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P30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HDS测定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1);原络通经针法联合都可喜治疗,可使SAE患者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SAE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论述了原络通经针法理论。提出并介绍了具体操作方法,探讨了针刺治疗V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脑得生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治疗3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改良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R)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DS-R测定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DS-R测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脑得生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说明脑得生有助于病人智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l 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s病,是一种老年慢性脑血管疾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该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脑血管科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SAE9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和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和机理探讨10003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梁立武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申田(指导)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为0.5%~12.4%〔1〕。目前,尚无改变本病疾病进程的...  相似文献   

6.
李莉  靳秀明  连玲霞  宋智慧 《中医杂志》2007,48(12):1103-110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使用健脑益智胶囊对62例SAE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7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 《中医药导报》2007,13(1):72-73
文章回顾性分析了77例皮质下动脉硬化的CT征象,指出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平扫即可作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并附图佐证,并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SAE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HDS、TC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治疗后HDS测定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Vm增加,Vs和PI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SAE,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有助于病人智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18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头颅MRI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组,并分析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性激素水平、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E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SAE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SAE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围绝经期女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基础上,针刺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辅酶Q10胶囊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3粒,3次/日,辅酶Q10胶囊10mg,3次/日;对照组30例,辅酶Q10胶囊10mg,3次/日。两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 12周后,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联合辅酶Q10胶囊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组失眠患者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4型,然后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问卷调查,4组间通过有效率、疗程间的对比、失眠(PSQI)症状评分比较对照分析.结果:心脾两虚型与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效果最好,肝火上扰型则最差.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 Study on Simple Obesity Treated with Abdomen Acupun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腹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治疗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人体质量指数和体重下降情况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第1个疗程后两组人体质量指数变化和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人体质量指数和疗效有显着差异。结论: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较好,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91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和“项四花穴”,配合改良的冯氏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精神状态,并于治疗结束2个月后采用《神经病学》中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①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4±6.63)cm·s-1,(40.68±7.76)cm·s-1,t=0.541,P=0.589;(17.24±4.41)cm·s-1,(16.68±4.06)cm·s-1,t=0.922,P=0.358)];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21.930,P=0.000;t=32.298,P=0.000;t=9.645,P=0.000;t=7.640,P=0.000);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5.72±9.29)cm·s-1,(47.67±7.22)cm·s-1,t=6.685,P=0.000;(21.92±6.43)cm·s-1,(19.61±5.58)cm·s-1,t=2.644,P=0.009]。治疗前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8±7.33)cm·s-1,(41.76±7.46)cm·s-1,t=0.753,P=0.415;(18.05±5.38)cm·s-1,(17.75±5.63)cm·s-1,t=0.487,P=0.627];治疗后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19.457,P=0.000;t=30.621,P=0.000;t=13.271,P=0.000;t=3.357,P=0.002);治疗后观察组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6.84±8.43) cm·s-1,(47.73±7.68)cm·s-1,t=11.254,P=0.000;(22.76±7.16)c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10多年来有关针灸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文献进行整理,从治疗的各种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认为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不同部位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梗死在临床病症积分,梗死面积、针刺疗效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8个不同部位梗死的完整临床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梗死部位对脑梗死病人的治疗前后病症积分、严重程度、梗死面积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不同。[结论]梗死部位对脑梗死的病情有一定影响,但只是影响各个方面的因素之一,并非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逐年增多,回顾国内外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其原因多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或不足.国内的研究样本量小、半随机偏多、判效指标以实验室或辅助检查为主,而忽略了患者所关心的长期终点指标,且随访时间短,对研究结果也缺乏意向性处理分析,故而研究质量不高,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国外有关的研究同样存在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样本量偏小的问题,结论自然互相冲突.为了证实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有必要采用国际公认的具有高质量论证强度的研究方法,即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判效指标应选择长期终点指标,如日常生活能力、死亡或远期住院率、死亡或残废率等,只有改进和统一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拔罐治疗。结果:102例中临床治愈31例,好转62例,总有效率为91.2%。结论:针灸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