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退变程度选择椎间盘部分切除或椎体融合器进行融合的方法,采用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稳定脊柱后路,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脊柱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9)个月。统计显示术前VAS评分为(7.2±1.7)分,末次随访为(2.6±1.1)分;术前ODI为(71.4±17)%,末次随访为(21.3±11)%。非融合节段ROM术前为(8.1±1.9)°,末次随访为(2.8±1.1)°;邻近上位椎体ROM术前为(7.9±1.7)°,末次随访为(7.2±1.8)°;邻近下位椎体ROM术前为(8.4±2.1)°,末次随访为(7.9±1.9)°。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非融合节段腰椎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比较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3月分别采用Dynesys(14例)和PLIF(18例)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断索等并发症发生。PLIF组椎间均骨性融合或接近融合,融合时间13~19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PLIF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为(0.1±0.4)°,与术前(7.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0,P=0.004);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5.0±1.5)°较术前(7.5±0.8)°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113);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08)。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邻近节段ROM(7.2±0.7)°较术前(7.3±1.8)°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108);PLIF组邻近节段ROM(8.7±0.4)°较术前(7.0±1.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P=0.04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P=0.047)。结论 Dynesys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相当,但Dynesys具有保留手术节段ROM、不增加邻近节段ROM的优势,同时具有促进手术节段椎间盘恢复、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组(A组)和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组(B组),其中A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2±5.6)岁;B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4±5.2)岁。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改善情况、腰椎总活动度、近端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7个月。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置物失败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术前(8.50±0.76)°,末次随访(3.45±0.4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近端临近节段的活动度术前(7.62±0.50)°,末次随访(7.87±0.62)°,无统计学差异;B组近端临近节段活动度术前(8.20±1.13)°,末次随访(8.90±1.0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总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明确,能够维持一定的脊柱生物学功能,并能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进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同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同定及坚强内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问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各36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采用VAS(疼捕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及相火并发症.[结果]Isobar TTL绀疗效总优良率91.7%,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8.3±1.0降低至1.5±1.9,JOA评分从术前4.3±2.8提高至25.2±5.6,32例患者表示如果催患相同疾病需要手术,会选择同种手术方式;PLIF组疗效总优良率83.3%,未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7.7±1.5降低争1.7±2.4,JOA评分从术前5.1±3.1提高争25.1±6.3,30例患者表示患相f司疾病需要手术时,仍会选择坚强内固定融合术.Isobar TTI组中1例(2.8%)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PLIF组中3例(8.3%)出现ASD.两组问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筹异无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平均住院费用(71 197±12 370)元,PLIF组平均住院费用(40 734 ±10 644)元,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PLIF组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论]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固定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176-1181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于本科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LIF患者77例,接受TLIF患者59例。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手术邻近节段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腰椎稳定性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2011年10月期间于本科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LIF患者77例,接受TLIF患者59例。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手术邻近节段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腰椎稳定性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7.2个月。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TIL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植骨融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良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现象。[结论]PLIF与TILF手术均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邻近节段稳定性干扰较小。但TLIF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与非融合固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Coflex固定(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4/5)32例,随访2年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结果]非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8±1.2降低至2.1±0.6;ODI从30.8±3.2降低至4.6±1.2;腰椎各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改善(P0.01)。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2±1.1降低至2.0±0.6;ODI从29.9±3.0降低至4.5±0.9;L3/4节段活动度最后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P0.01)。两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皆可取得满意疗效,非融合术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单节段融合联合邻近节段Coflex动态稳定系统(Topping-off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变(上位节段中度退行性变并中度椎管狭窄且无不稳定,下位节段严重退行性变)患者41例,采用Topping-off手术治疗19例(topping-off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22例(P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OM)。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48个月。