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进行肾移植的基础研究,建立一种可复制的大鼠原位异体肾移植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原位低温灌注、原位移植、显微外科技术肾动脉端端吻合、肾静脉cuff套管吻合、输尿管端端吻合重建尿路。结果经过近5个月的反复实验摸索,克服了移植物灌注、血管吻合、输尿管吻合等技术难关。建立了稳定可复制的实用的肾移植大鼠模型。模型成功率为86%,动脉吻合时间(14±2min),肾静脉Cuff套管吻合时间(6±2min),供肾缺血时间小于40min,受体存活可达2周以上。结论采用本方法制作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成功率高,手术方法简便可行,符合肾移植实验研究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模型,进行移植免疫机理的研究。方法正常雄性Wistar大鼠肾脏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Wistar大鼠作为供受者建立同系基因对照组(sTX组);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异体基因移植组(aTX组);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术后给予环孢素A(CsA)免疫抑制建立同种异体基因移植免疫抑制组(aTX+CsA组)。术后第3、5、7天分别切取移植。肾,进行HE、Masson、PAS、PASM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参照Banff97诊断标准,进行AR严重程度的半定量评分。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术后第3、5、7天aTX组AR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P〈0.01);sTX组AR半定量评分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TX+CsA组AR半定量评分也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5、7天aTX组与sTX组相比较AR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aTX+CsA组相比较AR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P〈0.01)。aTX组中两两比较,第5、7天AR半定量评分与第3天相比较明显升高(P〈0.05),第5天和第7天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TX组和aTX+CsA组中术后第3、5,7天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istar-Wistar大鼠肾移植后,AR出现晚,排斥程度轻微,可以作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对照组;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可出现明显的AR,因此,SD-Wistar大鼠移植模型可以作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模型;CsA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或抑制大鼠肾移植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Fisher和Lee等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大鼠肾移植模型的报道,国内陈金芝等201981年首次建立了大鼠。肾脏移植模型。近年来,随着肾移植基础研究向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深入,大鼠肾移植模型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 mL 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 15 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mL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15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探讨肾移植组织病理机制。方法 78只正常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5只,模型组(B组)15只,非急性排斥组(C组)16只(以SD大鼠为供体),急性排斥组(D组)16只(以Wistar大鼠为供体),观察术后第7天各组SD大鼠肾功能变化,术后第7天切取移植肾,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参照Banff 97诊断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的半定量评分。结果 C,D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急性排斥反应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D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Wistar-SD大鼠移植模型可作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双侧供肾左侧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肾功能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及器官库开发的重要实验手段.目的:建立实验动物使用效率高,重复性好的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及移植肾功能动态无创检测方法.方法:封闭群Wistar大鼠用于解剖及预实验.采用改良左侧原位肾移植术,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7d后行右侧肾切除.DA、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急性排斥组.F344、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慢性排斥组.Lewis大鼠自体肾移植组作为移植耐受组.观测大鼠双侧肾脏应用解剖,供肾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肾移植手术成功率.检测分析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解剖观测大鼠43例,灌注肾29例,行单侧原位肾移植21例.移植肾热缺血时间小于10S,冷缺血时间(47.2±3.7)min,成功率85.7%(18/21 )其中自体肾移植3例,急性排斥.肾移植 3例,慢性排斥肾移植12例.改良的单侧原位肾移植术简捷经济,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不干扰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重复性好.结果提示,建立的近交系大鼠移植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动态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陈澍  刘雪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39-1240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探讨其肾脏损害规律。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56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方式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饲养10周,期间观察大鼠血糖及一般情况变化,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浆葡萄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24h尿量、24h尿蛋白、尿白蛋白,取肾作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24h尿量、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明显升高,血胰岛素显著下降;病理显示出现肾脏肥大,明显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结论: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出现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用于糖尿病肾病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移植肾IR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手术组(n=18)和假手术组(H-12)。观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术后1,3,5,7d[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4h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BUN平均(7.1±0.6)mmol/L,Cr(60.3±3.1)μmol/L;手术组术后1、3、5dBUN平均分别为(38.9±6.9),(31.8±6.6)和(16.8±5.3)mmol/L,Cr平均分别为(287.3±26.6),(201.0±26.3)和(132.2±24.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0.05),至d7肾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88.9%;假手术组术后肾功能变化较小,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形态学观察,手术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IRI改变,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犬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该大鼠移植肾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稳定性良好、成功率高,是研究移植肾IRI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Kamada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DA-Lewis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实验分两组,同基因组(isogene group),Lewis-Lewis间24只;异基因组(allogene group),DA-Lewis间24例。观察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存活时间,两组受体分别于术后3、5、7和10d随机取3只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结果: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00d,肝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异基因组大鼠术后黄疸明显,中位生存时间为11d,术后第7天肝组织病理表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Williams标准)。同期相比异基因组AST、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基因组(P≤0.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尾静脉血建立尾状核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实验动物模型的作用和效果。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用非精确定位穿刺法将实验组大鼠自体尾静脉血200μL注入右脑实质内,72h后处死,观察胃黏膜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血清内皮素,血清、脑、胃黏膜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含水量,脑、胃黏膜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胃黏膜溃疡发生率为30%,溃疡指数为15,两组血清、脑、胃黏膜的MDA、SOD,脑神经元细胞、胃壁细胞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中的线粒体比表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含水量及胃壁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皮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胃组织光镜可观察到组织坏死出血病灶,电镜见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内质网稀疏或扩张。结论:200μL自体尾静脉血穿刺注入法可有效达到构建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以总结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规律。方法:回顾在我院进行复查并且肾功能稳定的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资料,并按照相同染色体倍数分组,同时与同期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用量与相同染色体倍数相关,两条染色体相同者<一条染色体相同者<无染色体相同者<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结论: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量较少,相应的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也较少,有利于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4.
