与术前资料相比较,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渗漏量极小,均局限在椎旁或是椎间盘内,未引起神经症状。结论骨折致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并非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结合术前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以及术中连续的影像学监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患者可以安全接受PKP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脊柱血管瘤是一种常见椎体良性肿瘤,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椎体血管瘤的价值。方法脊柱血管瘤共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1岁;肿瘤来源为:胸椎23椎,腰椎6椎,胸椎合并腰椎3例;在CT引导下对病变椎体经皮穿刺进入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远期疗效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有效率为96.1%。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的(7.74±1.19)分降至术后6个月的(0.20±0.17)分,且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控制脊柱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0~73岁,平均65.6岁。32例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_(11) 4例,T_(12) 9例,L_1 16例,L_2 3例。比较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65.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5.2 ml。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49.70±5.89)%恢复至术后2 d的(6.00±2.10)%,末次随访时的(6.06±1.57)%;椎体后缘压缩率由术前的(17.36±4.11)%恢复至术后2 d的(5.48±1.65)%,末次随访时的(5.68±1.82)%;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3.34±3.56)°矫正至术后2 d的(2.86±0.95)°,末次随访时的(3.04±0.94)°;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22.77±5.83)%恢复至术后2 d的(5.02±1.93)%,末次随访时的(5.15±1.93)%;VAS评分由术前的6.84±0.88恢复至术后2 d的1.94±0.72,末次随访时的1.63±0.83;ODI由术前的(77.50±5.10)%恢复至术后2 d的(17.94±4.82)%,末次随访时的(15.63±5.19)%。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症状。结论: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管占位、矫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有患者31例,平均年龄68.3岁(61~84岁)。术前诊断为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并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损害。全部病例接受了骨折复位、椎管减压、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手术治疗。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观测脊柱Cobb角和受伤椎体高度回复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7个月(6~36个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VAS为2.8分、ODI为32.2%。术后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观察期间内固定物无松脱、折断。[结论]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复位和维持,进而减轻疼痛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l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sis,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3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PVP和PKP治疗21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9节胸腰椎。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2例一次手术完成6节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75±1.32)分,术后1 d为(2.47±1.26)分,术后6个月为(2.03±1.98)分;OD I值术前为83.12±11.24,术后1 d为27.12±9.43,术后6个月为29.04±10.13,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PVP和PK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次手术最多完成3-4节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