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报告小腿内侧脂肪筋膜瓣桥式带蒂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小腿内侧脂肪筋膜瓣桥式带蒂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6~45岁,平均38岁。伤后时间:最短16 d,最长36 d,平均21 d。筋膜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脂肪筋膜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3.0年,平均2.6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修复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软组织缺损,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交腿比目鱼肌瓣带蒂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比目鱼肌瓣带蒂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比目鱼肌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岁。损伤至手术时间:2~8周,平均46 d.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8例肌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受区创缘去除引流条后每天从引流孔有少量渗出液流出,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4年 (平均2.5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下肢功能按LEM标准评定,优2例,良5例,尚可1例。结论:比目鱼肌瓣带蒂移植很适宜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以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9~50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0 cm×9 cm^13 cm×8 cm。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患者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受区外形较好。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可减轻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50岁,平均为34岁;伤后时间2~6周,平均3.5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年,平均为2.8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下肢功能按LEM标准评定,优6例,良5例,尚可1例。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当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合并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采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结果术后18指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2指移植皮片坏死,二期修复。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颜色正常,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外形美观。结论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术,简单安全,能够一次完成手术,利于患指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修复指腹深部软组织缺损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指掌侧脂筋膜瓣翻转修复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指背侧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用同指掌侧脂筋膜瓣修复此类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指背侧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情况,在同一指的掌侧,以一侧的指动脉为蒂,设计一旗状脂筋膜瓣。于脂筋膜瓣蒂侧切开皮肤,并向对侧游离,暴露出皮下脂筋膜组织,于皮肤蒂侧、屈指肌腱鞘浅层游离脂筋膜瓣,通过皮下隧道转至手指背侧创面,然后植皮,掌面皮肤原位缝合。随访时观察手指外形、运动及感觉情况。结果对全部病例随访1~14个月,平均8个月。筋膜瓣及植皮全部成活。3例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其余9例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10°~30°,平均20°。掌侧供区皮肤两点辨别觉2.5~4.0mm、平均3.0mm。患者对术后外形较满意。结论同指掌侧翻转脂筋膜瓣是修复手指背侧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至2009年1月临床应用带小腿内、后、前外、后外侧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邻近转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共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7~78岁.其中应用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23例,带腓动脉终末穿支小腿前外侧筋膜蒂皮辩9例,带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22例,带腘外侧动脉小腿后外侧筋膜蒂皮瓣8例.结果:除2例术后皮辩远端表皮坏死结痂,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行Ⅱ期植皮,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1个月~3年,皮瓣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小腿部单个穿支血管供血面积有限,应用带穿支血管营养血管链的筋膜蒂度瓣可扩大小腿皮瓣的裁取面积,保证皮瓣的血供及回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8岁,平均26.8岁。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至前足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肌瓣修复前足后成活情况。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受区术后发生轻微的表浅感染,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的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随访2.5~5.5年,平均3.5年。受区外形较好。踝关节功能按Cedell标准评定,良6例,可2例。结论:当局部带蒂皮瓣或肌瓣应用受限时,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后肌瓣成活较满意,很适宜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及重要组织外露,局部无条件行带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时,处理较为困难。1992年10月,我们应用同侧股薄肌皮瓣,屈曲膝关节后行带蒂转位移植修复,取得满意效果。1998-04-14收稿,1998-06-15修回作者单位:兰州...  相似文献   

10.
