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 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0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6.5±8.3)min,对照组为(54.4±1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5±9.7)d,对照组为(36.6±1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有助于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效和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第一次CT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相短(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能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的作用进行调查。方法某三甲医院2014年5月在急诊科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调查该院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以及培训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同时选择两个时间段内各50例多发伤患者,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评分为(75.6±12.8)分,明显低于培训后[(91.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4.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救护满意度为68.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能够提升急救人员的救护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收住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后,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后,临床救治流程针对性强,操作失误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群体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观察记录流程再造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抢救时间缩短,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均为P〈0.05,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群体创伤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别从我院2012-07—2013-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与2013-07—2014-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选取42例,对两个阶段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抢救时间平均为(44.64±2.76)min,抢救成功率为57.14%;实施后,抢救时间平均为(34.95±2.26)min,抢救成功率为88.10%。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护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护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救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后的1494次院前急救案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6月常规急救流程院前急救1308次案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院前干预次数、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往返时间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测量心率及血压、心电图检查、快速血糖检测、监测呼吸频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吸氧、GCS 评分、夹板固定等的抢救干预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院前急救收集既往病史、外伤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85%、家属满意度95.85%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92.74%、89.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抢救患者往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0.47%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1.15%( P <0.05)。【结论】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应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7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救护方法同期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培训;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9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患者救护和护士的培训中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62/189),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7%(134/187),两组比较,χ2=19.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急救处置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4例道路交通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分成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参照“致死三联症”监测指标,选择酸碱度(pH)、凝血酶原(PT)、体温(T)、氧饱和度(SO2),两组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进入复苏期的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的pH、PT、T和SO2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道路交通多发伤中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急救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抢救69例脊柱损伤多发伤患者,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按照常规急救程序救护(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33例在常规救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救护车到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8.54±6.1)min,急救成功率93%;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39.51±5.3)min,急救成功率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救护各环节运用预见性思维,针对性实施护理,能提高院前救护的质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前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33±0.35),(6.74±1.78),(6.25±3.61),(28.61±6.0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2±0.64),(9.34±2.62),(13.50±8.27),(43.10±7.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63,8.18,2.51,4.84;P<0.01)。观察组除10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手术后5 d死亡,其余均治愈、愈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1.5%,与对照组的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救护中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和缩短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高速救护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刘小宏  刘丽  殷宝春 《妇幼护理》2023,3(19):4601-4603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结合一体化联合救护管理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护中应用价值。方法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09 月我院收治的 45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 例)和观察组(2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 施降阶梯思维方式结合一体化联合救护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和 AIS-ISS 评分、GCS 评分。结果 观察组 分诊评估、检查、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满意 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 AIS-ISS 评分、GCS 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降阶梯 思维方式结合一体化联合救护管理能够提高急救效率及急救效果,减轻损伤及昏迷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损害控制、治疗,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住院的140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损害控制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70例,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86%,观察组病死率(2.86%)也远远低于对照组(1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治疗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救治成功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伤势,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骨折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血红蛋白(Hb)以及清蛋白(ALB)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和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和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和ALB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Hb和ALB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严重多发伤并发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后,观察组除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2.73%,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和缩短接受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呼吸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程序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呼吸科的急救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流程在多发伤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 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1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流程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