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 mg/kg)和黄芪多糖低、高剂量组(10,30 mg/kg)。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黄芪多糖组每日腹腔注射黄芪多糖,连续7 d。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黄芪多糖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NO含量降低、NOS活力降低、LDH活性显著降低以及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腔内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检测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加(P〈0.05),应用纳洛酮后缺血侧脑组织MPO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纳洛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地黄饮子10g/kg和20g/kg实验前连续灌胃给药7d。发现地黄饮子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4只,分为假手术组(4只),对照组(20只)牛磺酸组(20只)。应用Bederson评分方法对大鼠脑缺血6、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脑血流变化。HE染色检测神经元核周体。结果牛磺酸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神经功能改善;牛磺酸组缺血24 h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假手术组脑组织未出现神经元坏死的特征,牛磺酸组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寻找有效预处理的产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10)和阿司匹林预处理组(n=50)。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10只,分别于预处理后即刻、3h、1、3、5d行大脑中动脉闭塞,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局部脑缺血2h,于再灌22h观察阿司匹林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病变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预处理后3h、1、3d组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IL-1β和TNF-α含量减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1β和TNF-α的过量表达有关,这种保护作用产生于预处理后3h,1d达峰,持续至第3d。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4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 GBE治疗组 (小剂量组 )、大剂量 GBE治疗组 (大剂量组 )。应用 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 TUNEL染色检测 Bcl- 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 (P<0 .0 1 ) ,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 (P<0 .0 1 ) ,小剂量组 Bax少于缺血组 (P<0 .0 5) ,大剂量组 Bax明显少于缺血组 (P<0 .0 1 )。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 (P<0 .0 5) ,Bcl- 2多于小剂量组 (P<0 .0 5)。大、小剂量组 B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BE可通过上调 Bcl- 2蛋白表达 ,下调 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和MMP-2抑制剂(TIMP-2)组(T组)各16只.IR组和T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制备局...  相似文献   

10.
脑温对大鼠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预高温和缺血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缺血脑组织病变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和缺血条件被随机分为生化组 (5组 ,n=7) 和病理组 (5组 ,n=8) ,采用Nagasawa脑缺血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轻度高温加重常温脑缺血组织SOD、GSH的降低和MDA的增高 ,使GSH Px呈降低趋势 ,而亚低温相反 ;预高温对常温脑缺血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轻度高温组脑缺血病理损伤最重 ,亚低温和预高温有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结论 高温加重而亚低温抑制脑缺血损伤 ,分别与其增加或减少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降低或增强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预高温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未能肯定此作用与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减少和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区及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半暗带及再灌注时间窗。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 /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30min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1 ,2 ,4,6 ,2 4h ;缺血 1 ,2 ,3h后再灌注 2 4h组。每组 6只。恒温冰冻切片 ,行微管相关蛋白 (MAP2 )免疫组化染色 ;嗜银Ⅲ染色法复染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MAP2免疫染色可显示神经元形态和皮质结构 ,显示缺血 30min的神经元病变。病变可分为 :中心区———MAP2阳性消失区 ;半暗带———MAP2阳性减弱伴选择性表达增强 ;继发损伤反应区———MAP2表达增强。缺血 6h内半暗带被迅速扩大的中心区取代 ,同时半暗带的神经元病变进行性加重。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在缺血 3h以内。嗜银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中心区边缘 ,半暗带也有散在分布 ,MAP2表达增强的神经元不易被银染。结论 MAP2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对抗缺血的保护性反应 ;MAP2免疫染色是显示半暗带的理想的组织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IR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黄芪组于术前1周给黄芪注射液,其他两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制备IR模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指数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黄芪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减少(P〈0.05),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但bc l-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预处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保护IR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预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预缺血组),每组按再灌注3、6、24、72 h分为4个亚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尾加压素Ⅱ(UⅡ)、GPR14的免疫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ERK和JNK的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在再灌注3 h后开始呈平行升高趋势、24 h达峰值;再灌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ERK、JNK表达在再灌注3 h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ERK阳性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JKN阳性表达预缺血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24 h为损伤的高峰期;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UⅡ的合成表达,促进ERK生存通路,抑制JNK死亡通路,产生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GB治疗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给予EGB溶液注射可以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神元损伤。结论 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守宫水蛭组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观察守宫水蛭组方是否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将 4 8只Wester大鼠随机分为偏瘫康大、小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比灵及华佗再造丸阳性对照组 ,分别给予一周药物后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 ,栓塞 1h后再通 ,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手术后分别对大鼠行为障碍进行术后评分 ,断脑取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 ,取手术侧脑测定含水量及脑组织Na 、K 、Ca2 和Mg2 含量。结果发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6h后 ,大鼠行为障碍术后评分增高 ,出现脑水肿 ,Na 含量增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也明显升高 ;而预先服用不同剂量的守宫水蛭组方均可明显逆转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上述变化。说明守宫水蛭组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金钗石斛多糖低剂量组(DL,50 mg/kg)、中剂量组(DM,100 mg/kg)、高剂量组(DH,200 mg/kg)以及尼莫地平组(10 mg/kg),每组15只,再按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随机取5只供相应指标检测。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Bederson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改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BCL-2相关蛋白A1α(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抑制蛋白(IκBα)和胞核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6组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24、8.699、33.89、19.26、27.53、109.5、15.28、66.86、41.63,均P0.01)。(2)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8±0.3)分、(86.1±3.8)%、(31.0±4.5)%,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DH组前三项分别为(1.5±0.5)分、(72.9±5.4)%、(17.5±4.1)%,与模型组比较(包括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脑含水量、IκBα、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DM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仅IL-1β水平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减少,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DL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剂量金钗石斛多糖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作用机制与抑制早期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中、低剂量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脑损伤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探寻更为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脑固定。经视交叉平面冠状切取脑组织厚2mm,包含新皮质(主要是额顶叶)、视前区及梨状区、纹状体、海马和丘脑。切成3μm的切片,行HE染色观察额顶叶皮质区及海马CAl区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脑额顶叶皮质区和海马CAl区核固缩性改变、细胞质嗜酸性改变较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