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以视力下降和眼底出现微循环改变为特征的特异性眼底病变。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逐年上升,据统计,糖尿病人群中30%~50%合并DR,其致盲率为8%~12%。  相似文献   

2.
孙琳  石小霞 《山东医药》2009,49(37):103-1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DM)患者致盲和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M及DR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难题。DR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各种危险因素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损害,使毛细血管肿胀变形,破坏血一视网膜屏障,引起视网膜渗漏、黄斑水肿,使视力受损;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新生血管,引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目前认为,DR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M病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因素有关。因此,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延缓DR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成人视力与致盲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我们对46例2型糖尿病并DR患者的红细胞山梨醇(ES)含量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二者在DR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4.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没有具体记述,但已认识到消渴即为糖尿病,最终可以致盲,因此,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归属中医消渴目病的范畴。正确选择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DR并及时适当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丧失的关键。对于内分泌医师而言,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随诊、辅助检查和相关的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增长迅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而致盲的患者日益增多。两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即DR研究和美国DR早期治疗研究(ETDRS),证实针对DR以及相关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治疗可以减少90%的严重的视力丧失。同时,研究强调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做到早期、及时发现严重的DR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曾蕊  宋钰  刘洪兰 《山东医药》2006,46(24):96-9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高致盲性眼病。由于DR早期无症状而往往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2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16例早期糖尿病患者(病史5a内)进行了视网膜病变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清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致盲率占DM眼部并发症的80%。DR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研究认为慢性高血糖是主要因素。我们对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眼底检查,旨在探讨GSP与DR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黄斑是眼底视网膜的主要功能区域,主司明视觉和色觉,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DME)渗出、黄斑缺血及增殖性改变等。其中DME是导致糖尿病人群视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工龄阶层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DME会在DR的不同阶段发生,长期存在的黄斑水肿将导致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损害严重且不可逆。随着近年糖尿病患者的增加,DME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中为3%~6%,在DR人群中高达14%,我国相关调查显示DME患病率为16.22%,Ⅱ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DME可达到27.03%。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降糖治疗联合调脂及强化降压治疗是否可延缓DR进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成人致盲的常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玻璃体和视网膜上表达显著增高,参与了PDR的病理改变。NF-k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文献显示PDGF-B可以作为NF-kB的下游物质接受后者的调控。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当前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眼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非视网膜眼部并发症。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特异性很高的血管并发症,病程长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糖尿病20年后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DR是21~74岁人群中严重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非视网膜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下面就糖尿病眼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DR的基本病理过程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l barrier,BRB)破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致盲率亦呈上升趋势。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以下简称玻切术)治疗Ⅵ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125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新世界》2005,(1):17-17
不早防,则致盲!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会侵犯眼睛,危害视力。但在早期,患者往往不自觉,等到视力受到损害才去看医生,不仅治疗花费大,而且效果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为5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潜伏期在5-10年,据报道,仅北京就有17万左右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致盲率非常高,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中80%会出现眼底病变,其中25%会失明:如果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致盲则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新世界》2008,(4):51-51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眼底视网膜血管容易受损,即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引起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9300万,其中增殖性DR(PDR)患者1700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2100万,威胁视力的DR患者280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DME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显示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等在DME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DME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激光光凝、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应用、玻璃体手术等,但每种疗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联合治疗重复次数少、疗效高、安全性强,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老年性DME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厚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水肿情况及与荧光渗漏和视功能关系。方法: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18例(25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并对其厚度进行定量测量,并与荧光造影结果及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TA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DR患者黄斑区的形态改变;矫正视力负对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DR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与组织再吸收失衡是引起黄斑水肿的关键因素,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RTA检查可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提供客观和精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糖尿病性眼病成为了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很多眼病如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等发病机制都尚未明确,很多老年人由于科普知识不够发现时为时已晚。所以对于糖尿病性眼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尤其关键。本文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早期诊断和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22例、T2DM无视网膜病变组(非DR组)92例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比较两组间的评分情况。结果DR组的评分明显低于非DR组(P〈0.05),DR组的E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R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E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