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opping-off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手术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IF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手术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减小,且小于topping-of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Topping-of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长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相比双节段PLIF,Topping-off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更好地保护术后患者腰椎屈伸活动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初次手术时年龄及融合术式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且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再手术组,初次手术时年龄49~79岁(56.4±2.1岁),其中接受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67例,后外侧腰椎融合术(PLF)23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21例;随访时间9~42个月(24.6±1.1个月)。同时,匹配226例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初次手术时年龄46~82岁(57.1±1.1岁),其中接受PLIF 97例,PLF 45例,TLIF84例,随访时间为9~48个月(24.9±0.6个月)。对两组患者接受融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017年12月)进行腰痛VAS和腰椎JOA评分。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初次手术时年龄、性别分布、婚姻情况、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融合术式、融合节段个数、椎板是否切除及是否悬浮固定的分布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手术时年龄及融合术式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性别分布、婚姻情况、文化程度、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次手术时年龄、融合术式、融合节段个数、椎板是否切除及是否悬浮固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为1.23,95%CI为1.12~3.56;两组患者接受PLF、TLIF对比接受PLIF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76(0.34~0.89)、0.68(0.25~0.82)。调整融合术式、融合节段个数、椎板是否切除及是否悬浮固定等变量后,初次手术时年龄≥60岁对比60岁的患者,a OR值为2.54,95%CI为1.23~3.56;调整年龄、融合节段个数、椎板是否切除及是否悬浮固定等变量后,接受PLF、TLIF的患者对比接受PLIF的患者,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需要再次手术的风险均明显降低,其a OR值及95%CI分别为0.54(0.42~0.77)、0.47(0.34~0.83)。再手术组和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再手术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年龄越大,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接受PILF比PLF、TLIF更可能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 (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33~79(62.72±10.23)岁。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并将患者进行分组,PI-LL数值位于-9°~9°之间设为匹配组,数值-9°或9°设为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其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0(14.20±3.68)个月。65例患者手术时间(91.54±25.97) min,术中出血量(48.15±10.14) ml,住院时间6~19(9.28±2.50) d。手术节段共计84个,单节段46例,双节段19例。VAS评分和ODI分别由术前的(4.88±0.99)分、(67.60±13.7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85±1.30)分、(30.57±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位参数LL、PT、SS、PI、PI-LL及手术节段DH分别由术前的(42.80±16.35)°、(23.22±10.91)°、(26.95±13.30)°、(50.22±14.51)°、(7.53±16.13)°、(0.91±0.29) c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9.95±12.82)°、(17.94±9.24)°、(33.71±12.66)°、(51.65±10.26)°、(1.68±17.00)°、(1.20±0.40) cm,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L、PT、SS、PI-L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I-LL匹配组LL为(48.76±11.09)°,PI-LL失匹配组LL为(38.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ODI、PT、SS、PI、D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PI-LL匹配组和PI-LL失匹配组中ODI分别为(29.40±5.93)%和(32.86±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LL、PT、SS、PI、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I-LL与VAS呈正相关;末次随访时PT与ODI呈正相关。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从而恢复腰椎矢状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背景:长期以来,脊柱融合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坚强的后路固定器械和椎间融合牺牲了腰椎的活动度,并造成应力集中,往往导致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并且一部分相邻节段的退行性变可引起临床症状,影响预后,成为脊柱内固定术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目的:探讨Wave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4.84±7.9)岁。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不融合、植入WavefleX系统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SF-MPQ)、疼痛视觉类比(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整个腰椎以及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范围(ROM),节段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17.0±1.6)个月。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60.04±7.4)min,术中出血量150~700ml,平均(300.0±813)ml。术后SF-MPQ、VAS评分、ODI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腰椎及动态固定节段ROM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WavefleX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对病变节段能提供稳定力学环境,同时保留部分活动度,利于缓解椎间盘退变,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不大,可能延缓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行后路椎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3月对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微创TLIF(METRXQuadrant)和开放PLIF术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1周微创TLIF组腰痛VAS评分的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1周及4个月2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TLIF组JOA评分同开放PLI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RX Quadrant系统下行微创TLIF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84例单节段腰椎退变并接受单边或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置物费用。术前和术后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来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腰椎侧凸角用来评估2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2组患者之间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内置物费用明显少于双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术后VAS评分、ODI和下腰痛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2个月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高度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腰椎侧凸角则无明显变化(P>0.05)。2组共有2例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钉棒断裂及融合器脱出情况。