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不断增加,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该类骨折占股骨干骨折的2%~9%[1],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时虽然有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可供选择,但尚无一种治疗方法得到普遍认可.本院自2003年3月~2009年1月共收治18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本文对这类骨折的诊治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70 m L,患者均获得随访24~48个月的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仅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物失效或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功能评分,优8例,良4例。结论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 ,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4 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 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 ,2 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 ,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 5 5 % (2 6 / 4 76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6 8 8% (11/ 16 )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90 0 % (9/ 10 )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 7年 ,第 2~ 3年发生的占 4 2 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 ,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  相似文献   

4.
<正>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节段性骨折,属于复杂骨折,其发生率占骨干骨折的6%[1],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报道很多,但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8月应用重建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1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9~2005年本院收治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这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7例,术中诊断2例,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3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2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固定,1例合并股骨髁上骨折,采用LISS—DF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空心钉固定股骨颈,3例采用钢板固定2~3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3.4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愈合11例,其中1例畸形愈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提高警惕,常规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均行内固定,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例,加压钢板加中空加压螺钉1例,股骨重建钉3例,股骨髁上髓内钉加中空加压螺钉8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股骨颈植骨加中空加压螺钉1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漏诊4例(漏诊率26.7%)。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6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周。结论高能量损伤造成股骨干骨折有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必要的影像检查可避免漏诊。及时采用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骨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出现漏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结果和漏诊原因。结果 漏诊病例与入院时未重视髋部损伤及X线片未明确显示骨折有关,但经正确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 提高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损伤的注意并行相应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出现漏诊后如果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仍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毅  韩天宇  朱庆生 《中国骨伤》2001,14(12):744-745
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是由高能创伤引起的一种少见多发骨折 ,其发生率为 1%~ 6 % [1] 。因股骨颈骨折被掩盖或其本身的隐匿性 ,常发生漏诊 ,甚至漏治。1 发生率与漏诊率Delaney和Street[2 ] 在 195 3年率先报道了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病例。其后一些国外学者相继对这种特殊的骨折病案进行了报道。由于本病较为隐匿 ,故常常发生漏诊。Wolinsky等[3 ] 提出约有 19%~ 31%的患者被漏诊。Hnghes等[4 ] 1991年报道大约 30 %~ 40 %的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被漏诊。而YangKH等[1] 在…  相似文献   

10.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462例股骨干骨折中,6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结果:随访1-4.5年,平均3.2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5例愈合。其中牵引1例延迟愈合,更用加压螺纹钉加骨瓣植入术后愈合。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复杂骨折是指股骨粗隆部 (股骨颈基底、股骨粗隆间、粗隆下 )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1] 。我院自 2 0 0 0年~ 2 0 0 3年应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6例 ;左侧 8例 ,右侧 10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 1.5岁。 18例均为车祸致伤 ,闭合性骨折 15例 ,开放性骨折 3例。其中 9例系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6例系股骨粗隆下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3例系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其中同时合并颅脑损伤 3例 ,胫腓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高空作业的增多,高能量所致的创伤也逐渐增多,伤情也日趋复杂。自1996~2004年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几例病人,有3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前股骨颈骨折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5~50岁。重物砸伤1例,交通事故1例,坠落伤1例。入院前门诊均拍摄股骨正侧位片(未显示出股骨颈),示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病人大腿明显肿胀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未稍循环正常。1例为开放性骨折,3例均是急诊行股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手术后复查股骨正侧位片时发…  相似文献   

13.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IFNSF)于1953年由Dalaney和Street首次报告以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由于其处理的复杂性及挑战性,日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我们总结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20例IFNSF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股骨重建钉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治疗股骨于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股骨重建钉固定10例(股骨重建钉组),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固定11例(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7.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及Friedman-Wyman功能评定结果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住院费用高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0,P=0.016).两组股骨干骨折愈合率(9/10 vs.10/11)、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10 vs.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4例发生并发症,逆行髓内钉组7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股骨重建钉更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狭部及狭部以近的股骨干骨折;对于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远端骨折或需要同时处理的膝关节内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下肢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隐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分析;手术治疗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同定穿针设计及临床应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正常成人股骨远端后髁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分析及预防;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0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结构和双结构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69 (38.1±12.9)岁。根据不同股骨干骨折部位分别采用InterTan或PFNAⅡ固定(单结构),以及逆行髓内钉+空心钉固定(双结构)。术后定期随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单结构固定10例,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股骨干骨折位于峡部近端;双结构固定11例,9例为股骨颈基底型,2例经颈型,股骨干骨折位于峡部及其远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所有单结构固定患者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畸形、延迟和不愈合,股骨干骨折未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1.8±4.1)分,优8例,良2例。所有双结构固定患者股骨颈骨折获得了良好的愈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2.4±5.9)分,优7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这类骨折的关键。单结构和双结构固定均是良好选择,应根据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部位选择适合的固定方式。对于股骨干骨折位于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对1998年6月~2002年10月使用股骨重建钉静力固定治疗7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穿钉、小切口切开复位。结果 平均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2个月、股骨干骨折7.3个月,一期骨折愈合率达到71.4%(5/7),其中2例术后12、15个月远端骨折段骨延迟愈合改为动力固定,4~6个月后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1例浅表感染。结论 股骨颈骨折强调不切开复位,并争取解剖复位;股骨干骨折则常规闭合穿钉、小切口复位、有限扩髓、静力固定。认为股骨重建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股骨远近段骨折髓内钉转入失误分析及对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临床较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发生率约占股骨干骨折的6%~9%[1],治疗上较为困难。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病例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1~64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6和12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分析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最佳适应证。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8个月。13例股骨干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4.1)个月,14例股骨颈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4±2.9)个月。合并症:1例股骨远端骨折由于狭部限制,重建钉过细,局部旋转不稳定,并发肥大性骨不连;1例股骨中段骨折延迟愈合;2例股骨干旋转畸形愈合;1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进行Friedman-Wyman评定,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重建钉适用于绝大部分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股骨干近端或狭部骨折。但对于股骨颈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远端骨折,股骨重建钉并非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