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ang CM  Li YQ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41-643
目的探讨依据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进一步证实食物过敏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18例的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4种SIgG。对35例SIgG抗体升高的IBS患者,剔除过敏食物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频率和程度的变化以及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 QOL)积分的改变。结果D—IBS患者S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3.6%(35/55),C—IBS患者S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3.8%(14/3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依据SIgG抗体剔除过敏食物治疗2个月,31.4%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4.3%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剔除过敏食物4周后,IBS患者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由(3.79±1.58)次/周降至(1.67±0.70)次/周,3.18±1.46降至1.52±0.67;8周后,分别由(3.79±1.58)次/周降至(1.53±0.69)次/周,3.18±1.46降至1.45±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 QOL 8个维度积分除挑食外其他积分和总体健康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IBS患者存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根据SIgG水平剔除过敏食物治疗IBS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复杂。临床观察提示IBS的症状常由食物因素诱发或加重,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是IBS的病因之一。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食物排除疗法对IB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剔除过敏食物能否改善IBS的疾病严重度。方法按照罗马标准Ⅲ诊断纳入2007年~2009年IBS患者共241例,正常对照52例,收集基本资料,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照测定结果剔除敏感食物,12周后重新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结果 241例IBS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前三位为鸡蛋21.16%,牛奶和西红柿5.81%,虾4.56%,52例正常对照组前三位为鸡蛋44.23%,牛奶11.53%,牛肉及鳕鱼1.92%。229例IBS患者剔除食物前疾病严重度评分分度,轻度占29.6%,中度占56.1%,重度占14.3%,剔除食物后,轻度占49.1%,中度占43.9%,重度占7.0%,剔除食物后与剔除食物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剔除过敏食物后可以减轻腹泻型、便秘型和未分型组患者疾病严重度(P〈0.01),而对混合型没有影响(P〉0.05)。结论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发病原因之一,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指导IBS患者剔除过敏食物,可以减轻患者疾病严重度,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探讨食物过敏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标准的37例IBS患者、28例FD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同时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行症状评分,分析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血清中螃蟹、鸡蛋、河虾、大豆和小麦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FD组血清中鸡蛋和大豆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总IgE水平和食物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和FD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和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潜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由此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食物激发试验检测IBS患者的食物过敏情况,并观察食物剔除和脱敏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症状发作与饮食有关.饮食影响IBS症状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食物的促动力和促胃肠激素分泌作用、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和不良进食习惯等有关.有证据表明采用食物剔除和添加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等特殊食物成分的饮食调整治疗能缓解IBS的症状.本文从IBS与食物有关的表现、饮食影响IBS症状的原因和机制、饮食对IBS治疗的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食物不耐受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Ⅱ的dIBS患者68例,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 wk,观察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48例dIBS患者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0.6%,正常对照组2例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例IgG阳性达 2以上的患者完成8 wk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62±1.41 vs 1.52±0.62)和严重程度指数(3.21±1.50 vs 1.39±0.66),均有显著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确实参与dIBS的发病,根据食物IgG水平,剔除相应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症状反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食物可引发或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其实质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肯定,目前包括细菌"代谢‘毒物’假说"、"免疫或炎症反应假说"、"物理或化学刺激假说"等.因此食物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IBS病因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食物敏感及食物引发IBS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患者血清IgG亚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仕强  陈云峰 《山东医药》2011,51(39):53-5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食物过敏患者IBS食物过敏血清IgG亚型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例IBS食物过敏患者(观察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及其亚型。结果观察组血清总IgG及IgG2明显高于对照组;IgG1、IgG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IgG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BS食物过敏患者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参与食物过敏的IgG抗体可能为IgG1和IgG3。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在IBS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调整饮食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为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就IBS与FI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任华丽  王学艳  张曼 《山东医药》2010,50(24):18-19
