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带孔克氏针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带孔克氏针或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病例,经筛选后共49例。带孔克氏针组21例(A组),男12例,女9例,年龄(37.6±8.2)岁;普通克氏针组28例(B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8.9±7.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放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60.4±10.7)min,放射次数(12.5±2.9)次;B组手术时间(62.3±11.8)min,放射次数(13.7±3.8)次,两组在手术时间、放射次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折愈合时间(13.2±2.6)周,无退针、皮肤激惹等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时间(14.6±1.8)周,出现并发症(退针6例,皮肤激惹7例,内固定失效2例),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估,A组疼痛(41.0±3.5)分,运动功能(18.0±2.1)分,稳定性(9.0±0.8)分,日常活动(18.0±4.3)分,总平均分87.0±7.8;B组疼痛(39.0±5.6)分,运动功能(17.0±3.2)分,稳定性(8.0±2.4)分,日常活动(16.0±5.2)分,总平均分83.0±10.7,两组各分项及总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普通克氏针,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适合临床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Cable-pin系统和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 band wiring,TBW)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尺骨鹰嘴骨折病人36例,根据所使用内固定种类的不同分为Cable-pin系统治疗的Cable-pin组(19例)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TBW组(17例),对每组病人术中情况、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3.00±4.68)个月。Cable-pin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周、78.9%和10.5%,TBW组分别为(16.0±2.2)周,58.8%和,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le-pin组在手术出血量、术中耗时分别为(66.4±11.0)ml和1.5±0.6)小时,TBW组分别为(71.6±9.8)ml和(1.6±0.5)小时,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时,Cable-pin系统利于骨折愈合,固定可靠及并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 band wiring,TBW)比较明确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6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为2组:CablePin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3.69±13.42)岁,采用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TBW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均(53.18±13.36)岁,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2.588,P=0.012),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Z=-2.039,P=0.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组优于TBW组。2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的Heuter入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难复性股骨颈骨折47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A组:采用改良的Heuter入路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B组:手术牵引床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技术。A组24例,B组23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等,并根据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例均获平均18.3个月(14~24个月)随访。A组手术时间(41.3±9.5)min,透视次数(8.4±2.1)次,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7.35±4.8)分;B组手术时间(89.0±17.8)min,透视(16.6±2.9)次,评分为(64.12±7.6)分。股骨颈骨折复位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改良的Heuter入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相比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务人员的辐射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术后髋关节功能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6例,Gamma钉固定组(C组)24例。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02±19)min,B组为(75±15)min,C组为(71±11)min;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A组为(501±134)ml,B组为(212±38)ml,C组为(198±31)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A组为(7±3)次,B组为(8±3)次,C组为(8±2)次;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83.78%,B组88.88%,C组87.50%。结论 Gamma钉具有手术耗时少、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选内固定方法;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动力髋螺钉操作简单,适宜应用于无严重骨质疏松的A1型和A2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尺骨鹰嘴解剖型万向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Mayo II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伸肘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病区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AO尺骨鹰嘴解剖型万向锁定钢板治疗的尺骨鹰嘴Mayo IIB型骨折患者32例,其中20例采用标准钩钢板,12例采用深钩钢板,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钩组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均伤口愈合好。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24±2.25)个月。标准钩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为(90.75±11.15)分,深钩组为(90.42±9.40)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钩组伸肘角度为(8.00±5.94)°,深钩组为(7.91±9.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钩与深钩解剖型钢板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伸肘功能,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亚洲型髋关节治疗系统(亚洲型IMHS)、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PFP(A组,95例)、亚洲型IMHS(B组,52例)、InterTAN(C组,38例)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B、C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内固定失败例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A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均优于LPFP,但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内侧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A组)61例和对照组(B组)61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尺神经损伤、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等。A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尺神经损伤1例,B组9例;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A组优良率96.72%,B组优良率83.61%,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低,骨折复位好,术中透视次数少,无需术中反复复位,可降低肘关节损伤及肘内外翻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累及前环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成两组,其中经皮桥接钢板组(钢板组)20例,男9例,女11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4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组(螺钉组)20例,男10例,女10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2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1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Matta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钢板组随访8~15(12.25±2.24)个月;螺钉组随访6~18(12.4±2.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手术切口长度(3.85±0.75)cm短于钢板组(7.05±1.39)cm;螺钉组手术时间(27.70±5.36)min长于钢板组(15.10±2.07)min;螺钉组透视次数(6.00±1.83)次大于钢板组(3.75±1.33)次。螺钉组出血量(22.50±10.82)ml与钢板组(25.25±9.93)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价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发生1例浅表皮肤感染,钢板组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短暂性麻痹。结论: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疗效相当。经皮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而且学习曲线短,但术中需注意股外侧皮神经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7-06诊治的8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40例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A组),40例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 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相比,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云  刘丙根  庞清江  余霄  陈先军  郭宗慧 《中国骨伤》2016,29(12):1097-1103
