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般情况匹配且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进行治疗。在血糖达标前提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量无统计学差异[(38.0±6.2)w(40.0±5.1)U/d,P〉0.05]。两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6.32±1.43)VS(6.86±1.51)mmol/L,P〉0.05]及血糖漂移系数[(1.35±0.22)VS(1.41±0.1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低血糖事件少于门冬胰岛素3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vs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良好时,胰岛素总量、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联合应用(双C)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双C组、CSⅡ组及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组,前者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3 d。比较三组治疗3 d时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HUN)及治疗3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1)MBG与HbA1c:三组MBG与HbA1c较研究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双C组、CSⅡ组较MDI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Ⅱ及MDI组(P〈0.05)。(3)低血糖:双C组38例患者有17例出现73次低血糖事件,其中16例出现HUN(42.1%),以夜间多见。而CSⅡ组与MDI组仅分别发现12例15次(30%)、14例18次(35%)低血糖事件。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的作用,而CGMS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方法,二者联合使用对改善血糖控制、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阻止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与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现甘精组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预混组;低血糖事件也明显少于预混组.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1次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口服,在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血糖的漂移程度更低,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柏建荣 《糖尿病新世界》2022,(22):178-180+184
目的 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与常规八段血糖监测方式监测血糖对预防低血糖情况的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划分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常规八段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采取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便于动态掌握患者血糖波动,可及时调整降糖治疗,同时操作方便,无痛苦,可有效预防患者低血糖问题,倡导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31)和2C组(30)连续治疗6 d至血糖达标。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2C组除据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常规每天导出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C组MBG(P0.01)、FBG(P0.01)、MAGE(P0.01)及AUC10、AUC3.9(P0.01)均显著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C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脆性糖尿病治疗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6例,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指尖血糖仪监测组与动态血糖监测组,每组各43例。其中指尖血糖仪监测组患者采取指尖血糖仪进行监测,而动态血糖监测组患者则需要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监测,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显著优于指尖血糖仪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糖监测的血糖控制情况,可以得出动态血糖监测是改善血糖和控制病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下控制血糖漂移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93例(男61例,女32例)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当天佩戴CGMS,根据监测结果分为两组:血糖高漂移组(59例)和血糖低漂移组(34例)。血糖高漂移组患者继续给予CGMS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持续治疗4w。疗程结束后再次采血复测相关指标。结果(1)血糖高漂移组患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血糖低漂移组[(36.57±17.08)μmol/L和(60.38±14.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51,P=0.0017);(2)血糖高漂移组治疗后血糖漂移指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低于治疗前;(3)血糖高漂移组治疗后血管活性物质NO浓度升高[(36.57±17.08)和(56.83±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4,P=0.00483);(4)在血糖高漂移组患者中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O与SDBG、LAGE呈负相关(β系数分别为-49.9198、-6.8321,P值分别为0.0001、0.0032)。结论CGMS监测下改善血糖漂移能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晚期整体血糖漂移趋势. 方法 受检孕妇分为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正常组、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GDM)组,连续72h进行血糖监测. 结果 GDM组整体血糖漂移幅度、三餐前后血糖升高速度及幅度、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 结论 CGMS能够准确反映出GDM患者的完整血糖变化,可增强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C治疗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双C治疗组(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10 d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时间、低血糖情况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3C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天数均优于双C组,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更好、更安全地调控血糖,提升胰岛功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交叉对比分析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的动态血糖图谱,观察比较血糖波动系数、低血糖发生率和餐后血糖峰值。方法T2DM患者52例,分别应用瑞格列奈或格列齐特,常规检查血糖。采用交叉设计,应用瑞格列奈组患者改用格列齐特,应用格列齐特组患者改用瑞格列奈,改用前后分别予动态血糖监测72h。原有饮食运动及联用口服药物不变。以用瑞格列奈为研究组,用格列齐特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波动系数、低血糖发生率和餐后血糖峰值。结果经2周洗脱期、8周剂量调整期、2周剂量维持期、3d监测期后的结果显示:应用瑞格列奈比应用格列齐特血糖控制更平稳,动态血糖图谱表现为血糖波动系数小,低血糖次数少,低血糖时间比少(P〈0.01),餐后血糖峰值低(P<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应用瑞格列奈比应用格列齐特似可减少血糖漂移幅度。  相似文献   

12.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对血精控制较差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睡前皮下注射NPH组,两组三餐前均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NPH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降精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S)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处理的意义.方法: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组(CGMS组,n=69)和指尖血糖监测组(GM组,n=79),比较2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变异度、ICU入住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CGMS组的血糖变异度、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GM组(均P<0.05),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GM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优化血糖控制,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平稳控制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脆性糖尿病患者12例,禁食状态下调整胰岛素泵基础率,使血糖稳定且不需调整基础率24 h后进食,进食后调整餐前量。血糖稳定后和禁食前均进行连续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后全天9个时点比较,除中餐后2 h时点外,其余时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全天胰岛素用量减少(P均〈0.05)。结论超空腹状态下调整胰岛素泵基础率对控制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纳入已经接受至少3个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联合口服格列美脲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估联合治疗前后血糖飘移、低血糖事件及日均胰岛素量的差异。结果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后,血糖漂移及日均胰岛素量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较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格列美脲可以降低血糖飘移,减少胰岛素用量,但降低低血糖风险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发现无症状低血糖,为制定更加准确全面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CGMS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住院的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应用CGMS过程中,本组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16例,以23:00-6:00发生时段最高。结论 CGMS能准确有效地监测无感知低血糖,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诊疗中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常规监测及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血糖监测情况。结果两种监测方法显示孕妇平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孕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明显高于常规监测,患者高血糖、低血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出夜间、餐前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血糖监测。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诊疗中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准确监测出血糖波动、餐前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干预、控制孕妇血糖,对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一组血糖变化大、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监测,旨在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全天血糖变化的特征,以期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将52例围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监测治疗模式(CGM+CSII),II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该组患者监测其指端血糖;比较2组治疗3d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l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d后CGMS+CSII和CSII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血糖、晚23:0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9%和64%,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MBG和MAGE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GMS十CSII组患者的MBG、MAGE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胰岛素治疗前CGM+CSII组患者1 d发现低血糖次数多于CSII组(P<0.05);治疗3d后CGM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CSII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能全面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泵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20.
门冬胰岛素30每天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DGMS)评价门冬胰岛素30(Asp30)每日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q009年1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纽,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A组)和每日2次(B组)注射控制血糖,应用DGMS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早餐前、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10mmol/L的时间百分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低血糖3例次.B组发生低血糖2例次,经过进食症状好转。两组均无伴有意识障碍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应用Asp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有效、安全改善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