结论单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患者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显微镜下MIS?TLIT(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PLI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Wiltse IV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128例单节段Wiltse IV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小时伤口引流量),术后2周、3、6、24月规律随访,随访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障碍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 与行PLIF患者比较,行MIS?TLIT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48小时伤口引流量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MIS?TLIT的患者术后2周随访的腰疼VAS评分、ODI功能障碍得分低,JOA评分高于行PLIF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术后随访3、6、24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显微镜下MIS?TLIT治疗单节段Wiltse IV型腰椎滑脱症创伤小,出血量少,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15.
背景: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在此背景下,多种非融合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评价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for the spine,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应用后路减压术结合单节段Dynesys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9例,评价指标包括VAS、ODI评分及椎间高度和椎问活动度。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1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及末次随访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L4-L5和L5-S1)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椎问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1)。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ynesys后路动态稳定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则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可导致相邻节段应力增加,退变加速。目的:比较腰椎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植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将在我院治疗的腰椎单节段病变行手术内固定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单枚融合器植入;双侧固定组33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单枚融合器植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和VAS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及VAS评分、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但单侧固定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双侧固定组(P<0.001)。两组在临床疗效满意率、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植入可以达到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手术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采用MIS-TLIF手术(MIS-TLIF组);36例采用PLIF手术(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IS-TLIF组手术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1 d升高,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P0.05)。MIS-TLIF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PLIF组术后6个月升高,VAS评分、ODI评分均较PLIF组术后6个月降低(P0.05)。MIS-TLIF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硬囊破裂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从当前的资料反映出Quadrant微创通道系统下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创伤小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TLIF术治疗41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效果,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体间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24~59(38±6)个月。手术时间80~180(125±10)min,术中出血量100~550(310±30)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腰痛VAS分值由术前的(6.5±2.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3±0.9)分(P0.01),腿痛VAS分值由术前的(7.6±2.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0.8)分(P0.01),ODI由术前的54.2±10.9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3.8±2.1(P0.01)。末次随访融合率为9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情况。结论单侧TLIF术可有选择地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其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实施Dynesys系统植入术患者共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5~70岁,平均52.2岁,其中单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者21例,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者15例,腰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滑脱(I度滑脱)者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于我院植入Dynesys系统。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进行疗效评估;采用NASS指数评估患者满意度;观察患者行走距离、术后固定及邻近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7~54个月,平均39.5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67分、6.77分、60.58分下降到2.93分、2.32分、26.02分(P〈0.01);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73mm升高到12.50mm(P〈0.01);步行距离由术前的10~1000m升高到均大于1000m;ROM值由术前的7.80。下降到5.26。(P〈0.01)。术后随访期间各时间点之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ROM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CLA系统评价显示术后及随访期间固定节段及相邻节段未出现进一步退变。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Dynesys系统对腰椎退变性患者具有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自2007—10--2009-01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导致的腰腿痛患者35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ODI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及随访期间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片及MRI。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5年,平均38.2个月,术后患者ODI评分均改善,术前为(56.76±9.11)%。术后6个月时为(13.52±10.23)%,末次随访时为(13.41±12.41)%,术前与术后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节段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53±2.19)°、(2.35±1.05)°、(2.36±1.10)°和(2.45±1.13)°,L5S1节段的ROM分别为(10.20±2.24)°、(2.10±1.37)°、(2.24±1.30)°和(2.52±1.59)°。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装置,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轻微的活动度,其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和运动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