目的 :探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集5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组(A组),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A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7~75岁,平均(45.08±11.98)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6足,Ⅳ型7足。B组男20例,女5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6±15.74)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3足,Ⅳ型7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72±4.08)个月;B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8±3.4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手术前后B觟hler角和Gissane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为(84.94±12.75),B组为(76.96±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该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氏针合拢器在微创手术治疗肱骨干A3型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的53例闭合性肱骨干A3型骨折,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58±14.08)岁。均采用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thsis,MIPO)前侧插入治疗,其中26例术中应用克氏针合拢器辅助复位临时固定(实验组),其余27例未应用(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4.21±3.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手术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实验组平均(89.62±7.86)min,对照组平均(103.70±9.0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平均(118.46±10.84)mL,对照组平均(157.78±26.9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实验组平均(14.15±1.23)次,对照组平均(19.59±2.78)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平均(12.69±1.23)周,对照组平均(12.67±1.0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平均(95.27±1.85)分,对照组平均(94.78±1.7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合拢器在前侧微创手术治疗肱骨干A3型骨折中能有效的辅助复位和临时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Q-B型骨科多功能复位器辅助下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GQ-B型骨科多功能复位器辅助手术分为2组:A组为辅助下手术组,B组为非辅助手术组.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内固定方式的对应相似关系进行配对入组.本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A组年龄为19 ~48岁,平均31.4岁;B组年龄为21 ~46岁,平均32.1岁.全部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医生人数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43.0±14.2)、(95.0±47.2) 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分别为(26.4±4.9)、(50.5±14.1)次,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61.5±13.9)、(92.0±22.9)min,手术医生人数平均分别为(2.4±0.5)、(3.3±0.5)人,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6.2±6.8)、(16.6±8.3)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A组优6例,良4例;B组优6例,良3例,可1例,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Q-B型骨科多功能复位器辅助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特别是在降低术中X射线损害及减少手术人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优势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0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3例复杂距骨骨折,3D打印组15例,常规手术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也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4.2(12~82)个月。3D打印组6例(40.0%)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33.3%)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4例(26.7%)出现骨折不愈合。常规手术组8例(44.4%)出现创伤性关节炎,7例(38.9%)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出现(38.9%)骨折不愈合。3D打印组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1.7±13.8)分,常规手术组为(70.3±9.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6)。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为复杂距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术前规划,术中骨折端显露、骨折复位、内固定操作更加快速、准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操作细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AO/OTA 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柱锁定板垂直放置内固定治疗。17例(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提拉牵引肱三头肌和尺骨鹰嘴进行显露;19例(B组)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翻转进行显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者患肘疼痛情况、力量、活动度和稳定性,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10.4)min、(121.0±12.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0,P=0.123)。两组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A、B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3,P=0.4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A组未发生切口感染,B组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后治愈;两组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肱骨远端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B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2.0±12.6)、(99.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501)。A、B组MEPS评分分别为(82.9±7.3)分和(81.3±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P=0.507);两组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2,P=0.659)。结论在C3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通过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提拉尺骨鹰嘴可以显露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复位后行稳固固定,可取得与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切口锁定钢板组(A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0.6±12.9)岁。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53.5±13.0)岁。单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C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为(48.1±12.2)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6.7±16.4)、(101.9±16.5)min]和术中出血量[(237.8±47.5)、(253.6±46.6)mL]显著少于B组患者[(114.9±20.1)min、(290.1±60.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9±1.6)、(6.6±1.7)个月]显著短于A组患者[(8.4±1.9)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1.7°±16.7°、90.9°±14.4°)显著大于A组患者(78.8°±14.4°),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7.8%(14/18)、73.7%(14/19)]显著高于A组患者[57.1%(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固定坚强、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兼具单切口锁定钢板和双切口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操作细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AO/OTA 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柱锁定板垂直放置内固定治疗。17例(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提拉牵引肱三头肌和尺骨鹰嘴进行显露;19例(B组)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翻转进行显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者患肘疼痛情况、力量、活动度和稳定性,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10.4)min、(121.0±12.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0,P=0.123)。两组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A、B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3,P=0.4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A组未发生切口感染,B组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后治愈;两组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肱骨远端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B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2.0±12.6)、(99.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501)。A、B组MEPS评分分别为(82.9±7.3)分和(81.3±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P=0.507);两组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2,P=0.659)。结论在C3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通过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提拉尺骨鹰嘴可以显露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复位后行稳固固定,可取得与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获随访患者58例,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C型骨折,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成A组(肱三头肌舌形瓣组)20例及B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8例,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组间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1.6±11.9)个月。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B组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术后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评分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老年C型肱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单纯空心加压螺钉组(B组)26例,男15例,女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败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94.70±4.96)min,B组为(67.30±5.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144.27±26.42)mL,B组为(77.73±7.8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1.33±1.09)个月,B组(13.19±1.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病例,B组出现5例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A组(80.87±2.55)分,优于B组(79.30±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空心钉相比,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及加压效果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内固定物失败率更少,患髋功能评分更高,但手术操作更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