多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以熏烟、寒冷刺激4周,结合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多因素刺激制作COPD大鼠模型。结果 COPD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幅下降(P<0 .0 1) ,呼吸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而温水游泳时间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0 .3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呼气峰值流速、呼气中期流速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 <0 .0 1) ,吸气阻力、呼气阻力,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 <0 .0 1) ;COPD模型组大鼠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有慢性炎症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结论 采用熏烟、寒冷和脂多糖多因素复合刺激的方法,可成功制备COPD大鼠模型,该模型不仅病理形态学和肺功能的改变与人类COPD类似,而且在整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变化与人类COPD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背景:建立大鼠原位肺移植模型是研究肺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的关键,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目的:改良麻醉和肺移植过程,建立快速、安全、具有可重复性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方法:共完成42只大鼠动物实验,供体受体各21只。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解剖供体左肺并置入套管(用静脉留置针套管剪取1.5 mm长制成)获取大鼠供肺。大鼠受体经左侧开胸,利用套管技术吻合完成供肺植入。记录并计算手术时间及移植成功率。结果与结论:移植后大鼠均存活,大鼠供肺获取时间平均为(35.3±5.1) min;供肺套管时间平均为(12.5±4.6) min;大鼠受体肺移植时间平均为(50.2±3.3) min;吻合时间平均为(27.7±6.2) min。开放肺动、静脉血流后,全肺迅速变红,血流灌注充分,静脉回流通畅;恢复机械通气后,所有移植肺膨胀良好。结果证实,改良后的麻醉和肺移植技术可为大鼠肺移植的免疫与排异研究提供稳定、可靠、可重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大鼠胰腺注射L-精氨酸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模型组,每组50只。ANP模型组在胰体尾部被膜下及实质内多点均匀注射L-精氨酸。在造模完成后分别于4h、12h、24h、48h、72h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做CT观察胰腺变化情况,并通过内眦静脉采血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取胰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腹部CT可见胰腺病变随时间进程呈加重表现;ANP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血淀粉酶[4h(1500.2±328.5)U/L、12h(2264.3±366.2)U/L、24h(2836.0±505.2)U/L、48h(3741.2±551.8)U/L、72h(2614.3±361.5)U/L]和血清脂肪酶[4h(343.2±44.1)U/L、12h(379.0±39.1)U/L、24h(432.3±53.0)U/L、48h(456.5±64.9)U/L、72h(451.1±39.6)U/L]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造模后随时间进程胰腺炎呈加重表现。结论实验通过对大鼠胰腺注射L-精氨酸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典型、稳定、可重复的大鼠ANP动物模型,用于其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后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evance of the symptom “headache” in kidney transplanted patients, since few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headache as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in this condition. A total of 83 consecutive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 underwent to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a detailed headache history was taken. The headache history considered the period before kidney disease, during renal failure, during dialysis treatment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Diagno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Headache Criteria (ICDH-II) (2004). Our results reveal an occurrence of headache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44.5% of the patients, which is higher than rates reported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the only specific comparable study o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These data suggest the need for prospective studies to explore the causal mechanisms by which headache develops with frequency in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 and in particular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人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胃癌裸鼠瘤转瘤法:将胃癌细胞悬液接种入裸鼠,待肿瘤生长直径在8 mm左右时,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边缘新鲜的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及瘤体生长速度,实验结束后M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eprimo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Ki-67和CD31分子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的瘤体成瘤速度较瘤转瘤组慢(P<0.05);瘤转瘤组的Reprimo基因甲基化水平及Ki-67和CD31的表达均高于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P<0.05)。结论胃癌裸鼠皮下瘤转瘤法的瘤体生长状况优于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以简化既往模型的复杂性,适用于更 多机构及人员进行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方法 实验于2010 年1 ~10 月在解放军第309 医院实 验动物中心完成.SD 大鼠45 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 =5)、手术组(n =20)和假手术组(n =20),对照组采用 经典的Takada 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组采用新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术后需被切除 右肾动脉插管进行灌注,省略动脉显微缝合步骤.观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术后6 h、1 d、3 d、5 d 肾功能、NF-εB 及肾脏的病理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本模型大鼠术后各时间段肌酐、尿 素氮和NF-ε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6 h、1 d、3 d 肌酐值比较,P <0.05;术后1 d 尿素氮比较,P < 0.05;术后1 d、3 d NF-εB 比较,P <0.05.可能与省略血管缝合步骤,从而减少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 有关,手术组和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符合急性肾衰竭改变.结论 新型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操作更为 简单,稳定性强,利于被普通研究人员所掌握,成功率高,是一种研究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