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动力学改变在其致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可导致细胞丢失性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而长期Hp感染诱导的细胞过度增殖,又可致增殖性病变如胃癌,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Hp是否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异常,进而影响胃上皮细胞生长的研究尚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扬中地区系胃癌高发区,本研究用呼气试验方法调查当地人群Hp感染现状,现就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难题。新近发表的国内外共识对难治性Hp感染均给予了重点关注。为了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和应对难治性Hp感染,文章将重点阐述我国Hp感染耐药和治疗现状,并进一步分析难治性Hp感染的原因,介绍难治性Hp感染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现认为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原因子,并与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对Hp的流行病学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有关Hp在高龄老人的感染状况报道较少,在长寿老人的感染尚未见有报道。为了探讨Hp在广西老年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98年11月对  相似文献   

5.
自Warren and Marshau 1983年成功地发现Hp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围绕对Hp感染临床结局多样性进行研究,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本地区的人群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高达60%以上,其结局各有所异。现将1988~2006年因病在我院就诊的251例病人Hp感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文献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存在胃动力障碍,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有关。然而FD患儿与Hp感染间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从FD患儿症状、胃液体排空情况两方面探讨Hp感染与儿童FD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细菌感染,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作为CHD的危险因素是近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观点,目前未取得统一认识。我国是Hp高感染率国家,达32%~75%(19岁以上)[1],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45%[2]),加之其根治方案简单且易被病员接受,根治后再感染者并不多见,故阐明Hp感染与CHD的关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力不同而分为型(产细胞毒素Hp)和型(不产细胞毒素Hp)菌株[3]。Hp菌株不同对CHD的影响能力是否也不一样,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生姜产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农村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家庭内传播的比率以及家庭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通过抗Hp—IgG抗体确定Hp感染率,对生姜产地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Hp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Hp总的感染率为43.09%,双亲感染家庭的儿童Hp感染率为42.00%,显著高于单亲感染家庭(31.58%)和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感染率(21.43%),P<0.05。随着共同生活居住人口的增加,儿童Hp感染率也随之上升(P<0.05),家庭成员中喜食生姜者所占比例越高,儿童Hp感染率越低,呈负相关关系(x^2=7.04,P<0.05)。结论 在一个开放的人群中,Hp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密切接触可增加儿童Hp感染机会。Hp感染机会受人口密度、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喜食生姜对预防Hp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高且耐药形势严峻,给临床实践中的Hp治疗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全程规范化的治疗以提高Hp根除率,降低感染率,避免耐药率的增加。文章将从根除前准确检测Hp、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的加强教育及根除后的Hp感染预防这4方面进行重点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认识Hp感染治疗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Hp感染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地区Hp感染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60个家庭133名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及其一级亲属唾液和胃粘膜中的Hp尿素酶(UreC)基因,通过比较两种限制性核内切酶Hha I与Alu I酶切复合类型(RFLP-C)评价儿童获得Hp的可能途径。结果:78个Hp阳性的家庭成员共确定22个Hp酶 型。25.0%(7/28)Hp阳性儿童从唾液中扩增出Hp,33.3%(10/30)Hp阳性的亲属从唾液中扩增出Hp,唾液与相应胃窦Hp的RFLP-C类型一致。83.9%(26/31)先证感染的Hp与其亲属感染的Hp与其亲属感染的Hp类型相同。结论:PCR-RFLP分析Hp Ure C基因的酶切类型分辨率较高,直接扩增样本Hp方法简便,可应用于Hp的流行病学研究。Hp感染患唾液与胃粘膜中扩增出的Hp Ure C基因RFLP-C酶切类型完全一致,同一家庭内感染的Hp Ure C基因RFLP类型高相符,提示家庭内成员的口一口传播可能是儿童期获得Hp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Ⅰ类致癌物之一,但是感染Hp的患者胃黏膜的病理表现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仅少数出现溃疡或异型增生,更少数表现为胃癌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中地域间的差别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有报道认为,不同地区Hp的感染率差异很大,20%~80%不等,且不  相似文献   

13.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泓 《山东医药》2007,47(32):135-135
儿童是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高危时期,为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对366例RAP儿童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了解本病患儿的Hp感染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Hp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依从性差等诸多原因,目前仍有部分Hp感染病人未能得到有效根除。我们对Hp治疗失败的病人采用埃索美拉唑加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7d根除Hp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冯承水  陶可胜 《山东医药》2005,45(19):23-23
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同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泰安市为胃病高发区,为研究泰安市胃病患者Hp感染的特点,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对5175例慢性胃病患者行Hp快速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Hp感染和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有关Hp感染与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虽有一些研究,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接种疫苗通常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Hp疫苗可以是:(1)预防性的,也就是在感染Hp前给予疫苗。(2)治疗性的,即在感染Hp后,给予疫苗,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Hp感染定植的数量甚至根除Hp感染。至今已在免疫途径、剂型(抗原和佐剂等方面)的选择、疫苗筛选评价平台、疫苗免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Hp疫苗的研究现状从以上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使胃炎缓解和溃疡愈合,并可防止溃疡复发。因此,治疗Hp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冈已得到多数学者认可,有关不同类型胃黏膜病变的Hp感染情况也有较多报道,然而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以及对胃黏膜病变的分类定义的差异,其结果差异甚大。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切片H- E和Giemsa染色检测Hp,按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  相似文献   

20.
据Medscape.com 2月7日报道(原载Pediatrics 2006;117:425-432),与短期母乳喂养相比,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至少达婴儿出生后6月龄可降低婴儿患呼吸道感染的几率。美国儿科医学会(AAP)推荐哺乳期应延至婴儿出生后6月龄,根据研究结果该协会推荐延长哺乳期可降低婴儿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然而,是否此举同时也可预防婴儿患呼吸道感染,目前尚缺乏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