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及机制。方法:大耳白兔55只,分为肠部分 I/R 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50%,维持4h,制作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操作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 双染法)测定外周血 PMN 凋亡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 IL-6和 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血 PMN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脏器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部分 I/R 组,在肠道缺血期血浆 IL-6T 和TNF-α水平及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在肠道再灌注期至术后1d 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骤然减少,而血浆 IL-6和 TNF-α在肠道再注期处于较高水平:外周血 PMN caspase-3蛋白在肠道缺血期呈现高表达,而在再灌注期后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肠道 I/R 全过程中 PMN 的凋亡与多种信号启动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正相关。在肠道缺血期,IL-6及 TNF-α可能是外周血 PMN 的凋亡过程的诱导分子或促进分子:而在肠道再灌注期,外周血 PMN 凋亡锐减可能是导致 TNF-α、IL-6等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及其相关机理进行综述。结果 多种脏器、组织历经缺血再灌注后均发现有细胞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期间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有多种,如缺血、缺氧、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多种细胞因子等,而细胞凋亡的调控与多种基因的调控有关,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及核因子NF-κB等。结论 细胞凋亡是脏器、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期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细胞凋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本实验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 :(1)假手术组 :只做大鼠肝脏的游离 ,目的是作为正常对照以排除手术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组 :阻断大鼠肝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肝动脉 6 0min后 ,立即切取左叶和右叶肝组织标本检测 ;(3)实验组 1:阻断血流操作同对照组 ,恢复血流再灌注 2h后 ,切取左叶和右叶肝组织标本检测 ;(4)实验组 2 :操作同实验组 1,在再灌注 2 …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它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基因调控以及如何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但由于其触发因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目前有关心肌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也较模糊。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触发、发生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控制等方面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病理特征之一,本文论述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病理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它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基因调控以及如何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复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病理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肠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就肠I/R损伤产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内容针对肠I/R损伤机制(氧自由基、能量缺乏、细胞内Ca^2+超载、炎症反应、细胞异常凋亡)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趋向肠I/R损伤是综合性原因引起,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防治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Sham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做其他处理;IR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从大鼠尾静脉注射与E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120min后移去动脉夹,再灌注120min;E组在缺血-再灌注前静脉注射依达拉奉6mg/kg。再灌注120min后采集标本。肺组织HE染色后病理学检测,采集腹主动脉血液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泡上皮细胞广泛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肺萎陷、肺毛细血管扩张出血;E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IR组明显改善,肺泡炎性渗出减少;E组病理评分为(2.1±0.7)分,明显低于IR组的(5.7±1.1)分,IR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的(1.5±0.2)分(P0.01);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少于IR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小肠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促进血清中瘦素(Leptin)释放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9)、肠I/R组和EP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设立缺血45min再灌注15、30、60、180、360min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大鼠。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Leptin、IL-6、IL-10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EP治疗后外周血Leptin水平再灌注180min后显著增高,IL-6水平再灌注180min后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有增高的趋势。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假手术组几乎无损伤、I/R组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的坏死,EP组早期有明显的坏死,后虽仍有坏死但坏死显著减轻,无明显出血。结论:EP对大鼠I/R造成的肠道局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因子Leptin释放,上调IL-10,下调IL-6,维持机体的抗炎/促炎平衡,有助于减轻I/R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l-2基因对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鼠模型模拟供体小肠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热缺血再灌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冷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T-Q-PCR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mRNA转录水平的方法。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引起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改变;冷缺血再灌注24小时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并可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环磷酸腺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环磷酸腺苷(cAM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cAMP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I组,n=8),I/R组,(Ⅱ组,n=6),cAMP治疗组(Ⅲ组,n=16)在缺血前5min静脉注射cAMP(1mg/kg) I/R组。按TCC法染色用图象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Bcl-2的含量,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凋亡指数和Fas含量明显减少(P<0.01);B cl-2含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cAMP具有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as和Bcl-2介导的心肌 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活性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缺血45 min,缺血45 min再灌注60min、120min、360min等5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45min后复流,复制I/R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在各时间点分别取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并分离PMN进行化学发光(CL)测定.结果:肠I/R损伤过程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MN的CL峰值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组PMN的CL峰值均明显升高(P<0.01).肠缺血组白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降低,再灌注后开始回升,再灌注360 min时白细胞计数最高.PMN化学发光峰值变化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748,P<0.05).结论:肠I/R损伤可激活循环中的PMN,使血中的PMN数量增加,PMN的呼吸爆发化学发光活性明显升高,可能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七氟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表明七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具有保护作用。目的通过分析近年的研究总结七氟醚对肺I/RI的保护机制。内容七氟醚通过减轻肺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发挥肺I/RI的保护作用。趋势应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对肺的保护作用,加强对七氟醚的临床应用研究,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白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I/R)组、丙泊酚组1(P1)、丙泊酚组2(P2)、丙泊酚组...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亲环素(cyclophilin,Cyp)是一类具有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的蛋白质家族,研究表明Cy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 分析总结有关Cyp参与I/RI发生机制的文献资料.内容 简要描述Cyp家族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CypA在缺血/再灌注炎症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趋向 Cyp有可能成为防治心肌I/RI的一个新靶点,新型无免疫抑制作用的Cyp配体具有十分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