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运泽 《华夏医学》2008,21(1):197-199
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内镜、胰管镜和治疗性ERCP的开展应用,胆胰疾病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现在不但可以在内镜下取材或通过间接影像来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率,而且治疗性内镜因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现已成为胰腺疾病微创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了外科手术。现就近年来胰腺疾病内镜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兆申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2):961-963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胰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已成为胰腺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也使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作者现主要就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胰腺疾病内镜诊断技术1 细胞学 :慢性胰腺炎因与胰腺癌影像学表现相近而鉴别困难 ,细胞学诊断则可为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由于十二指肠液细胞学检查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刷检与活检 ,目前已被替代。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细胞刷检具有直接从病灶获取大量典型细胞等优点 ,并且可用于不同部位的胰…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集内镜与超声一体的内镜超声逐步应用于临床。不但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而且随着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扩大到胰腺、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高频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胰腺,胆道病变的细微结构,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内镜超声在胰腺和胆系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检查因其在胰腺疾病诊疗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一项重要诊疗技术,特别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肿瘤术前分期和鉴别诊断等有很高的准确度.现就超声内镜检查术在胰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金坤 《苏州医学》2007,30(2):72-74
内镜的重大发展和变革在于实现由单一的诊断向诊治并行转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以往需要剖腹手术才能治疗的疾病通过内镜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目的。现将有关内镜介入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部分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一直以来是消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对胰腺疾病的认识及综合治疗,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迅速发展,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中部分得益于内镜技术结合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7.
赵飞  杨建民  徐启顺 《浙江医学》2018,40(4):400-401,40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异位胰腺的45例患者,其中20例患者在常规胃镜及EUS发现黏膜下病变后行内镜治疗,25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手术时或对手术标本作病理检查时发现;就以上患者的诊治特点作一分析。结果20例在内镜检查时发现的异位胰腺患者中19例行EUS检查,EUS下大部分病变起源于第2~3层胃壁;高回声7例,低回声8例,中等回声2例,混合回声2例。误诊胃息肉1例、间质瘤2例。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出血3例,术后感染1例。25例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偶然发现的异位胰腺患者中,因胃癌手术发现13例,其他术中偶尔发现12例。结论EUS对异位胰腺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EMR、ESD治疗异位胰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1 概述近年来,随着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内镜微型超声探头(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probe,TMP)技术和超声内镜引导穿刺(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i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B)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超声内镜(ultrasonic endoscope)在十二指肠及其周围器官疾病(如胆总管癌、胆囊疾病及胆结石、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肿等)的诊断价值.除了通过内镜超声观察十二指肠管壁和周围器官疾病外,还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将微型超声探头直接放入胆管和胰管,观察胰胆系统的细微结构和早期疾病,同时可结合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技术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陈娟 《中外医疗》2008,27(10):32-32
内镜介入治疗已成为胰腺丧病重要治疗手段,在近期疗效.创伤性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外科手术,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观察,治疗技术与设备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胰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应用,胰胆疾病的传统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治疗性ERCP对胰腺疾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唐晓铃  郑明友 《重庆医学》2008,37(14):1625-1626
经内镜逆行胆胰造影(ERCP)是胆道、胰腺、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基于ERCP技术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可对胆道结石、胆道蛔虫、乳头狭窄等疾病进行治疗,避免了再次开腹手术治疗,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1]。目前以ERCP技术为基础的诊疗技术已成为胆道、胰腺相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改进及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目前国内某些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ERCP造影术前后护理是保证顺利进行ERCP术检查的关键。自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行ERCP术诊治胰腺疾病168例,现将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20余年来,随着内镜及放射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胆胰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已成为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胆胰疾病中作用越来越大。据检索国内自1995年2月~2001年11月间发表关于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的文章共103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胆胰疾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分析患者诊治效果.结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成功率97.9%,治疗成功率95.8%.经CT诊断成功率86.3%;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21%.结论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胆胰疾病取得显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指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晋 《中国医刊》2001,36(3):14-15
消化道内镜技术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新技术 ,特别是近年来新型消化道内镜的开发 ,使得这一技术成为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内镜技术作为诊断工具 ,它可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为治疗工具 ,它更是因具有创伤小 ,手术安全的特点 ,受到临床消化医师的青睐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内镜治疗 ,又称内镜手术学 ,它是通过内镜导入机械 ,或用激光、高频电、微波、各种引流管等的治疗方法 ,可在门诊完成多种一般的手术治疗 ,而住院则可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治疗。本文简要介绍常见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内镜治疗。1 胃、十二指肠息肉切除术1 1 适应证 …  相似文献   

16.
消化内镜与胃肠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昱  陈小嫦  钟敏 《中外医疗》2010,29(14):178-178
消化内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优点,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 ,如钡剂造影、超声、CT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医生可肉眼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同时对可疑病变还可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对于很多消化道疾病,内镜检查结果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1]。消化内镜在胃肠疾病上的应用已由当初的单纯诊断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胃肠道良性疾病可以经消化内镜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从而避免长期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自内镜技术问世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随着器械及操作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胃癌在早期阶段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但是,由于胃粘膜表面泡沫和粘液的干扰,影响了操作者的视野,降低了内镜诊断的正确性,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消泡剂的使用可以使胃镜检查时的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不良干扰,增加了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采用自制的消泡剂应用于内镜检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消化疾病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我国消化内镜的培训过程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模式。该中心通过20余年的消化内镜培训经验积累,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五步七评法"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培训效果。该教学模式适合我国国情,为实现短周期、高标准的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目标奠定了基础,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内镜与放射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自1968年Mucnne首先报道,后由日本大并等逐步改进推广,开展廿余年来,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胰腺、胆管等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内镜下碎石取出,体腔内修复术以及胰腺的可见性检查均成为可能,为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内镜检查和治疗作为胃肠道疾病诊治手段已为广大患者普遍接受。就我省而言 ,一些大医院已拥有多种型号的诊断和治疗内镜。但由于胃肠道内镜检查具有侵袭性 ,使少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恐惧以及紧张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内镜诊治过程中 ,大多采用局部麻醉和加用镇静剂来完成操作 ,尤其是结肠镜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时 ,应用镇静剂和止痛剂 ,可使患者能比较乐意地接受令人难堪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也提高内镜的诊疗质量。今年4月份以来 ,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和麻醉科共同协作 ,在我省首先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