带蒂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12例肘部、前臂及腕掌部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4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修复,将背阔肌肌皮瓣部分形成岛状,胸背血管蒂通过腋窝,上臂内侧皮下,髂腰部皮瓣部分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皮瓣的蒂部形成皮管,位于腹股沟处,3周后再行断蒂;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侧胸皮瓣联合,将胸背动静脉游离出置于侧胸皮瓣内后形成皮管.蒂部位于侧胸上部;6例以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以脐旁血管及肋间血管外侧皮支为轴,形成巨大皮瓣包绕前臂环形创面.结果 1例皮瓣远端局限坏死2 cm及皮瓣下感染,余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上肢创伤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48例。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8例术中重新调整皮瓣旋转点及瓣部位置。7例修复纵形创面的皮瓣采用瓣部斜行设计。8例皮瓣经跟腱后方转位。12例为半岛状皮瓣。结果皮瓣完全存活42例;远端表皮坏死2例,创面自然愈合;皮瓣部分坏死4例(8.3%),1例换药、2例二期缝合、1例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合理选择皮瓣转位路径和筋膜蒂形式,适宜的纵形创面采用瓣部斜行设计,及减少蒂部和瓣部张力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肌间隙皮支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采用肌间隙皮支血管蒂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胫骨小面积外露的病例,包括胫骨上段皮肤缺损28例,中段31例,下段27例。分别采用内侧、外侧、前外侧肌间隙皮动脉皮瓣修复20例、41例、25例。结果78例成活,8例尖部坏死,采用其它皮瓣二次修复成功。结论肌间隙皮支血管蒂皮瓣术式简单可靠,并发症少,是修复胫前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股前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25例,其中GustiloⅢA型12例,ⅢB型13例。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6 cm×11 cm)~(11 cm×25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以降支及外侧支为蒂21例,横支为蒂2例,横支降支联合为蒂2例。吻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17例,未吻合皮神经8例。骨折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4(6~36)月,19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骨折正常愈合22例,延迟愈合3例,无髓内钉和锁钉断裂,无继发感染及骨髓炎发生。19例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是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2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包括胫前下段创面8例,内、外踝创面11例,足跟部创面7例。皮瓣面积5cm×6cm~8cm×12cm。结果除2例远端部分皮缘坏死外,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皮瓣切取方便,且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可吻合神经恢复皮瓣感觉,为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适合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食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瓣蒂部不经皮下隧道穿过,而由刃厚皮片包裹后置于皮肤之外。结果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2月,外形及屈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与传统掌背动脉皮瓣比较,改良掌背动脉皮瓣可减少蒂部压迫,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U-Ⅰ型血管蒂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14指)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为(2.0 cm×1.0 cm)^(4.0 cm×2.5 cm),取带掌背动脉的U-Ⅰ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供区原位缝合。结果本组切取筋膜瓣范围为(2.2 cm×1.2 cm)^(4.5 cm×2.8 cm)。13例筋膜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4例,平均8(3~18)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供区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平均8.5(7~11)mm;手指运动功能评价:优10例,良4例。结论 U-Ⅰ型掌背动脉筋膜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较大,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示、中、环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缺损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方法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缺损共29例,其中膝部创面3例,小腿10例,足、踝部15例,膝下至足背严重撕脱1例;背阔肌瓣移植16例,股前外侧瓣8例,肩胛皮瓣4例,腹直肌瓣1例。用作受区的血管有旋股外侧血管(2例)、膝降血管(1例)、胫前血管(11例)、胫后血管(10例)、腓血管(2例)、足背血管(1例)和腓肠肌内、外侧血管(各1例)。结果术后3例发生血管危象,行血管探查后,2例解除危象、移植组织成活,1例失败。23例患者平均随访13(6~24)个月,下肢均恢复行走功能,除3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而二期行皮瓣修薄术外,其余皮瓣外形基本满意。结论下肢受区血管选择对皮瓣游离移植成功修复相当重要,必要时伤肢腓肠肌内、外侧血管或旋股外侧血管、膝降血管可作受区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膝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共13侧)膝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8例,左侧3例,双侧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1 d,平均(5.4±3.8)d。本组患者的膝周缺损面积为(3 cm×4 cm)~(6 cm×8 cm)。均采用膝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膝周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例,行游离皮片移植10例。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11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5 d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游离植皮的10例患者皮片均成活良好,直接拉拢缝合的2例创口愈合形成不明显的线性瘢痕。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4±0.8)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均活动良好,下蹲及行走均恢复良好。结论膝降动脉岛状皮瓣可有效保全膝关节活动,是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多种轴型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或“桥式”交腿移位、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足中段邻近皮瓣等形式 ,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4例。皮瓣切取范围 5cm× 5cm~ 16cm× 10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 ,创面Ⅰ期愈合。随访 6个月~ 11年 2个月 ,14例外观功能均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负重后无溃疡和骨髓炎复发。结论 足跟部为负重区 ,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 ,以质地接近的轴型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