目的了解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多动症(ADH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利他林治疗,B组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饮食。应用多动症评分量表比较治疗5周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患儿在治疗后多动症评分均减低(P〈0.05),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0±13)%和(57±18)%(P〉0.05)。A组发生失眠、厌食各1例。结论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性饮食可明显改善儿童多动症状,提示食物特异性IgG可能参与ADH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饮食因素是IBS患者腹部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调查饮食因素对西安周边地区IBS患者腹部症状的影响以及饮食调整策略的应用。方法:2015年2月—201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以腹部症状为主诉且符合罗马ⅢIBS诊断标准的54例患者纳入研究,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内容主要包括IBS症状、饮食习惯、引起IBS腹部症状的饮食因素以及患者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IBS组日常饮食中的米食多于正常对照组,辛辣、油腻、生冷饮食、酸性饮料、饮酒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诱发或加重IBS腹部症状的饮食依次为冷食(55.6%)、油腻饮食(55.6%)、生食(48.1%)、肉类(48.1%)和辛辣饮食(40.7%)。63.0%的IBS患者采取选择性食物剔除的方式应对其腹部症状,剔除最多的依次为辛辣饮食(59.3%)、生食(48.1%)、冷食(44.4%)、油腻饮食(44.4%)和肉类(37.0%)。结论:饮食因素可影响西安周边地区IBS患者的腹部症状,选择性食物剔除是常用的症状缓解方式。国内外IBS人群中引起腹部症状的食物种类/饮食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相关。目的:调查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饮食因素,了解饮食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以探讨IBS患者自行饮食调整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的关系以及症状发作时的应对策略。结果:共纳入58例IBS患者,其中腹泻型IBS(IBS-D)占84.5%。每例患者有(5.50±3.37)个食物诱因,最常见的10种诱发和(或)加重IBS症状的食物为冷食(66.7%)、辛辣饮食(61.1%)、生食(53.7%)、油腻饮食(53.7%)、奶制品(不包括酸奶)(37.0%)、水果(33.3%)、酒(29.6%)、葱或韭菜(24.1%)、肉类(22.2%)和酸奶(16.7%)。IBS患者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手段为选择性食物剔除(55.2%),其中最常被剔除的食物/饮食习惯是辛辣饮食(79.5%),其次是冷食(77.3%)、生食(65.9%)、油腻饮食(56.8%)、肉类(31.8%)和奶制品(27.3%)。结论:IBS症状的发作和缓解与饮食密切相关,了解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的关系,对制定IBS患者的饮食调整策略,有效防治IB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口服色甘酸钠(DSCG)治疗成人食物过敏的研究结果不一,特别是涉及到胃肠症状更如此。根据小肠或结肠的不同运动力型式,IBS分痉挛、腹泻和便秘—腹泻交替三种临床类型,而以腹泻型多见。本文以101例表现为慢性腹泻的IBS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58人有家族或本人特异病史。所有患者用48种纯净食物提取物作皮刺试验(SPT)。风团在~(+++)和~(++)者为SPT阳性。74例患者至少对一种食物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其中60%对2种或2种以上的食物有过敏。根据剔除性饮食3周、然后激发饮食3天的结果来评定食物相关症状。受试者在两次主餐和睡前半小时,分别口服DSC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观察组)和106例消化系统正常(对照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以及出生后4 mo内喂养方式.结果:两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的均为鸡蛋(61.32%,18.87%)和牛奶(43.40%,11.32%);观察组患儿牛奶、鸡蛋和大豆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v11.32%)、(61.32%vs 18.87%)、(11.32%v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种食物阳性、3种及以上食物阳性以及总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v13.21%)、(15.09%vs 4.72%)、(85.85%v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4 mo内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40%vs 76.42%),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9%vs 1.89%)、(48.11%v s 2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能够发现由食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牛奶和鸡蛋为常见食物特异性IgG阳性食物,早期喂养方式是导致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严重影响罹患人群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慢性功能性肠病,其生理病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依靠症状学来诊断。早在2004年有国外学者报道食物不耐受与IBS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国内报道也相继证明这一观点,为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近年来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与IBS关系作一概述,并对饮食个体化干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意义,了解饮食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0例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分析患儿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并将食物不耐受阳性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限制饮食,观察组忌食不耐受食物,比较治疗4周时2组治...  相似文献   

19.
此文就饮食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包括生冷、辛辣、油腻、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IB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诱发,以及依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的饮食剔除法,提出应该在保证IBS患者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者187例,分析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结果皮肤症状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57.75%(108/187),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消化道症状患者为17.11%(32/187),肾脏病患者为11.23%(21/187),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10.70%(20/187),其他疾病为3.21%(6/187)〕(P0.05)。皮肤、消化道、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患者对鸡蛋的不耐受阳性率均较其他食物引起的高(P0.05)。结论对有慢性疾病症状却不能明确病因者,可对食物不耐受进行筛查,以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